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2018-09-15 06:14刘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

刘峰

摘要:农村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战场,如何巩固和发展农村市场已经成为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课题。农村经济存在着弱势性的特点,农户分散,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加上农村商业银行本身在软硬件上的不足,面对同业激烈竞争等诸多挑战。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SWOT竞争力分析,提出优化股权结构、强化基础建设、突破区域限制、加快金融创新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现实竞争力;环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8)02-0047-06

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化不断推进,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受到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关注,农村金融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各大商业银行也开始将业务延伸到农村,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农村是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行”)的主战场,支持“三农”是农商行的历史责任和根本方向,如何巩固和发展农村市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经营,已经成为农商行面临的主要课题。面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农商行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就需要农商行对自身的竞争能力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其中的优势,查找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有的放矢地提升竞争能力,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在农村市場站稳脚跟,继续保持自身农村金融供给机构主力军的市场地位。

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造成农村金融机构获取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偏高而投资收益率低,同时又受制于规模发展、跨区域经营、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其中传统业务占比较高,银行业务单一化,从业人员素质低,进一步阻碍农商行盈利能力提高。然而,农村商业银行几十年来一直扎根农村,自身具有网点多、地熟、人熟、产品贴近农村实际等优势。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优劣势,取长补短,“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样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农村商业银行环境竞争力分析

(一)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影响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受地域因素影响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通过所在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两个指标进行衡量,所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绩效。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如果地处经济发展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可利用资源增多,需求主体众多,农村商业银行由此可以直接享用当地经济发展成果,银行利润来源点增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市场发展环境因素影响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寻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通过服务需求多样化的主体,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网点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老网点纷纷升级改造,新开网点不断拓展,自助银行遍地开花,在服务市民和中小企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开始走差异化之路。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差异化不够明显,没有根据服务对象深入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三)监管发展环境因素影响

金融监管环境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各级政府、银监部门都将深化农信社改革创新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进一步巩固农信社改革成果,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筹建工作,指导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结构化治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上市挂牌规范化优质化经营等。这些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二、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SWOT分析

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进一步为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针对性建议。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

1. 业务发展潜力较大。农村商业银行各项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各项业务发展迅速,经营效益得到持续提升,资产规模得到显著提高,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后,资产平均增速屡创新高,并成为资产规模增长潜力大的梯队。

2. 机制灵活决策较快。农村商业银行虽然是一家一级法人银行,但内部层次机构过于简单,组织架构扁平化,信息传递迅速,便于决策,同时其经营机制灵活,可以较快适应环境变化,响应国家政策要求,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推广业务捕捉先机能力强,可以拓宽市场范围。

3. 本土经营优势明显。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网点都在本地,可以兼顾城市和农村,最大程度地熟悉市场需求实际,同时与当地企业、事业单位活动联系密切,本土经营优势明显。与当地其他银行相比,拥有广大的农民客户群体优势,业务增长潜力巨大,可以说具有稳固的业务发展基础,本土经营的地缘、政缘和人缘优势皆已具备。

4. 逐步深化战略合作。近年来,随着各类战略投资者不断被引入农村商业银行,农商行与其战略伙伴之间的关系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深化与战略伙伴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金融创新、客户资源共享。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在与战略投资者的深化合作中,决策能力、金融能力、盈利能力、服务能力等都得到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形成。

5. 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服务本地、服务小微、服务三农、服务城乡”的经营理念,因为需求主体数量众多,服务“三农”意识不断强化,服务质量得到保证,在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主体中树立了高质量的形象,得到需求方与监管方的一致好评,农村商业银行认可度较高,大大提升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农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了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软实力。

(二)农村商业银行的劣势所在

1. 亟需扩大业务规模。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远远小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市场占有额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同时经营成本提高,不利于提升农商行的影响力。

