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语用研究动态与趋势分析
——基于2006—2017年间国内外重要语言学期刊论文

2018-10-17 12:04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语二语语料

高 君

(大连大学 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二语语用学,又称语际语用学或中介语语用学,是语用学和二语习得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非母语者如何理解和实施目的语行为及理解和实施目的语行为能力的发展模式。近年二语语用学在国际上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但国内二语语用研究似乎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本文拟对2006年至2017年间国内外语言学类主要期刊上刊登的二语语用研究论文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质化分析,旨在厘清国际和国内二语语用学研究的动态和趋势,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二语语用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

首先介绍本研究选取的国内外期刊论文数据。国际二语语用研究论文来自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发表在SSCI收录的与语用学和二语习得学科相关的9种来源期刊(即Applied Linguistics、Intercultural Pragmatics、Journal of Pragmatics、Language Learning、Studies in SLA、TESOL Quarterly、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Multilingua、System)。国内二语语用研究论文来自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发表在11种CSSCI外语类来源期刊(即《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外语界》、《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外语》)。然后对以上列举的与语用研究相关度较高的国际期刊(如Journal of Pragmatics、Intercultural Pragmatics)分别使用acquisition, learner, learning, student进行词条检索;对与二语学习和教学相关度较高的国际期刊(如Language Learning、TESOL Quarterly等)分别使用pragmatics、politeness、speech act进行检索;对其余的应用语言学期刊(如Applied Linguistics、Multilingua、System)使用 pragmatics、second language、interlanguage、speech act进行检索,并手工排除与二语语用研究不相关的论文。对以上列举的国内期刊使用“中介语、二语、语用、言语行为、学习者”等词条进行检索,并手工排除与二语语用研究不相关的论文。为了避免遗漏,进一步对在以上过程中检索到的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浏览和排查。这样最终确定2006年至2017年间在国际和国内期刊上发表的二语语用研究论文分别为125篇和59篇。

接下来使用质性分析软件ATLAS.ti 8①ATLAS.ti 8为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研发的一款质化分析软件,详见http://atlasti.com。对研究数据进行编码和统计。本研究将国内外二语语用研究类论文(不含综述类文章)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类进行编码:言语产出和习得研究、语用理解和感知研究、语用教学研究、社会情感因素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按口语语料性质分为互动性产出和非互动性产出,互动性产出又包括自然会话、角色扮演和口头语篇补全测试(口头DCT),非互动性产出包括书面语篇补全测试(书面DCT)、访谈、问卷等。

二、二语语用研究动态和趋势分析

下面基于十二年间国内外二语语用研究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对二语语用研究动态和趋势进行讨论。

(一)从发文数量趋势上看,国内外基本持平。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论文偏重理论思辨类研究,数量多达27篇,约占全部二语语用类论文的46%;而国外研究则重实证,综述类论文仅有6篇,约占全部的5%,其余均为实证性研究。由此可见,国内二语语用实证研究亟待加强。

通过对国内综述类研究进行进一步质化分析发现,其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语用能力的界定和阐释上。陈新仁[1]提出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语用研究新范式,将语用能力定义为具体交际情境下合适、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开始探讨语用能力研究的话语分析法(discursive approach);卢加伟[2]以体验认知语用观为指导;认为语用能力是交际者在言语交际中依据一定认知方式,将即时语境与储存在大脑中的认知语境相匹配,从而产出合适话语并生成相应语用意义的一系列行为;张琳、金艳[3]开始关注互动能力,认为传统的二语能力构念界定过于强调语言使用者的内在语言能力,忽视真实交际中的互动和语境影响,因此语言知识和能力体现在特定语境下交际参与者所共同构建的话语互动中,强调语言使用的情境性和交互性。另外,英语通用语背景的发展也引发了国内学者对语用能力思想的新思考。冉永平、杨青[4]从历时角度考察语用能力观的演进和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变化,指出以英语本族语为参照的语用能力观不适用于多元化的通用语环境,并进一步提出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要素主要包括信息共建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和交叉文化的多元语用意识。

