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9-11 02:36廖永孝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肱骨肩关节骨折

廖永孝

成都骨科医院骨科,四川成都 610000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约占临床全身骨折的5%,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人群,其中,老年人发生率更高。研究发现[1],50岁以上人群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呈指数增长。中医学认为,骨折属于“跌打损伤”范畴,主要表现为骨断筋离、经脉受损、气滞血瘀等。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是祖国医学治疗骨伤的基本原则,包括早期活血化瘀,中期和血生新,后期固本培元。该文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院进行 手术治疗的10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根据术后是否采取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8.53±10.04)岁,骨折部位:左侧 27 例,右侧26例;骨折后平均手术时间(3.45±2.23)d。对照组患者53例,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8.98±10.14)岁,骨折部位:左侧 29 例,右侧 24例;骨折后平均手术时间(3.57±2.15)d。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行肌间沟麻醉,采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前臂悬吊制动,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三期治疗,具体方法:骨折早期(术后1~2周)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原则,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生芪30 g,川芎、当归、赤芍、地龙各 15 g,桑枝 12 g,桃红、酒军 10 g,三七粉 1.5 g。 中期(术后 3~4周)以接骨续筋、祛瘀生新为治疗原则,使用续骨活血汤治疗,药方组成:泽兰叶、当归、白芍、落得打、延胡索、骨碎补、川续断、泽兰叶、地必虫各9 g,桑枝、鸡血藤各12 g,枳壳、陈皮各6 g。后期(术后5~6周)以强筋健骨、固本培元为主要治疗原则,使用生血补髓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黄芪、桑枝、熟地、生地、狗脊、当归、白芍、杜仲、牛藤、补骨脂各9 g。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治疗。

1.3 评价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疼痛程度,采取NRS分级法[2],轻度疼痛为 0~3分;中度疼痛为 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②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3],优(Ⅰ级):轻微肿胀或恢复正常;良(Ⅱ级):肿胀,但有皮纹;差(Ⅲ级):肿胀明显,皮纹消失;极差(Ⅳ级):肿胀严重,出现水疱。③评价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采取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表,总分100分,分为优秀(90~100 分)、良好(80~89 分)、尚可(70~79分)、较差(70 分以下)。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对比

术后第7天,观察组疼痛平均分为(0.84±0.45)分,对照组为(2.24±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1,P<0.05)。

2.2 肿胀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优良率为88.68%,对照组为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对比[n(%)]

2.3 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对比

术后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患者总分(89.85±6.52)分,对照组患者为(83.68±7.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4,P<0.05)。

3 讨论

3.1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外科颈、肱骨解剖颈、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等部分,其中,肱骨外科颈位于肱骨干的上部,骨骼较细,骨质薄弱,是肱骨干和肱骨近端连接的重要位置,骨折发生率较高。肱骨近端骨折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但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发病率更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及关节融合术、关节成形术等其他治疗方法。由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患者入院后,应对患者进行患肢悬吊固定及镇痛治疗,对患者进行身体状态评估及手术耐受能力评估。术后应进行功能锻炼,加速骨折愈合,恢复患肢软组织,提高骨折愈合质量,防止关节僵硬、、肌肉挛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研究发现,肩关节僵硬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盂肱关节关节囊挛缩、肩袖损伤、内固定撞击、畸形愈合等有关。

3.2 祖国医学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端再连接的修复过程,祖国医学认为[4],骨折愈合的过程也是“祛瘀、生新、合骨”的过程。外力伤害是导致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原因,《内经》中记载,肱骨近端骨折与“坠落”“击扑”“五劳所伤”“举重用力”等因素有关。《正体类要·序》中指出,局部和整体,外损与内伤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治疗上,应坚持内外兼治,遵循整体治疗、辨证施治理念。

中医认为,气血不通则为痛,即“气伤痛”;局部软组织被破坏则为肿,即“形伤肿”;骨折患者为“气形两伤”,临床上骨折多肿痛并见。同时,骨伤科病症一般可分为“骨伤”与“筋伤”,且后者更为常见。气血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经脉畅通,则气血调和,筋骨得到充分供给,则筋骨劲强。患者发生骨折,首当其冲为伤筋,脉络受损,气滞血瘀,气血两伤,出现肿痛症状。中医认为,肢体肿胀的发生原因主要为筋脉受伤、血不循经、淤积不散。以往有研究采取活血止痛散治疗骨折术后患者,结果显示患者肿痛减轻时间明显缩短。

中医骨折主要分为3期,早期为术后1~2周,治疗时应以行气活血为主;中期为术后3~4周,促进软组织循环代谢;术后5~6周,应当固本培元。该时期患者肿痛严重,筋骨处于修复阶段,很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兼顾局部和整体,治疗骨折的同时,重视软组织的修复,增加骨折断端的血液循环,避免感染,加速骨折愈合,缓解术后疼痛及肿胀症状。在该次研究中,术后观察组疼痛程度[(0.84±0.45)vs(2.24±0.98)分]、肩关节功能评分[(89.85±6.52)vs(83.68±7.06)分]、肿胀程度优良率(88.68%vs 73.5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骨折三期辅助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独特优势,与以往研究成果具有一致性。

此外,研究发现[5],采取中医骨折三期治疗,配合肩关节的功能锻炼,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活血化瘀,和血生新,能够有效促进软组织及骨折部位的新陈代谢,防止软组织粘连,预防缺血性坏死。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丰富的血液供应对骨折愈合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骨质愈合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清除局部代谢废物。采取中药活血化瘀治疗,能够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液的流变性,增加局部血容量,促进毛细血管再生。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术后恢复较慢,且容易残留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采取中西医结合法,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应用中医骨折三期辅助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轻肢体肿胀及疼痛,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肱骨肩关节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肩关节生物力学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