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效
——《学习修改符号》教学片断

2018-09-17 10:56鲍丽丽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病句意图符号

鲍丽丽

【教学内容】

统编版三上“语文园地三”

【教学流程】

一、辨一辨,趣味盎然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三个陌生的符号朋友,一起来看看它们长什么样。

(出示三种符号图片)

师:你认识它们吗?

师:请你仔细地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得像什么呢?

生:①长得像眼镜。

生:②长得像天平。

生:我觉得②还长得像衣叉。

生:我感觉③长得像带藤的小西瓜呢!

……

师:小朋友们真会想象。你有好的方法记住它们吗?

(师适机板书,展示3个修改符号的书写过程)

【设计意图:修改符号在本套教材中是首次出现,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3种符号的形状,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在有趣的猜测、丰富的想象和交流对话过程中自然识记了3种符号。学生们有的说像放大镜,有的说像天平,还有的说像带藤的小西瓜。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又与本单元教学主题相吻合,给足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二、认一认,知名知姓

师:小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也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师:长得像眼镜的叫改正符号;长得像天平和衣叉的叫增补符号;长得像带藤的小西瓜的是删除符号。你们都记住它们的名字了吗?

(生打开书本记一记)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要了解它,首先要认识它;要学会运用它,首先要了解它。以上教学片断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在原有感知外形的基础上知道它们的学术名,接下来就是期待学生运用的过程了。】

三、用一用,学习修改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学习上什么时候要用到它们?

生:句子出现毛病的时候就要请它们帮忙啦!

师:对了。那它们分别去给哪些生病的句子帮忙呢?

(教师先在课件上出示课文中的3个病句,让学生读一读)

师:同桌交流,看看这些句子的病因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句子,找出各句的病因)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中有错别字。

生:我发现第二句话词语搭配不当。帽子不能说是穿着的,要闹笑话的。

生:我发现土豆、黄瓜和西红柿都是蔬菜,但西瓜不是,它是水果呀!

师:那怎么请出这3个小伙伴来修改呢?

(师出示课文中修改的范例,用规范的符号引导学生一起改一改)

【设计意图:同桌交流,发现问题;学生交流,教师参与;边找病因边逐步修改。有扶有放,半扶半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第1句话有错别字,第2句话搭配不当,第3句话事物归类不准确。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找到的病因在黑板上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作示范修改,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如何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练一练,分层巩固

1.句中练

(师补充几个病句,让学生练习用3种修改符号修改)

(1)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写做业。

(2)“六一“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3)校园里飘扬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了3种基本修改符号的用法和意义,需要实践的不断强化和巩固。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又进一步训练了学生们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熟练程度,帮助孩子们初步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2.段中练

(师出示一篇学生习作片段)

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篇习作,并思考:有哪些不通顺的地方需要修改?

(教师相机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符号示范修改)

师:请小朋友们学着老师刚才的样子,再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一边读一边找出不通顺的地方,也用上3种修改符号把自己的习作修改得更加通顺。修改一个片段即可。

【设计意图: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用学会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先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具体的做法如上,即把某个学生某篇习作的片段投影展示出来,教师用红笔作示范修改,并且简单又再次复现巩固了修改符号在句子中、片段中的修改方法。】

3.篇中练

师: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找一个最要好的小伙伴交换习作,互相修改习作吧!

【设计意图:俗话说,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亦然。让学生互相修改,教师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感到很新鲜,他们怀着好奇心和主人翁的态度当起了小老师。这样既巩固了3种修改符号的运用方法,又从习作初始阶段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作修改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病句意图符号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学符号,比多少
师生讨论改病句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对症下药”——和病句说“再见”——小学高年级作文“病句”现象对策研究
“+”“-”符号的由来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高考病句辨识的两大抓手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