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图”,让“教课文”转为“教语文”

2018-10-15 06:55徐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体意识学习任务拓展阅读

徐萍

【摘 要】学习地图以能力发展路径为主轴设计学习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将其引入教学,教师须通过“聚焦文体,把握真实起点,形成‘ 学习地图;按图索骥,巧置学习任务,强调‘学生主体;拓展阅读,加强迁移运用,实现‘能力转化”三步骤,实现课堂变革,让“教课文”真正转为“教语文”。

【关键词】学习地图;文体意识;学习任务 ;拓展阅读

如何从“教课文”转为“教语文”?实践发现,学习地图是一种不错的载体。学习地图源于思维导图,但又不同于思维导图,它以能力发展路径为主轴来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路径的直接体现。学习地图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元素把文字信息变成有逻辑关系的图解,激活神经细胞,形成大脑图谱。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为例,尝试运用学习地图,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一、聚焦文体,把握真实起点,形成“ 学习地图”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中,哪些内容是他们一读就能懂的?哪些内容是他们读不懂的?哪些内容又是他们读了以为懂了可事实却不懂的呢?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份“预学单”,内容包括对课文观点的提取、读不明白的地方,以及他们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部分等。

通过预习单进行前测,笔者发现,读懂课文的内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不是难事,相关事件他们也都能清楚提炼。难点是文章中有好多语句似乎在说同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反复地表达?为什么文章要选取这三个事例?这些事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读这类文章?等等。了解了学生的真实学情,教师就可以清晰地定位相关的教学目标。主要为以下四点。

1.通过学习,明白议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

2.找寻三个事例的共同性,体会议论文事例与观点之间的紧密联系。

3.通过找寻人物的关键词,体会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

4.能学着自己读懂议论文,根据事例提炼观点,根据观点找寻合适的事例。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笔者将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按图索骥”的形式,以学习地图为指引,构建起培养学习能力的课堂。具体学习地图如右图所示。

二、按图索骥,巧置学习任务,强调“学生主体”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教学不能满足于教过了,‘教過了不等于‘教会了。”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学习任务”驱动的策略。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先后有四个学习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既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也有需要伙伴互相合作完成的。教师只是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引导。下面的学习任务一和学习任务二是针对课文教学内容的。

【学习任务一】

学习方式:同桌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

1.和同桌商量选取一个感兴趣的事例来研究。

2.事例中,“发现问题”的部分用“( )”框出来,“不断研究”的部分用“[ ]” 框出来,“找到真理”的部分用“{ }” 框出来。

3.选一选。

这个事例能否证实作者的观点。

能( ) 不能( ) 不确定( )

【学习任务二】

学习方式:先自己学习,然后与同桌分享。

学习任务:

1.把事例中引起自己关注的词句 ,用“▲”在文中做上记号。

2.和同桌交流:这些词句和作者说明观点有什么关系?

此环节围绕“学习地图”,通过两个学习单,明确学习的方式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中擦出新的思维火花。首先是“明观点”。课上,笔者以同册的《为人民服务》一课为例,点明议论文的题目很多时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根据文本进一步阐述这个论点。知道了论点,自然就有了下一个环节——“读事例”。学生紧紧围绕“文中三个事例是否符合论点”这个中心任务,依据学习单画统整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得出结论:这三个事例足够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文中的一些字词如 “敏感”“敏锐”“每次”“反复”等都和作者的观点遥相呼应,紧密契合。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明白选择的事例要具有适切性、典型性。只有这样,方能说服读者相信论点,同时还体会到了描述事例时语言表达要精准。

三、拓展阅读,加强迁移运用,实现“能力转化”

围绕“学习地图”学完课文后,笔者出示了一篇其他教材中的议论文(见学习任务三),让学生独立学习,旨在通过课外的拓展运用,将本课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学习任务三】

◇快速浏览下面的短文,圈出文中的观点。

(文章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内容略)

在学生能明确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之后,笔者又出示了“李白从老人身上懂得铁棒磨成针的道理”“居里夫人通过努力提取镭”“爱迪生反复试验发明电灯”“龟兔赛跑”“白居易虚心请教牧童和老人”“爱因斯坦向小女孩学习”这6个学生熟知的事例(见学习任务四),让学生从中提取观点,并选择合适的事例来证明观点。

【学习任务四】

学习方式:同桌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

1.快速浏览下面几个事例。(事例略)

2.选择说明同一个观点的事例,提取观点,完成填表。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用的事例(填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也是议论文教学应该关注的文体知识。整理此节课的教学思路,会发现所有的教学都是根据学习地图,围绕以上这三个要素展开的。教师努力体现议论文的体裁特点,抓住议论文特有的要件,组织学生学习,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让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此类文体的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吕珈臻.运用“学习地图”,促进思维发展[J].语文教学通讯 ,2017(36).

[2]倪晓琴.小学阶段议论文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5(35).

[3]范烛红.例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重建样态[J].四川教育,2018(Z1).

[4]金叶.渗透文体意识,体悟言语形式——以苏教版语文第七册《说勤奋》教学为例[J].新课程(中),2013(11).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312400)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学习任务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文体意识”的觉醒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