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外贸商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8-09-15 06:14范新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云平台互联网+教育

摘要:应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成互联互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此为支撑促进教学评价和教研方式转变。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科学合理高仿真的“教学公司”,设计Game-based、基于“云平台”和“大数据”的国际商务谈判实践教学“(涉外)商贸云平台”,打造“政、校、企”联动育人生态系统,共同承担跨界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实现人才培养社会责任公担、资源共建共享的多赢目标。

关键词:一带一路;互联网+教育;行动导向;角色;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8)02-0086-06

一、引言

我国当前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教育带来了新挑战,“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使创新成果与传统行业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不断形成,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世界经济竞争加剧,国际经贸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商务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机遇,对当前外贸商务人才培养也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现在,互联网思维已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高校纷纷针对“互联网+”新常态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度挖掘和不断创新,搭建(涉外)商贸云“商+战”平台,实现“教师、学生、知识、场景”四维一体融合,并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多方参与监测评估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学信息密度、实现实践教学情景再现,解决社会就業、企业需求与知识结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线下信息”和虚拟课堂“线上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和创新外贸商务类专业交互式动态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经济新形态的现实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界融合人才培养。“互联网+教育”的平台和大数据思维、互动共享和订制化思维对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有效延伸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亦是“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外贸商务类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策略的有效路径。

二、外贸商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和交易规模。“互联网+外贸”可促进企业和人才培养的优进、优出,有利于发挥广东制造业大省优势,扩大海外营销渠道;有利于打造新经济增长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推动广东开放型经济升级。据海关统计,2016年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49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其中,广州增长1.2倍,总值146.8亿元,占全国近3成(29.4%)(人民网广州2017年1月26日)。在60个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城市中,广州继续稳居全国首位。因此,地方高校应借此契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培育和打造一批互联互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或自建“商+战”两用教学实战平台,这样高校才能真正做到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实现人才精准培养、提高就业率,也才能助力地方政府促进地方外贸企业与境外电子商务企业强强联合,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指标和数据信息,为高校人才输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加精准的市场需求。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国网民及移动网民数量增速放缓,新增网民减少。网民增速从2008年的17.79%下降到2016年的3.1%,移动网民增速从2008年的60.99%下降到2016年的5.9%,二者增速都显著降低。互联网普及率同比增加也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2012年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2016年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2016年6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占比提升至90.1%。报告还指出,2015年1.10亿人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教育。显然,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网民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新机遇和这种环境下,“互联网+”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风口”,亦将成为中国教育变革的一个新契机。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深度调研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预测,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19.5%,未来五年跨境电商将成为主要的外贸模式之一,交易额年均增速将超过20%,2020年,该比重有望达到37.6%。

当前,中国高校的课堂大多还是传统课堂,并没有真正领悟到互联网思维对教育教学的冲击,只是多媒体教室在数量上激增,传统板书被PPT和电子课件替代,更多仿真软件出现在实验室,互联网对教育冲击力不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1]。“互联网+教育”时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育教学考评体系定会革新,而且可以创造很多不可能,比如对外语类专业、尤其是外贸商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就会带来很多过去没有想也不敢想的空间和可能。本文以作者团队开发的国际商务谈判实战平台为例来探讨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策略及创新思路。

