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8-09-11 02:36李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优良率踝关节组间

李嘉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足踝外科,山东威海 264400

足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损伤,一般由于间接暴力导致足踝关节产生扭伤而造成,由于足踝关节是人体中的重要关节,它的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正常工作,近年来足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在临床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与保守治疗两种方式对足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外科手术,即切开复位固定的方法能够快捷有效地对损伤处进行解剖复位;而保守治疗,即手法复位固定的方法能够对手术创伤进行有效地避免,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该文针对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总结并归纳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肝肾器质性疾病者;②有神经系统病史、精神类疾病与认知障碍,无法与工作人员进行正常交流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④治疗中途转院者;⑤存在恶性肿瘤者。纳入对象均在该院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足踝关节骨折,且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将70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5 例,年龄 21~66 岁,平均年龄(42.11±10.07)岁;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1.15±9.28)岁。两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还是在自身的性别、病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探究价值,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固定:使患者保持平卧位,膝关节弯曲后对患者的腰部进行牵引并对足部进行固定,将患者的骨折一侧小腿进行牵引,而后纠正患者胫腓骨下段,对外踝处进行复合,复位完全后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观察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术前进行消毒处理,将患者患处切开后在直视状态下对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复位,将钢板置入于踝外侧,对骨折处进行固定。若患者后踝骨折,则应在跟腱处进行牵引,若患者内踝骨折,则应在内踝处切弧形口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固定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关节稳定性、活动范围、活动度等进行评分进行Baird-Jackson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固定优良率指标依照AOFAS标准分为优、良、差3个指标,固定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将70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足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采用(±s)的形式表示,组间运行t值检验,固定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采用[n(%)]的形式表示,组间运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固定优良率的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固定优良率,观察组患者固定优良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固定优良率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稳定性、活动范围、行走跑动以及关节间隙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出现关节炎症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者出现关节炎症2例,距骨倾斜3例,关节间隙大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分]

组别 关节稳定性 活动范围 行走跑动 关节间隙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值P值8.16±0.18 5.30±0.59 27.4298 0.0000 8.39±1.28 6.08±1.43 7.1208 0.0000 6.49±0.27 4.69±0.63 15.5364 0.0000 7.35±1.08 5.21±1.07 8.3276 0.0000

3 讨论

足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足踝关节在人体负重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骨折发生率也较高,容易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两种方法进行治疗,与手法复位固定方法相比,切开复位固定方法能够通过解剖方式对骨折处进行有效复位,固定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足踝关节功能的改善较为明显,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该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固定优良率,观察组患者固定优良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对比两组患者的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稳定性、活动范围、行走跑动以及关节间隙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说明对足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优于手法复位固定,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对足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效果优于手法复位固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固定优良率,改善患者的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踝关节组间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