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功能锻炼与心理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9-11 02:36赵庆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下肢康复实验组

赵庆利

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临沂 27619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一种退行性病变,在疾病发作的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出现组织坏死的情况,严重时甚至还会截肢[1];血管支架置入术作为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手段,根据临床研究显示[2],良好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该次研究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分析了功能锻炼与心理康复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收治的80例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在31~65 岁,平均年龄为(42.45±11.28)岁;40 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在32~64 岁,平均年龄为(43.72±10.36)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常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以及肢体功能锻炼等。实验组采用功能锻炼与心理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受到疾病与手术的影响,从而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详细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的相关内容与注意事项,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与问题,并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解决相关问题;②穿刺部位护理:在术后让患者采取平卧位,观察患者局部敷料是否干净,是否出现渗出情况;并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血肿以及假性动脉瘤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根据医嘱调整抗凝血溶栓药物的剂量,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③抗凝血溶栓治疗护理:术后需要继续给予患者抗凝血治疗与溶栓治疗;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给药,把控采血化验时间,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头晕、呼吸异常等不良反应;④功能锻炼:待患者下地活动后,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运动方式,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对比[(±s),分]

组别ABI护理前 护理后TcPO2(mmHg)护理前 护理后DO(m)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0.34±0.11 0.36±0.14 0.7104 0.4795 0.64±0.12 0.63±0.14 0.3429 0.7325 23.15±11.87 24.77±11.71 0.6145 0.5407 43.19±15.07 34.58±17.05 4.3930 0.0191 132.52±36.46 129.89±41.25 0.3021 0.7634 511.13±126.34 438.64±139.18 4.4390 0.0170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以及跛行距离(DOC)[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最终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用[n(%)]作为两组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差异不大;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ABI评分中差异不大;而实验组患者在TcPO2与DOC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术后预后效果极差的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4];在临床治疗中,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阶段通常会采用血管置换置入术进行治疗;而术后切实有效的护理工作,不但有助于患者改善自身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5];传统的护理方式往往都是医嘱为中心,无法全面顾及患者的综合情况;因此,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康复护理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当中;其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6];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心理康复护理,能够促使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症状,采用语言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鼓励,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患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通过穿刺部位护理与抗凝血溶栓护理,则能够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而通过功能锻炼,则能够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8]。在该次研究中:护理干预前,两种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差异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BI评分差异不大;而实验组患者TcPO2与DOC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功能锻炼联合心理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下肢康复实验组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