2. 需要调整经营结构。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商业银行目前仍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占比小,近几年虽然中间业务有所发展,但是依旧是以信贷为主,其经营模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业务结构明显不合理,不高的存款稳定性、较低的储蓄存款份额、不合理的经营结构等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 有待转变发展方式。传统的外延、粗放方式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式,在业务出现雷同的时候,业务发展依赖于扩张贷款规模,寻求较高的存贷利息差收入,这种单一的收入结构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提升自身对成本风险控制的管理水平,更是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向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4. 亟待加强风险管理。尽管此前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尚处于可控范围,但是市场发展环境瞬息万变,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完善风险监管体系。此外,全员合规管理和合规教育还有较大完善空间,风险管理团队的定价和成本管理能力不强,亟需打造一支优秀的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团队,准确分析定位农商行所处环境中的特殊风险,全面提升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监督管理水平。

5. 亟需开发人力资源。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年龄结构合理,但是学历结构有待提升,尽管本科队伍人才占67%,但是有很大部分是通过继续教育提升的学历,这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员工队伍建设工作仍需加强,需要进一步培训发展专业型人才,建立员工薪酬激励机制,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同时留住内部专业人才,拓宽农村商业银行的人才来源渠道,打造一流的人才团队,改变创新业务、加强监管、产品销售等专业高端人才相对不足的发展现状。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机遇所在

1. 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正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丰富的金融业务发展机遇,既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农村商业银行实现自身转型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动力,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良好机遇。

2. 新兴产业崛起迅速。“十三五”计划期间,我国持续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高科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涉农产业发展势头较大,另外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农村创新创业比例大大提升,为农村商业银行拓展业务、优化信贷结构、创新科技金融等提供了良好机遇。

3. 小微企业支持度大。近年来,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作用不可小觑,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为加快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步伐,围绕服务小微企业,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了相关的监管及激励机制,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质量。今后,小微定向宽松政策或成常态,拓展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业务区间。

4. 金融改革逐步推进。“十三五”期间,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框架和宏观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双向开放进一步扩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国家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强化,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综合化、差异化经营带来机遇。

(四)农村商业银行的威胁所在

1. 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经济发展形式复杂多变,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国内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期,增速下滑,结构调整面临巨大壓力。因此,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频率加大,金融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 监管政策收紧明显。立足《巴塞尔协议III》,金融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及市场准入等标准,未来,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的补充压力较大,同时还面临着风险管理与风险防控的双重考验,在此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将受到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约束。

3. 跨区发展经营受限。基于风险因素考虑,银监会对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异地发展监管更加严格,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大减缓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省外跨区经营进程,同时也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省外跨区经营能力,这种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向异地空间拓展业务的能力。

4. 经营环境不容乐观。当前金融脱媒问题严重,直接融资不断扩大,市场利率化进程改革推进,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融资成本、客户保留率、稳定负债率等衡量指标受到很大影响。此外,房地产产业贷款风险需要地方融资平台加强监管力度,避免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升。对于高污染、高耗能资源行业以及产能过剩行业,银行贷款风险加大,隐形风险增多,威胁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

5. 同业竞争日趋恶化。不断介入的外资银行、重心下移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日益壮大的城商行、不断兴起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私募基金等)以及间接融资市场中网络金融的不断介入,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三、农村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分析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构成。每位主体都以自己职责范围为限,明确自身责任,同时严格以制度规范自己行为,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经验来看,要想大力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需要明确农商行自身各业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二级支行的约束力,准确理解国家相关政策。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合理

1. 股权集中度过高。省市政府股权占比较高等问题,虽然利于决策,但是应当引进多元化投资者,以免造成一股独大,不利于农商行的健康发展。

2. 信息披露制度和透明度定性指标较差。这主要是针对没有上市的农村商业银行透明度较差而言,难以在网络上查到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或者相关财务数据,其信息披露制度亟待改进。

(二)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1. 业务创新水平较低。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尽如人意。虽然目前金融产品多样化,但是农商行自主研发创新金融产品的能力尚有很大进步空间,这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国内同业的产品类似,缺乏独特创新。所以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结合农村需求主体的实际需求,提供符合农户特色化需求的金融产品。

2. 创新缺乏长远的设计和规划。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大局意识不强,大多基于各自部门利益,导致金融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外加缺乏系统化的管理经营经验,产品规范性不高,标准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到农商行金融产品营销推广。个性化不足的产品供应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农村商业银行的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度较弱,各类金融产品组合的创新更少。此外,农商行新型金融产品占比低,业务发展远未达标,由此可见,农村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规划不足。