三、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依托

近几年,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不论是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产业中的相关厂商,开始越来越多地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向高等教育的主战场——教学,将教育信息化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从而教学信息化成为许多高校的一个重要建设和应用领域。“互联网+教育”将会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学生可提前体会职业经历、接收各种真实职场的训练,使得学生轻松自如地习得职业技能和能力。当然,商贸类和外语类相关学科和专业教育也能享受“互联网+”的巨大红利,亦能使跨界人才培养“发新芽、结硕果”。范新民(2011)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和实用为导向,合理配置各类资源,积极开设区域发展迫切需要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课程,形成“文化素养→英语语言技能→经济知识体系→市场运用”理论学习与市场实操闭环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2],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粤教云”的新时代背景,“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契机。本文将以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战平台的构建为例,探析“互联网+教育”为外贸商务类相关专业带来的实践教学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一)国际商务谈判仿真情景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主体形象及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助读教学材料,发展学生心理机能。情境教学是对社会生活进一步提炼加工后影响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是很多学科教改的基础[3]。个体认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发展自身认知结构。行动导向在国际商務谈判情境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构建和创设接近真实商务情景和工作场景的特定职业实战教学情景,在角色模拟过程中,实践人员通过获取信息、制订计划、控制质量、评定成绩等行为模式,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构建经验和知识体系[4]。商务谈判情景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利用实物演示情境、通过图画和3D显示技术再现情境,通过角色表演和移动VR/AR终端3D建模技术体会情境、利用注册跟踪、面部表情/眼球/手势的识别与追踪、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与语言描述等技术,让学生和参加实训的工作人员通过谈判活动体验真实的商务情境。“互联网+教育”的实质是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这些技术手段和媒介的普及使用,使得国际商务谈判实战情景教学平台的构建成为可能。

(二)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践教学平台的现实选择

如何才能培养出企业亟需的复合型、多元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呢?其实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工作环境和商业机密等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提供真正的实践岗位、让学生接触商业资料,只安排基础工作,校内外实践资源不足。以实践教学平台为载体、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以真实(跨境)商务工作流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难题为导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策略最终势必成为必然的实践选择。如何让商务、外贸、金融、营销和外语类相关专业在校生“零距离”对接职业岗位呢?PBL教学策略实施和实现的关键有赖于“互联网+”的强大效能,借助互联网和AR/VR技术构建商务谈判情景模拟中心,使其成为集成高仿真情景信息,构建资源、商务信息、实验数据共享的“商+战”两用实战教学平台,最终实现政府资源、学校资源、企业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无限对接,以协同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外贸商务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路线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外贸商务类专业实践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转变思维方式是关键。如何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并将这种融合应用和移植于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和设计,打造或定制“政、校、企、行”协同育人生态平台。通过该综合平台高校就会享受“互联网+”的巨大红利。借鉴范新民(2016)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的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能力深度融合关系图[5](见图1),将会给外贸商务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带来一些参考。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实践教学的仿真情景,构建Game-based企业管理和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践平台,利用VR/AR技术和3D建模技术实现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基于PBL和仿真工作场景进行实战的模式,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谈判工作中的各类场景,使谈判教学更贴近职场生活。互联网课程降低沟通和交易成本,师生、学生与企业指导师、学生与真实客户之间可以实现无界沟通。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践平台构建

(一)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践平台融合与重构:物质情景

在数字信息网络化、知识信息资本化和科学技术产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增长动力正在减弱,竞争新优势尚未形成。国际经贸和涉外商务工作环境巨变,谈判人员肩负新使命。涉外商务的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使商务谈判情景实践教学成为外贸和商务等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重中之重。“互联网+教育”使高校可以应用互联网、3D、VR/AR技术模拟公司,搭建“(涉外)商贸云平台”,吸纳各种资源创设商务情景,实现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双重目标。

1.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公司”创建。当今社会是数字虚拟时代,仿真虚拟成为生产生活和教学科研的重要手段。高校可创建“教学公司”,模拟商业环境、谈判场景和管理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演绎企业资本运转,按真实情景设立公司架构、办公场所、厂房机器设备、公司产品展示室和涉外谈判室等物质情景进行运行,以便给在校生带来强烈的视角冲击,真实逼真的、过目不忘的实物演示情景。这一切都需要基于“互联网+”,借助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和社会组织等各种力量的合力,模拟企业运转环境,让银行、保险公司等参与教学公司运行,构建“教、学、用、做”一体化商务情景,共同承担跨界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2. “(涉外)商贸云平台”构建,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公司”是一个开放式的模拟实战平台。国际商务谈判环境就是真实的涉外商务情景,如何将谈判纳入整个商务工作环境中去运行、培养学生的“大商务”理念?一方面使学生熟悉涉外谈判的真实工作情景,又能让学生学会解决现实难题,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思辨和知识应用能力。加强校企联系,实现产教融合、跨界培养人才战略,借助“互联网+”重构“(涉外)商贸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该平台既是情景模拟实训中心,亦是涉外谈判人才和服务外包人才的培训高地,更是现实问题、难题解决的多元化“智库”。“互联网+教育”以社会资源为抓手,将企业难题根植于Game-based企业管理和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验教学生态系统(见图2)和平台中,以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知识应用及创新思辨能力,企业可有效解决难题、实现共赢[6]。“(涉外)商贸云平台”是学校和企业共创的在线实训实战基地,可让从业人员参与到实战教学中,以缓解师资匮乏的困境,提高学生涉外谈判和业务洽谈的实操能力,丰富和提升外贸商务实践教学的内涵和质量。

