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低年级德育点拨的有效抓手

2018-10-17 10:44沈娟
关键词:班本体悟效能

沈娟

【摘 要】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可以在可感真实的故事情境中,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对话,体悟他们的感知,从而借助感性体验的方式更好地浸润在故事情境下,自然而然地体悟故事所蕴藏的内蕴,修缮自己的言行。为此,作为低年级班主任,就可以借助微故事的形式,积极选择、构建良好的认知平台,进行“微故事”德育班本课程的建设,从而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提出要把握特征,在还原多样性中发挥微故事课程效能;契合认知,在聚焦趣味性中发挥微故事课程效能;灵活机动,在凸显系列性中发挥微故事课程效能;尊重体验,在落实多元性中发挥微故事课程效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尊重体验 契合认知 灵活机动 把握特征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可以在可感真实的故事情境中,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对话,体悟他们的感知,从而借助感性体验的方式更好地浸润在故事情境下,自然而然地体悟故事所蕴藏的内蕴,修缮自己的言行。为此,作为低年级班主任,就可以借助微故事的形式,积极选择、构建良好的认知平台,进行“微故事”德育班本课程的建设,从而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奠定基础。

一、把握特征,在还原多样性中发挥微故事课程效能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到认知能力和规律的限制,我们在建设“微故事”班本课程时,就需要在故事的内容上精心选择。首先,就是要关注故事的“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对故事的选择就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孩子连最起码的理解都难以达成,又何谈什么在故事中形成应有的收获呢?其次,故事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学生具体认知能力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微故事”的选择与修改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可以将国内外经典故事直接编入到班本课程中,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师的主观意识进行“微故事”的自主创编,更好地针对班级中实际情况和班主任的带班愿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点拨;可以是完整故事的客观再现,也可以将猜想融入其中,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思维意识;可以是图文并茂的直观形式,也可以是以录音的方式呈现,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与听觉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地不断发展。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适切匹配的故事外装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将“微故事”的内容着力于低年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冲击他们的思维意识和心灵,为形成良好的人品意识奠基。

二、契合认知,在聚焦趣味性中发挥微故事课程效能

由于低年级学生尚处于感性认知层面,直观性、形象性的认知层面对于他们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故事和孩子们熟悉的卡通人物更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为此,我们在创编“微故事”班本课程时,就应该注重对微故事趣味性的强化,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

如一年级小朋友在刚入学时,都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尤其是自己的物品不会整理,书桌上、抽屉里乱七八糟,时常会发生物品丢失的情况。如果教师仅仅就是提出要求,一定会收效甚微。笔者根据这一情况,就以孩子们喜欢的卡通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人物为原型,通过村长慢羊羊检查小羊房间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说说整洁的环境与脏乱的环境之间的不同,让他们从故事中认识到学会有序整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有了这样的班本课程,学生各个方面的行为意识都有了明显地改变,凸显了微故事的教育效果。

三、灵活机动,在凸显系列性中发挥微故事课程效能

不少教师在认知上都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误区,即微故事的形式就一定要以许多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来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教育。事实上,我们为孩子们选择、创编的微故事,可以尝试运用系列性的主题,让孩子们能够看到一个人物不断的发展过程,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才更加具有说服力。

还以上述案例中养成学会整理的习惯为例:在一开始的故事中,喜羊羊的房间整齐有序,得到了村长的表扬,而懒羊羊的房间就显得凌乱不堪,不仅村长批评了他,连沸羊羊、暖羊羊也都纷纷讥讽了它。聆听了这样的故事之后,孩子们纷纷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班级中很多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了明显地改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延续上次的故事主题,设置了“村长再次突击检查”的情节,发现懒羊羊的房间也变得非常干净,大家都积极地表扬了他。

其实,教师正是想借助这个系列性的故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故事中懒羊羊这个人物前后的变化过程,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善于改正,照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四、尊重体验,在落实多元性中发挥微故事课程效能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故事,在不同人的视野下也就会形成不同的认知。运用微故事来引领孩子的言行意识和道德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在选择或者利用微故事时,就要尊重孩子的认知体验,让孩子能够从故事中自主地获取认知,形成体验,切不可强行灌输,否则必将适得其反。

其实,这一类经典文本非常丰富。比如我们在构建班本课程时,曾经收录了一篇《三袋麦子》的内容,小猪、小牛、小猴对土地公公送来的麦子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但他们三个人的处理方法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高下之分,因此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认知体验,让他们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方法上形成自己的认知,更好地促进了他们思想意识和道德的发展。

虽然孩子还小,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原始性的认知能力和经验,对鲜活故事的内容能够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就不能对他们的言行进行强行的灌输和要求,而是在他们有了自己的体悟之后进行深入感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不断发展。

微故事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引领点拨方式。我们必须要借助构建班本课程的契機,充分利用、彰显微故事的教育效能,才能为孩子的德育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班本体悟效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萌宠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利用园本研修提升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懂,才能得
中职班主任班本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研究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浅谈农村幼儿园班本特色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