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2018-09-10 05:08黄贵爱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5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思政课高中

黄贵爱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也日见增多,这使得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更具现实意义。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合理利用法治案例来指引学生掌握法治知识,灵活开设法制课增进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感悟,开展法治普教活动促进学生对法律规范的认同,利用数字媒体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水平。

关键词:高中 思政课 法治意识 培养策略

高中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正确理解法治对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推进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价值,清楚认识到国家进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明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懂得权利和义务之间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既要有权利意识又要有义务意识,自觉按照法律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引学生深入参与法治教育活动,提高法治意识,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識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也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让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他们才能自觉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推进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推进法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法治素质是当代青年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法治教育活动,能促使他们深化对法治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激励他们积极将法治观念融入到现实学习和生活中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促进人人学法、守法、尊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学习各种政治思想,体会法治治国的重要性,使法律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得到践行,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积极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促进法治素质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1.利用法治案例,掌握法治知识

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建案例情境,将法治案例巧妙地融合到教学中,指导学生一起探究和学习,使他们能从案例探讨分析中近距离地接触法治活动,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案例情境的设置要以课本为依托,使案例情境为教材服务。例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各种取得金钱的违法犯罪案件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触犯法律以及触犯的是哪种法律。还可以开展案例讨论活动,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劳动侵权”“偷税漏税”“制假售价”等违法犯罪现象进行讨论,揭示这些现象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恶果,以及国家应该采用怎样的措施来防治这些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充分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系统地把握劳动者权益、依法征税纳税、遵守市场规则和秩序等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2.开设法制课堂,增进法治理解

依法治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只有让学生树立法治理念,才能让法治的精神和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社会现实,开设形式多样的法制课堂,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来领会法治理念的重要性,围绕鲜活的活动主题,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例如,在必修二“政府的基本职能”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其中一部分扮演管理人员,分别组成教育局、环保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让各个小组成员分别论述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并让小组选一个成员进行汇报,归纳出政府各部门应该承担的具体责任。还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如果有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出了问题,比如贪污受贿,情况会什么样子。通过正反两方的角色扮演,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政府各个部门应担负的职责,深刻理解政府部门是为百姓服务的,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明确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树立依法行使国家公权力的理念。此外,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模拟听证会、辩论会、热点评述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深刻思考法治理论知识,正确理解法治的理念。

3.开展普法活动,认同法律规范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应该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普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来进一步领悟法治和践行法治。比如,指导学生参与“税法知识知多少”“防范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教育”等法制宣教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法治就在身边,从而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现象。

例如,在必修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反校园暴力”等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的讲授,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掌握自我防范的措施。再如,在教学必修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观摩法律宣誓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国家的宪法宣誓制度,体验宪法教育场景,不仅普及了宪法知识,而且拓展学习了依宪治国的理念,提升了对宪法的崇尚感。又如,在必修二“基层民主管理”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开展社区选举情况调查,通过深入社区走访居民,了解居民的真实想法,深入领会依法参与民主选举、审慎投票的重要意义;还可指导学生搜集网络资料,结合一些特殊日子(如3.15等)开展专题讲座,鼓励他们多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法治案例,进行思考观察,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法律实践中,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法治行动力。

4.利用数字媒体,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目前,慕课领域已经出现了edx、Udacity等平台,但还处在研究应用阶段,各种内容和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平台都不提供思政教育课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逐渐将思想教育、法治教育等课程融入到慕课中,师生广泛地进入平台,参与共享学习,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领略更多的法治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微媒体时代的来临,高中生广泛使用微信、微博、QQ等微型化数字媒体,并常常根据自己的需求组建起各种学习交流群。因此,可以通过微型社交平台,将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开展法治问题的交流与探索,传播法治理念,共享法治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法治学习和活动的热情,促进团队协作学习,指导他们围绕特定的法治学习目标主动完成探究学习任务,收获法治学习成果。

三、结语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学生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准备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专业学习,并认真做好反馈工作,及时采纳学生提出的中肯意见。同时,针对当前学生法治意识不足的现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哲远.高中政治课渗透法治意识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09):22-23.

[2]马晓刚.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探赜[J].成才之路,2018(08):37-38.

[3]杨英霞,李改,薛骁.从“掏鸟窝”事件看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3):55-56.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思政课高中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