(二)交互式商务谈判工作场景设计探索:实战情景

仅有物质情景,尚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战教学的需要,实战情景的构思亦在所难免。表演情景的设计和语言情境的构建应借助各种资源来营造各种仿真环境,将涉外商务谈判生活化,情景化、剧本化,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以增强学生体验感,亲历涉外谈判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轨迹和职业素养养成的真实过程,积累一手经验。

1. 国际商务谈判业务融入工作过程实际,模拟情景剧本。高仿真工作场景的设置和合理教学情景的设计是国际商务谈判实践教學的关键,皆有赖于将涉外谈判业务生活化,将实际谈判专题的处理嵌入情景剧本中,采用涉外谈判的职业化模块、序化“学习情境”实践任务。互联网技术是剧本设计的重要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实践(任务)剧本,可为涉外商务公司贡献复杂的业务案例提供无界沟通的便利,以便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主动将难题和疑问作为谈判情景贡献出来,学生可从情景剧本模拟中领悟谈判从业人员的职业情操及间接体验其在谈判生涯中体会到的人生真谛。

2. 角色与人物的情景构思。Fannin Shaftel和George Shaftel(1967)提出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想象(游戏)场景里及(游戏)时间内,通过演员(角色扮演者)游戏性地表现角色行为、语言和思考方式及决策和行动模式(Ziems,2010)。正如Susan Holder(1983)所言:情景模拟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操练搭起了桥梁,使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交际中去[7]。谈判情景剧本是业务谈判的缩影和涉外谈判人才培养方案的蓝本。演员依剧本扮演角色、体会任务,组织实施教学情景。谈判是交易和博弈型业务,每笔业务会涉及多方,需要学生以公司为主体去体验每项专题谈判业务的处理,比如说价格、运输与保险、支付方式与贸易纠纷的处理等等。“互联网+”可以让人物角色生动化、形象化、更逼真,剧本中的虚拟人物可以聘用涉外公司谈判从业人员来客串,让真实的职业感悟能力通过“(涉外)商贸云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 涉外商务谈判情景模拟游戏设计。涉外商务谈判情景模拟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具有多功能特点。“互联网+”可以把涉外谈判教学变成一场游戏,可以使“单元单体教学”变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多元立体化教学”。谈判情景实战平台具备智能化功能,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体验谈判从业人员的职业成长过程,平台可记录谈判经历,也为涉外谈判人才培养提供可供定量分析的数据,促使和便利个性化人才培养。

(三)考评体系:开放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估方案设计

实践教学质量是反应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水平”的关键,实践教学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认知、专业工程技能、专业综合工程能力、创新工程能力”等核心能力。国际商务谈判实践教学的考核旨在评估学生运用谈判策略和语言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中的考核体系,受各种因素影响,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文章为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量身定做了开放式(知识和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外、兴趣和学习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评价标准的语言描述数量化)、多元化(评价方式、标准、主体)和形成性(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课程考核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考核、适合于角色扮演等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多元化”和“形成性”的开放性教学评价体系[8]。

1. 建构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学习评价即工作成绩评定,构造开放式、以实际销售业绩为指标的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实践教学计划和质量不像理论教学那样,有明确的档案资料和评价指标。当前,开展实践评价的首要任务在于:立足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培训实践教学师资,开展实践教学评价工作,并在实践过程中建立多方参与监测评估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直接对接市场需求和满足社会对人才期望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平台维护与整合能力。从教育评价视角看,即立足学科知识评价基础、融入实践教学评价内容,又增加实践教学评价份量,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以实践形式,如社会实践、调研、见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来看,需构建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兼具连续性、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能力评价结果是引导学生良性发展的指向标。

