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照 依学而导

2018-10-15 06:55周丹虹虞哲中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图画

周丹虹 虞哲中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观察与发现记录单”,分享观察的新发现,说出自己的观察感受。

2.通过联系课文、借鉴习作例文中的写法,梳理观察记录,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形成习作思路,解决习作中的困难。

【教学难点】

分享观察感受,学习例文写法,梳理已有素材,形成习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运用插图导入,交流观察所得

(一)观察插图,感受缤纷世界

1.呈现课本三幅插图:你看到了、想到了哪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场景?

2.交流后小结:一棵高高的大树、早起上班上学的人们、教室里轻松的课间……这些都是我们这个缤纷世界的一部分。

(点评:统编教材中的“习作”板块,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作前引导、习作要求和作后展评。课伊始,教师运用教材“作前引导”中的三幅插图,指导学生说说图中的事物与场景,并勾连起学生对自身生活体验的回忆,充分发挥了教材的提示作用,从而有效导入本次习作。)

(二)交流观察、积累的新发现和新感受

1.师: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用心观察,你的眼中有一个怎样的缤纷世界呢?

板书课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2. 师: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在交流中评价反馈学生的观察:长时间耐心观察,运用摸、听、尝、闻、看等多種方式,边观察边查找资料,等等。

4.对学生的“观察与发现记录单”进行统计反馈。

(1)呈现“观察的事物与场景”统计结果。

(2)统计反馈记录的方法:分别呈现关键词、图画、照片、视频记录若干。

(三)明确学习任务

师:我们眼中的世界真是缤纷多彩!我们观察美丽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作文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怎么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成一篇作文。

(点评:本课是“观察”主题单元中的习作教学部分。在阅读课文学习观察、“交流平台”归纳梳理、“初试身手”尝试运用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交流环节,进一步了解学生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情况,继续唤起学生的快乐体验,激发学生用文字记录“缤纷世界”的欲望。)

二、借助例文指导,习得表达方法

(一)交流统计,反馈习作困难

1.师:要是请大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成一篇作文,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2.根据“观察与发现记录单”,梳理统计学生的习作困难及人数。

预设困难:

(1)怎么把事物或场景写清楚?

(2)怎么才能写得让人读着就能想到画面?

3.呈现学生之前在“初试身手”环节所写的片段。请学生说说写作时遇到的具体困难是什么。

预设具体困难:

(1)怎么把动物的活动写清楚?

(2)怎么把静的事物写活?

(3)怎么把食物写得让人口水直流?

(点评:观察是习作的基础。要把观察所得清楚、有序地写下来,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本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观察与发现记录单”,说说“要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成一篇作文最困难的是什么”,并梳理和归纳统计习作困难及人数情况,联系“初试身手”时写的片段,了解学生写作时的困难,尊重学生的习作体验,摸清习作起点,为按需指导打下基础。)

(二)学习例文一,解决习作困难

1.默读《我家的小狗》,思考:从哪儿感受到小狗“王子”的淘气可爱?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2.交流。

(1)情节1:学“狗”字。

问:“叫得最欢”是什么样?学一学。你仿佛听见小狗在说什么?

(2)情节2:追火车。

问:这回你听懂“王子”叫声中的意思了吗?把自己的想法加入描写中,就更能体现“王子”的调皮可爱了。

(3)在交流中随机板画思维导图。

3.领悟写法:小狗“王子”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的叫声。作者把它放到场景中去写,就把“王子”的特点写清楚了。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抓印象最深的特点写事物,如果能写出不同场景中的不同表现,那就更棒了!

4.回顾困难,勾连《搭船的鸟》。

(1)回问出现典型习作困难的学生:现在你知道怎么写了吗?

(2)结合交流,回顾:老师也想起了这个单元学过的另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搭船的鸟》。同样是写动物,它在写法上和《我家的小狗》一样吗?

