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阅读策略激发全脑思维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

2018-09-17 10:56王红梅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老母鸡老屋黑板

王红梅(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

【教材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新教材进行阅读策略教学的第一篇文本。从单元整体上看,编者把“预测”概念引入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关注对话,在理解循环反复法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并完善,不仅可以预测对话情节,更能续写具体的对话内容,且能保持原初的写作风格,这是统编教材将文学理论融入小学阶段后聚焦读写一体的典型呈现。

【教学目标】

1.关注预测的阅读策略,初步推测人物对话,预测故事发展。

2.关注对话的细微变化,读好对话,带有推进式地编写故事。

3.体会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被人需要是幸福的。

【教学流程】

一、推测老屋,引出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老屋”的故事。(在黑板上画出老屋的简笔画)瞧,这是一个很老很老的屋子。猜猜它有多老呢?

生:应该快要倒了吧,可能门要坏了,窗户破了,房顶也是漏的。

师:这是你猜的老屋的样子。

生:老屋大概有一百多岁了吧?

师:都猜到它的年龄了。那我们看看故事中的老屋到底是什么样子。

(出示课文,学生自己读)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师:和你们猜的一样吗?

生:(快乐地回答)一样!

师:不过,故事中讲得更清楚,“门板也破了洞”,(板书:洞)还有它准备往旁边倒去。(板书:准备)哎呀,真是够老的啊!谁再来讲讲故事中的这一部分?注意要先练习再讲给别人听?

(生纷纷开始练习读和讲)

师:谁能到前面来,指着黑板上的图,绘声绘色给大家讲一讲这一部分?

(学生举手。点名一学生上台讲述)

师:他讲得怎么样?(学生点头,面露赞扬)是的,他讲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老屋说话的语气,好慢好慢,让人觉得老屋好老啊!可是故事的题目叫《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有点不同哦。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是啊,我们刚刚觉得老屋是要倒了,再看题目,觉得它是不会倒的。

生:嗯,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让它倒不了呗。

师:那就让我们继续猜一猜,接下来老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设计意图:猜测与推想,使学生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这是一篇不需要预习的故事,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但猜测也是需要指南的,它可以是在阅读之前、阅读期间和阅读之后。

读前讨论——是在阅读之前,这一行动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鼓励他们把个人经历与将要阅读的内容联系起来,并让他们在阅读文本之前有机会成为积极的阅读参与者。

读中期待——当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展开批判式阅读,尝试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问题。

读后讨论——在阅读之后,要认真审查学生的直接反应,看看他们是否都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引导学生问类似以下的问题: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我们还有什么问题?你学到的最有趣、最不寻常、最感惊讶的是什么?】

二、预测情节,图文共生

师:你猜猜老屋会遇上谁?

生:小猫、小狗。

……

师:同学们都认为老屋一定是遇到了一些小动物。让我们再来看故事。

(出示课文,学生自己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师:谁来说一说,老屋遇上谁了?又说了什么?

生:老屋遇到了小猫,小猫想在老屋里住一个晚上。

(教师随即画出小猫简笔画)

师:是啊!(指黑板上的图)你瞧老屋和小猫还在说话呢!同桌的同学,可以想象自己是老屋,或者是小猫,来个对话再现,好吗?

(学生同桌开始互相表演读,兴致很高)

师:如果让我们拿着书来表演读,这样要求也太低了。你们研究一下人物的对话,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然后不要看书,来再现对话,这样会更有趣。能试试吗?可以在小组内先讨论。

(四人小组讨论,有些小组还尝试画关于对话的思维导图。三分钟后,有小组准备好。教师示意小组可以上台展示)

生1:我们发现老屋和小猫的对话基本和我们想的一样,是小猫先喊老屋,然后说自己的理由,最后老屋答应。

(在生1说的同时,生2在黑板上画出对话的思维导图)

生3生4:我们俩来表演对话。

……

(小组汇报完,学生鼓掌)

师:这一小组对小猫和老屋的对话讨论得很好,很清楚也很形象地再现了对话。先是_______,(学生补充说,教师顺手在思维导图上连线)再是_______,(小猫说理由)最后是_________。(老屋答应)其他小组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呢?

(又一个小组上台展示)

生:我们小组认为,小猫出现后,应该先是急切,再接着请求,最后是平稳一点讲述清楚原因。老屋呢,就很友善地答应了。

生:是的,我们是从小动物说话的语气上来记住的。我们也来再现一下。

(四个学生一人一句,再现对话)

……

(学生点头称赞)

师:真是太好了。我们发现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的。能把你们画的思维导图展示一下吗?