(三)服务能力较弱,品牌意识淡薄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能力可通过员工学历结构、绩效考核机制、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及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内部控制四个定性指标进行一定程度的衡量。

1. 员工学历结构不合理。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大多数学历不高,但由于近几年连续招聘大学生、研究生,输入了新鲜血液,员工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总体符合农商行发展要求,但是缺乏专业、高层次人才,对于农商行创新业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迫切需要从外引进高端人才。

2. 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虽然是小银行,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大企业病,激励约束机制缺乏,整体经营活力不足。对于一级支行的考核指标过多,造成模糊经营现象,无法准确定位分析农商行绩效,对于财务指标以及战略发展目标没有科学规划,差异化竞争优势尚不具备,对于客户经理考核力度不够。其主要核心因素影响衡量指标不够科学,时而对指标进行调整,但对指标调整偏向扣分标准和奖励指标重视程度不够。对此,需要精简基层银行考核指标体系,以解决激励和约束功能竞争力不足问题。

3. 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及经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农村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农商行的经营水平高低,甚至经营结果的成败,最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经营管理水平。(1)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大多来自农信系统,由于改制有些领导来自政府、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虽然其不全部来自于合并之前的信用社体系,但农村商业银行的绝大部分高级管理层具有非常深厚的银行从业经验或者银行管理经验。他们本身就是当地人,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了解程度深,同时,与当地企业领导人建立友好联系,可以帮助农商行得到当地企业的大力支持。(2)农村商业银行打造了一批具有可贵高尚的勤奋精神和积极进取品质的管理团队。国家改革农商行的初心就是服务“三农”,所以自其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树立“农村金融供给专家”的良好形象,以微笑服务、专业服务、周到服务为标准,着力于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亲和力的发展。

4. 内部控制有待加强。随着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更加多样化,国家正加大力度制定经济金融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完善风险监管体系。为了使农商行的业务活动合乎规范化,银行时刻坚持“自我监督、自我防范、自我制约”的原则,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责任追究、业务规范等内部控制机制。但是由于历史问题遗留,仍存在业务运营分散化、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显著问题,亟需通过优化部分业务流程,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运作效率与质量。

四、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优化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的SWOT分析,农商行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因素制约、公司治理结构与部门设置不合理、系统内部协调性不够、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落后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由此应有针對性提出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优化对策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由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必须优化股权结构,重视公司治理工作。

1. 优化分散股权。股权结构争取最大优化力度,可通过逐渐减少地方政府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引入多元投资主体,不断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持有主体多元化,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得到有效改进。

2. 引入战略投资者。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风险防范意识是农村商业银行亟需挖掘的投资主体,他们可利用自身具备的人才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带动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以此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达到改善农村商业银行治理能力的目的。同时加强对风险有效性的识别可避免不良贷款率提高,提升农商行稳定持续经营的能力。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优质战略投资者的引进,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规范引进。

3. 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较大提升,需要由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组成的监事会来保障,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强日常业务经营的监督频率,确保监督具备独立性。同时,加强治理债权人的管理力度,信息披露不断得到完善,保证经营管理的透明特征,加强外部债权人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评估和监督。