交流、总结:我们也可以像《搭船的鸟》一样抓住事物的样子和动作特点来写。

(三)学习例文二,继续解决困难

1.读课后表格,了解课文从三个方面写杨梅。板画思维导图。

2.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完成课后表格。

3.交流。

(1)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时都写到了变化。勾连《金色的草地》中写变化的部分。

(2)引读描写颜色变化的句子。发现作者用上“先、随后、最后”等词有顺序地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

(3)指名读描写味道的段落。说说听后的感受。了解结合一件趣事进行描写,可以把味道写得更加具体可感。

4.领悟写法:从不同方面多角度写事物,有顺序地进行表达,写出变化。

(点评:在这一环节,教师改变传统习作教学“先学例文,习得方法—运用方法,进行写作”、以“教为中心”的思路,基于学生的学习困难开展例文教学,总结例文写法,进行习作指导,并统观单元编排特点,将习作例文与习作指导融会贯通,即时勾连本单元相应课文,使例文真正发挥解决学生习作困难的作用。)

三、试画思维导图,梳理习作素材

1.教师示范:以“护苗队”为场景素材,为学生提供范例。

2.视频呈现“护苗队”家长“护苗”的场景。

(1)问: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交流,板画思维导图:开门—拦车—护送。

(3)提供四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积累的习作素材。

3.交流、评价、修改。

4.小结:观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缤纷。就像这个单元的导语中说的——(出示导语)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接下来,就让我们用笔把自己观察到的美写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

(点评: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本次习作的表达要求,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观察所得、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显性呈现,厘清学生的表达思路,为进行初步有序地表达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点评:本课的板书以导图的形式呈现了两篇例文及“护苗队”示例场景的内容。板书中间是“多角度、有顺序、有变化”的写作提示,内容与方法有机统一,既呈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启发与引导。)

【教学准备】

观察与发现记录单

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观察了什么

(可以是事物,

可以是场景) 发现了什么

(可以用文字,

可以用图画,

也可以用照片,

还可以用视频) 最难的是什么 如果要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成作文,最难的是

]

【教学评析】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个习作单元,单元主题为“观察”。教材在“习作”板块之前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个“交流平台”、一次“初试身手”和两篇“习作例文”。这些内容的教学都指向习作,旨在为最后的单元写作打好基础。

在浙江省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活动上,周老师展示了这个单元的习作课《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第一课时的教学:整体观照,统筹设计——在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学习中进行持续观察,在此基础上展开学习;基于学情,以学定“导”——先充分了解学生习作中会产生哪些困难,再借助例文的学习和精读课文的勾连,有重点地解决困难;借助图示,厘清思路——通过思维导图,帮学生打开思路,为习作做好铺垫。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教师很好地把握了统编教材的特点,教学效果明显。

一、以观察记录为落脚点,真实是基础

一张“观察与发现记录单”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学完精读课文后,教师就着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留心观察的感受和结果。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看、听、闻、摸、尝等多种方式去观察,学会了长时间反复观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他们体会到这样细致的观察让自己有话可写,为本次习作积累了素材,消除了面对习作不知道写什么的畏难情绪。同时,教师也从对“观察与发现记录单”的梳理统计中了解了学生的观察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习作困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前后衔接的整体性设计,有效地展开本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

二、以习作困难为出发点,学情是根本

有了素材,如何表达?对于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而言,这又是一个挑战。本单元特意安排了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其某一方面的写法。在学生的“观察与发现记录单”上,周老师特意安排了一个问题“如果要把观察到的内容写成作文,最难的是 ”,并在课前统计并梳理学生的习作困难,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习作例文的教学目标。这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依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困难聚焦在“怎么把动物的活动写得有趣”“怎么把事物或场景写清楚”“怎么把食物写得让人口水直流”等问题上。根据这些问题,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我家的小狗》中“抓住对事物印象最深的一个特点,写出不同场景中的不同表现”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会“从不同方面写事物,有顺序地表达,写出事物的变化”,并重点体会描写味道的一段话。这样教学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重点是要把自己观察到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个场景的某个特点写清楚,从而解决学生的习作困难。

三、以思维导图为生长点,运用是关键

在教学例文时,周老师将例文的表达方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于黑板上,教完例文后,又结合自己的观察,展示了针对某个场景的习作思路。学生在这样反复的示范下,深刻体会到习作要有整体意识,要有顺序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清楚地表达出来,为此必须先形成清晰的习作思路。从學生呈现的思维导图中可以发现,他们已经将课堂中学到的“多角度、有顺序地表达”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有些学生还能结合自己的观察,考虑事物的变化。很多学生还融合了自己的感受,或者结合一件趣事写清楚事物的某一特点。可见,匠心的设计、简单的导图,使习作指导变得真实而高效。

(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祝场中心小学 314400

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314400)

猜你喜欢
图画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