(二)从二语语用研究视角来看,Brown &Levinson[5]的经典礼貌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开始逐渐弱化,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后现代理论视角。二语语用研究传统上采用Brown & Levinson的经典礼貌理论为理论框架,即围绕权势、距离、强加度三个社会变量,探讨二语学习者在使用面子补救策略能力方面与本族语者之间的差距。随着语言礼貌研究步入后Brown & Levinson时期(参见高君、刘永兵[6]),国内外学者开始意识到经典礼貌理论的局限并提出新的研究模式,比如,Dippold[7]从面子和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视角对二语学习者争论性话语的产出和习得进行了研究;Cunningham[8]采用话语视角(discursive approach)考察了二语学习者实时网络交互中请求行为的语用适切性;Zhu[9]从人际和谐管理(rapport management)角度讨论了学习者在英语角交际情境下的语码转换和话轮转换特征;高君、赵永青[10]从默认—框架视角(the frame-based approach)出发分析了英语学习者多人讨论情景下的异议话语特征等。由此可见,二语语用研究已经打破传统的礼貌理论框架,学者们正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习者语用能力进行分析和审视。

(三)从二语语用研究内容上来看(见表1),语用产出和习得仍是国内外二语语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共计127项,涉及论文93篇,约占全部184篇论文的50%。其中言语行为的二语产出研究仍是重中之重(共47项),并开始逐渐从传统的请求、拒绝、恭维、道歉等言语行为研究向先前研究较少的恭维回应、批评、异议等言语行为研究过渡。与此同时,新的研究内容也相继出现。2001年K.Rose和G.Kasper的著作《语言教学中的语用学》问世之后,语用教学也成为近十几年来二语语用研究的重点,学者们围绕显性和隐性教学导引以及不同导引形式对学习者语用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涉及论文31篇,约占全部184篇论文的17%。另外,程式语的产出研究、语法水平和语用能力的关系研究近年也得到二语语用研究学者的普遍关注。

从国内外对比来看,国内二语语用研究内容范围除了在语用理解研究和学习环境因素研究上与国际研究有一定差距外,其他方面大致与国际研究一致,这充分说明国内学者在二语语用研究内容方面已经能够紧跟国际前沿,发展态势良好。但国内研究内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比例较大,占全部研究内容的20.6%,相比之下,言语行为研究的不足还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国外二语语用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例如,出现了关于听者反馈[11]、语篇管理[8]、话轮转换[9]等学习者互动能力特征的研究。国内也有研究开始探讨互动能力构念[3],但相关实证研究还属少见。

表1 国内外二语语用实证类研究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②由于单篇文章可能涵盖多项研究内容,所以表中显示的研究内容数量与所分析论文数量不完全一致。

(四)从二语语用研究方法上看(见表2),虽然利用书面语篇补全测试的语料收集方式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共17项,占全部语料收集方式的25%),但自然发生的真实互动语料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共27项,约占全部语料收集方式的40%)。在自然会话语料中,国内研究多使用的是现成的口语测试环境下学生语料库(共5项),国外研究语料则全部来源于针对特定研究目的而收集的口语会话。同时,国外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采用会话分析方法对二语学习者言语行为产出进行话语层面上的(比如偏好结构、序列组织等)研究[12][13]。国内近年也有对学习者产出话语进行的会话研究,但还仅限在一些局部会话特征比如反馈语、会话增量等方面[14][15],还未见有对某一特定言语行为进行的序列结构分析。言语行为理论指导下的语用能力考察语言使用者掌握的言语行为及其社会语境因素的静态知识,忽略了现实语言交际中的互动和变化。Blum-Kulka et al.[16]的言语行为研究侧重点在于核心语言表达,只分析实现言语行为的范例或简单的和理想化的情况。而在真正的语言交际中,一个言语行为很可能由数个句子或经过数个话轮才得以完成,句子与句子之间构成主次关系,话轮与话轮之间相互交织构成先后序列。也就是说,真正的语言交际是建立在连续话语或言语行为序列上的,是体现在互动中的。由二语语用研究方法的趋势发展来看,学界对语用能力的关注焦点正从单维的言语行为能力发展向体现交际互动特征的互动能力转变,会话分析方法在二语语用研究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表2 国内外二语语用口语产出类论文语料收集方法使用情况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2006至2017年十二年间国内外二语语用领域研究文献的质性分析发现,二语语用研究正逐步向后Brown & Levinson时期发展,语用产出和习得研究仍旧是研究主流,互动能力研究和会话分析方法成为新的增长点。此外,我国二语语用研究偏重理论思辨,议题主要围绕语用能力界定、语用能力培养模式和方法,实证研究比例严重不足。

通过对近期二语语用文献的梳理和质性分析还发现,二语笔语和网络交互语用能力也逐渐进入二语语用研究视野[8],或许成为未来研究的趋势。同时,二语语用研究对象群体也不再局限于在校大学生,比如有研究开始关注工作场景的高水平语言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状况[17],因此探究不同水平层次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语语二语语料
中美大学生议论文语篇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最后一吻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