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促进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视功能恢复中的价值

2018-10-20 03:2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视力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导致患者的视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常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并且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2]。但玻璃体切割术较为复杂,术后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出现[3-4]。因此对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视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重要作用[5-6]。此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60眼)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作为此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盲选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30眼)和观察组30例(30眼)。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6岁,平均(56.39±3.78)岁;左眼18例,右眼12例;疾病分期:Ⅲ期10例,Ⅳ期9例,Ⅴ期11例;其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眼外伤5例,视网膜脱离7例,玻璃体积血5例,纤维增殖2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3~77岁,平均(57.21±3.36)岁;左眼17例,右眼13例;疾病分期:Ⅲ期12例,Ⅳ期10例,Ⅴ期8例;其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例;眼外伤7例,视网膜脱离5例,玻璃体积血4例,纤维增殖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和检查,术后病情监测,指导合理用药等。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包括:

1.2.1 术前护理 术前患者由于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向其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并告知其术中注意事项,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告知其加强休息,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给予其抗生素滴眼治疗,术前1~2 h为其剪睫毛,并进行洗眼、散瞳等,同时指导体位训练,做好术前检查。

1.2.2 术中护理 将患者推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麻醉师等,让其熟悉手术室环境,消除其紧张感及陌生感,并安抚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安慰,向其讲术中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帮助患者取俯卧位,及时变换体位,告知患者及时进行下床活动,床下行动时应取向下步行位。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其进食易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术后包眼3 d,及时换药,维持敷料清洁、干燥,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同时密切观察角膜及结膜情况,积极预防并发症。若发现眼压升高,应立即告知医师,给予其及时的处理。此外,告知嘱患者避免用力打喷嚏或咳嗽,同时以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为主,以防便秘,必要时给予止血剂,以防出血的发生。

1.2.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术后6个月内避免从事重体力活动。同时注意保护患眼,告知患者坚持滴眼药水,保持良好的康复体位,指导其术后1周后及时来院复查,术后3个月内每周进行1次复查,之后每月复查1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按照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10项,各项均为5分,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85分,基本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功能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功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观察组 30 0.38±0.19 0.81±0.25 7.501 0.000对照组 30 0.39±0.20 0.58±0.27 3.097 0.002 t值 0.199 3.424 - -P值 0.422 0.001 - -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原因主要与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眼内炎、眼外伤等疾病有关[7-8]。上述疾病易导致患者视力下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9-10]。目前临床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主要采取玻离体切割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1-12]。玻璃体切除术能够通过切除增生细胞依附的纤维支架,进而促使视网膜复位,促进患者的视力功能恢复[13-14]。此外该手术还有效去除玻璃体内的生长因子和积血,进而有效减少视网膜脱离,达到有效提高患者视力的目的[15-16]。玻璃体切割手术具有操作复杂,难度大的特点,术后患者易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17-18]。因此在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治疗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体征变化,并在术后指导患者处于正确的体位,及时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进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9-21]。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玻璃体切除术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提高其视力水平。同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表明术后通过加强体位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综合干预有利于减少晶状体浑浊、黄斑水肿、低眼压、继发性青光眼、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可见在术前、术中、术后对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视力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视力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猜你喜欢
玻璃体视网膜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视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