2. 推行目标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机制。应用型、复合型和多元化跨界人才培养重视结果性评价外,还重视目标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评价的动态性、过程性、系统性和发展性,也是不容小觑的。首先,把影响人才质量的因素和过程纳入到评价过程;除书面考试外,还可配合实习调研报告、企业评定、证书置换和口试答辩等方式,使考试真正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的作用。其次,应突出各种能力包括实际销售业绩、平台运作整合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等职业能力。强调实践教学,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和评价,提高实践能力。再次,改变以考试成绩来评定素质能力的做法。当前,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尚未健全,配套激励机制也未经过检验,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和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和教学研究积极性亦大大受挫。最后,应强调多种资格证书。根据专业特点,适当推出教师证、外贸跟单员、报关员、心理咨询师和电子商务师等各种职业证书,鼓励学生将专业学习与证书的实践训练相结合,立足专业学习同时,投注精力于培养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等方面。

五、外贸商务类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策略

“互联网+教育”时代需要平台整合能力和创意思维方式。高校可以联合当地政府、涉外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共同搭建“产、学、研、管”网络平台,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和实验数据,定制个性化培养和核心职业能力模块,将区域外贸、商务、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相关职业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在资源共享平台上有机融合,形成从入门商贸到高层次、多元化、复合型商贸人才一体化的职教新模式。通过“商+教”两用实战平台,征集更多情景教学的素材,实现人才精准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得到训练,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灵活应用已有知识、同时汲取更多新知识,应用技能快速提升。外贸商务类专业实践教学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图画或3D技术让项目任务展现在商务情境中,利用实物演示和再现情境、通过表演和移动VR/AR终端3D建模技术让角色体会情境、利用注册跟踪、面部表情/眼球/手势的识别与追踪、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与语言描述等技术体验情境。实质是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这些技术手段和媒介的普及使用,使得外贸商务实战情景教学平台的构建成为可能。

实现与区域产业无缝衔接的关键在于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变高校为企业和产业代表的股东,成立学校资产管理公司,购入优质企业股权,实现校企联动、人才培养责任共担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企业难题远程协助到实战平台,把相关难题变成实践任务。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在职场上较好地锻炼综合素养与能力;再者,也能集思广益、发现问题,讨论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議,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六、总结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外贸商务类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建设“教学公司”和“实战公司”,将企业真实情景迁移到模拟“公司”,通过游戏设计,将业务情景与学生角色进行关联,布置相关任务,填写职业成长日志,企业人员给予评判指导,锤炼学生职业能力,彻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涉外)商贸云平台”,让“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共担人才培养责任,利用互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采集和分析学生实训的数据和外贸、商务、销售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量化信息,然后,基于“云平台”将社会各种资源集成,进而通过情景设计将所有的信息数据集成在商贸情景教学实战平台上,并加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2015-06-09(14).

[2]范新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2.

[3]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8-32.

[4]范新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4-108.

[5]范新民.“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外语类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刍议[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4-48.

[6]范新民.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跨境外贸电商人才培养:跨界融合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101-107.

[7]范新民.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3):76-79.

[8]范新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思路、特色与创新——以《国际商务英语谈判》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58-61.

Strategy for Practical Teaching of Business Special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Education"

Fan Xinmin

(Department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Polytechnic, Foshan 528041, China)

Abstract: We will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xpand the coverage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build an interconnected education resourc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to suppor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methods. Using Internet technology to buil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mulational teaching company, design the Game-base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practice teaching "(foreign) trade cloud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platform" and "big data", build the linkage education ecological system of government,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commonly undertak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crossover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implement multi-win goal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quintal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Key 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ternet+education, action-oriented pedagogy, role, cloud platform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云平台互联网+教育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背景下学生探究力的有效延伸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听障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行动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