(二)强化基础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

1. 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建设。因信用社体制的历史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员工大部分是以前农信社员工,人才建设成为短板,创新性人才更是缺乏。但是,人才是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换言之,人才得到保障,农村商业银行才能进行金融创新,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支持。为了提高农商行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性人才。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进高水平人才,发挥人才的创新作用,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吸引人才的方式可以是待遇留人,也可以是感情留人,通过打造具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二是定期培训现有员工,提升现有员工的竞争力。定期培训现有农村商业银行员工,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重点培养一些高素质的人才,让他们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创新绩效考核系统,真正实现员工薪资与银行绩效紧密相连,实现劳动量决定薪酬,通过贡献不同领取不同薪资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服务积极性和创新积极性,同时对于业绩好的员工给予带薪学习、带薪休假等奖励,通过激励让每一位员工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自身的企业文化相对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要求农商行明确自身定位,建立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明确企业愿景,找准市场定位。建立符合农商行特色的企业文化,面向三农,面向县域,面向社区,面向小微企业,做“小”、做“散”、做有特色品牌的零售银行。继承和发扬农信“朴实、踏实、务实”的实干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团结一心,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3. 利用“互联网+”,建设“网络银行”。未来,网络银行的建设水平代表着银行的竞争能力。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必须重视网络银行的地位作用,通过建设成高标准、高起点的网络银行,充分发挥“网络银行”优势,将网络银行做大做强,与国内大型银行进行竞争。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顾客希望办理业务时间得到缩减,甚至期盼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各项银行业务。所以,为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设网络银行。一是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自己建立大数据中心,将自己的现在和潜在的客户引入,与客户建立长期互惠的合作关系,为将来大数据营销客户提供基础。二是健全和完善移动支付业务。在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业务突飞猛进的今天,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必须依托网络银行完善移动支付业务,逐步打造有自身特色品牌的移动业务。三是要开发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络理财业务,随着农村经济日益壮大,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额日益增加,必须通过理财等手段留住优质客户。

(三)突破区域限制,实现规模经济

因有着特殊经济地位,银行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大多银行一样会通过扩张规模,以实现掌握众多营业网点和客户资源的目的。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因地域性限制,难以向自己培育起来的大的优质客户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随着优质客户金融需求的日益扩大,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更是强烈的想通过扩大规模、突破地域性限制实现利润的突破。农村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中,只有达到银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才能实现在外地开设分行的目标。农商行可以制定未来三年目标,一是在经营区域外开设分行,二是达到新三板上市条件,争取上市。

(四)加快金融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农村经济日益壮大,农村地区与外界保持着日趋紧密的联系。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群日益优质,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农商银行摒弃以往“坐门等客”的传统思维,积极走出去,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在保持传统个人信贷和企业信贷产品基础上,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信用环境,创新担保方式,应推行“家庭金融模式”,以稳妥的家庭成员担保取代他人担保,解决农户担保难问题。针对新三板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时扩大企业股权抵押担保。对于公职人员,根据其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可以推出适度信额的信用贷款。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应该从业务角度入手,针对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品种少、服务不先进等现状与日益增加的客户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金融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优势。

(五)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存款成本上升;二是贷款定价机制不健全,导致利息水平下降;三是不良贷款的产生导致了大量不生息资产。针对以上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要降低存款成本,提高活期低成本存款的比重,加强同政府企业的联系,吸收活期存款,同时避免与同行在存款市场的低价恶性竞争。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确保合理的高利率水平,避免步入贷款余额上涨、整体收息水平下降的怪圈,区分不同客户和风险程度确定利率水平,对于相对较高风险的贷款执行高利率,对于确实需要执行低利率的客户视其贡献度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三是严格贷款审批流程,严格不良贷款问责,严格执行不良贷款清收激励制度,确保不良贷款维持在最低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注重防范各类风险,加大风险监管力度。具体来讲,一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经营的保障,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管均可通过风险监督管理体系得到保证。二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认定、评估以及对应风险的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机制。三是引进或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控制人才,将风险控制举措与员工职责、人员素质相匹配。四是提高农商行资产质量。银行竞争实力提升与银行风险抵补能力以及安全运营发展能力密切相关,为了巩固农商行的竞争力,不良贷款率等相关指标应在控制的合理范围内進一步降低,以不断提升农村商银行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焦瑾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周立,戴志敏.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张向菁.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黄兰.银行竞争力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

[5]李文军.商业银行的效率与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6]李镇西.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7]张洪转.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Analysis on Rural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ness and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Liu Fe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Jin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Jinan 250101, China)

Abstract: The countryside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s, how to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the rural market has become the main topic faced by commercial bank. Rural econom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akness, scattered farmers, backwar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pled with the lack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 the agricultural business itself, facing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and many other challenges. Through SWOT analysis of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mpetitiveness,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ownership structure,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break through territorial limitation and quicken financial innovation.

Key words: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mpetitiveness, realistic competitiveness,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猜你喜欢
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与建议
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探讨
日本竞争力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合规建设方法与应用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