(学生展示思维导图)

师:真好啊!一起来看看小猫三句话后的标点符号。第一句话“!”,真的是很着急啊!第二句话“?”,小猫可怜巴巴地请求。第三句话“。”,讲清原因,读得慢一些,表述清楚才好。再看这个暴风雨,也果真不一般。(教师指着板书:暴)突然而且猛烈的风雨就是暴风雨啊!

师:第二天早上会是什么样?还是让我们继续来猜猜它们的对话吧!

(学生讨论后,在班级展示交流)

生: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出来:“喵喵,谢谢!”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师:让我们看看这一晚上都发生了什么。老屋要倒下——(教师引,学生读:“等等,老屋!”“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又回到了“老屋说:‘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师:这像不像一个反复?(顺势在黑板上相关地方连起一个圆)接下来,发挥你们的想象,想象后面老屋还会遇到谁让它倒不了呢?而且是总也倒不了了呢?(教师在课题中“倒不了”“总也”下面加点。)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边说边画思维导图)

……

(全部集体交流:每组展示图画,并表演人物对话)

……

【设计意图:整个“猜测策略”不仅仅是单一的假设,还有不断修正的过程,整个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一板块的设计,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形成阅读期待,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展示思维过程,可以使思维过程更加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这也是全脑思维培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关注对话,注重推进

师: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思维导图画得很好,人物对话猜测得更好。那作者又是怎么编的?让我们来读读故事吧。

(生读课文)

师:你们发现文中有哪些地方和你的预测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呢?可以在书上画一画,分别做上标记。

(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再全班交流)

生:“再过二十一天……”“请再站一会儿吧……”和我想的不一样。

师:等的时间不一样。想想老母鸡为什么要等二十一天呢?

生:因为老母鸡孵小鸡要等二十一天呢,我在科普书上曾经看过的。

生:“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和我想的也不一样。因为它们强调了要安心干什么。

生:“老母鸡从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这个地方和我想的不一样,因为还有刚出生的小鸡的对话。

生: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吃掉。“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这里,小蜘蛛的回答真好!我也没想到,因为这样就可以一直讲故事,一直讲下去,老屋一直倒不了。

师:是的,大家都找出自己没想到的。作者用了不同的语言,但却带有推进式地将故事讲完,你们读出来了吗?

生:读出来了,因为后面的时间总会比前面一个长,说明老屋被需要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

师:是啊,被人需要是快乐的,帮助别人是幸福的。你看,老屋也越来越开心。最后,我们黑板上应该画一个什么样的老屋呢?

生:快乐的!

师:好吧,那就请你在黑板上画一下它的表情。

(学生很快乐地在老屋上画了一张笑脸)

【设计意图:遵从学生的阅读习惯,当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阅读猜测后,对照文本进行同与异的辨析。这样,有比较就可以更好地激起思维的碰撞,会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式阅读。这样的比较阅读,既考察了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又有助于阅读思维的提升,产生了更多的“为什么会这样写”的思考,用“阅读—思考—辨析”的路径,让学生不断在“猜测—修正”中提升。】

四、回顾故事,体情悟道

师:故事读到这儿,我们发现老屋是真的总也倒不了了。其实,这篇童话故事也用了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叫循环法。在这个故事中,就是反复写某一种动物的活动,但是,又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像深秋的雨那样,一次比一次寒,自然而然推到了冬天,自然把故事推到了结尾。就像我们刚才自己编故事一样,不过呢,我们现在要关注一下对话的变化,做到层层推进。你们可以将自己编的那个环节放在文章中的哪里呢?

生:我编遇见小青蛙,要住在老屋一个冬季,放在老母鸡的后面。

生:我想遇见鸭子妈妈,要住在老屋一个月,也放在老母鸡的后面。

生:我想是小白兔来求助,“能让我在你这里住一个星期吗?我得储存好食物”,放在小花猫的后面。

……

(学生开始创作,有图,有对话)

(五分钟后,学生组内交流,之后班级展示作品)

……

师:(收集了一些学生作品)同学们,老师把你们的作品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拥有了一本属于大家自己的书,书名也叫《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者就是我们班的同学。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根据循环法来编写故事,既要发散思维,又要有理有据;既关注部分,又关注整篇。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而且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思维习惯得到了培养。】

猜你喜欢
老母鸡老屋黑板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长在黑板上的诗
老屋枣树
晓黑板
老屋
黑板
观察母鸡下蛋
倒霉的老母鸡
天大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