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提升朗读能力

2018-10-15 06:55笪云倩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基本功训练肢体语言朗读教学

笪云倩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结合二年级统编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学情,低段朗读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借鉴相关的电视节目形式,创设多种情境,通过词句训练、模仿范读、视频配音、表演课本剧等方式,让学生在趣味朗读中培养语感,获得快乐的、健康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语文素养,提高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基本功训练;情境教学;经典配音;肢体语言

《声临其境》是一档声音竞演节目,邀影视艺人同台竞声,展示声音的魅力,吸引了很多观众。低段朗读教学是不是可以从这一节目中得到一些启发呢?二年级统编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提到了“朗读”的要求。然而综观当下,语文课堂上充斥着较多形式性、经验性的机械朗读,这种朗读形式缺乏目标指向性,无疑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以课文为基础,借鉴《声临其境》节目的形式,通过词句训练、视频配音、课本剧表演等方式,营造氛围,设计情境,指导学生趣味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发他们快乐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使朗读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兴趣点。

一、“魔力之声”——结合想象,感受语言韵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节目中,演员们挑战朗读拗口的台词和绕口令,出色的表演展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鉴于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應从练好基本功开始。抓住二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性格,笔者设计了符合学生特点的朗读训练,让他们先读好关键字词,再将练习范围扩充到句子、段落,乃至全文,使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一)课前朗读关键字词

课前,学生可进行第一种训练——字词朗读,读一读关键的字眼、词眼。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一课前,笔者让学生欣赏黄河、长江等景观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奔”“涌”“长”“耸”的意思。看了图片,学生知道读“奔”“涌”时要读得有力度,读“长”“耸”时可以把声音拉长,之后练习朗读时,就能将气势读出来。又如教材中有描写快乐、悲伤等情感的词语积累练习,笔者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练习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表现情感的变化,使其明白读音高昂轻快表示快乐,读音缓慢低沉表示悲伤,读音急促飞快表示紧张。再比如读“红艳艳、亮晶晶、酸溜溜”这些课前练习发声的词语时,让学生先想象一下和词有关的事物,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字词朗读练习就像唱歌前先开嗓一样,虽然简单,但是带来的成果却不小——学生学会了“咬文嚼字”,再也不“唱字吆喝词”了。

(二)仔细揣摩重点句子

在上新课文前,教师可对课文仔细揣摩,将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提炼出来做发声训练。

很多句子本身自带情境,课堂上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比较诵读,可激发他们的发声兴趣。如“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中的一句话。上课前笔者让学生练习朗读。他们从“哆啰啰”中感受到寒号鸟冷得发抖,连话都说不利索了,同时想象自己在冬天很冷的样子,读出了寒号鸟窘迫懊悔的心情。又如读同册《妈妈睡了》中的“妈妈睡了……睡得好熟,好香”时,学生脑海里会想到妈妈已经睡着了,不能打扰她,自然明白这句话要读得轻一点,柔一点,慢一点。

有一些句子在不同的情况下,由不同的人物来说,其语气语调都是不一样的,这也可以成为学生的朗读训练点。如针对同册《雪孩子》中的“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这句话,笔者设计了三种情况:一是小白兔和妈妈走失了的情况下妈妈会怎么说,二是雪孩子和小白兔玩捉迷藏时雪孩子会怎么说,三是当小白兔遇到危险时雪孩子会怎么喊。

除此之外,课上还可开展读诗歌小练习,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对于这些课前热身小练习,学生都能积极轻松地参与进来,训练收到的效果也很好。这样的小练习多了,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读句子前先分析感悟的好习惯,“念经式”朗读越来越少了。

二、“经典之声”——模仿引路,深化情境体验

《声临其境》节目中有一个环节是“经典之声”,即将经典影片的声音隐去,让嘉宾为其配音,在观看影片时模仿原声并加入自己的感悟和二次创作。朗读模仿对语言学习有着巩固根基与促进进步的效果,因此笔者在趣味朗读中也加入了对语音语调的模仿训练。

(一)范读引领进入情境

二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有时候理解不了课文的内容,自然无法有感情地读出文意、文情、文境。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亮出自己的“经典之声”给他们作示范,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读好课文。课堂上,笔者进行范读时,让学生边仔细听,边根据朗读给文本做上声音记号,用他们喜欢的各种符号区别标出教师读得又重又响的词语、读得又轻又快的词语及文本语气提示语等。在教师范读后,学生再看着这些声音记号试着自己朗读,经过多次练习和磨合,就能水到渠成地学会有感情朗读。

(二)配音激发朗读热情

《声临其境》节目中演员为《疯狂动物城》配音,通过控制语速将小动物朱迪的急性子和闪电的慢性子展现得淋漓尽致。笔者将这段配音播放给学生看,适时地引导他们:“同学们,动画片中如果没有配音演员带来的形象的声音效果,你们还喜欢看吗?”学生自然回答“不喜欢”。“你们愿意当一回小小配音师,为你们喜欢的课文视频配音吗?”学生高兴地齐声喊道:“愿意!”于是在教学《雪孩子》中救小白兔的课文片段时,笔者引领学生一起品读雪孩子焦急的语言、急切的动作,接着播放关闭了声音的视频,请他们配音。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在读中促悟,在悟中促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又趁热打铁,邀请学生在课后为喜欢的动画片配音,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朗读充满感情。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上有很多趣味配音软件。笔者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使用这些软件,在有趣的配音过程中享受有感情朗读的乐趣。

三、“声音大秀”——肢体配合,提升朗读效果

《声临其境》节目的最后一轮是“声音大秀”,几位嘉宾走到台前,用肢体和语言相互配合完成一出大戏。这样的“声音大秀”同样适用于学生的朗读训练。

(一)一边朗读一边动起来

身体语言学认为:人们可以用身体的各种动作或姿态来表现自己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态度,表达言语难以描述的情感。指导朗读时,笔者也借助身体语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加入肢体动作。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拍手歌》的韵律感特别强。学生可以和同桌边拍手边诵读。再比如教学同册《黄山奇石》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模仿“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在朗读与做动作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虽然学生都是在反复地读,但其效果与机械性重复齐读相比,要好很多。朗读时将语言所描绘的动作展现出来,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的效果,深化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二)完成一场课本剧大秀

统编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学生表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配合完成一出“声音大秀”:先让他们感悟课文内容,然后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巩固。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分组,自己分配角色,揣摩角色的定位及语气语调,相互设计表情动作,最后登台表演。学生将狐狸的狡猾和熊兄弟的老实都如实地表现出来了。有的小组自己动手设计角色的头饰、指偶,有的小组不满足于课文中的语言,为角色创造了许多符合性格特点的语言及动作。在掌握文本内容后进行课本剧表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生动的形式,使他们特别兴奋;热闹的场面,使他们乐于表达。这样的表演既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又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师要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点,创设多种情境,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琅琅书声萦绕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带领我们“身临其境”。

参考文献:

[1]辛涛,黄高庆,伍新春.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陈红梅.“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3).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漾西小学 313000)

猜你喜欢
基本功训练肢体语言朗读教学
抢篮板球的技术、配合及训练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技工院校烹饪专业(中式烹调方向)基本功实训教学的工学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