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

2018-10-21 11:21冯娇
考试与评价 2018年8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冯娇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教学也成为重点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加深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高中语文教学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传统文化要不断地渗透到高中教学文化理念中去,这样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文章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行简要论述,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学科,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基础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渗透。

一、教师注重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挖掘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先决条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与不断品味,将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断地内化为自己内部的素养,与传统文化产生在心灵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经典文章《鸿门宴》的时候,其中有关于鸿门宴上座次的说法:项羽和项伯是向东的方向坐,范增是向南的方向坐,刘邦是向北的方向坐,张良是向西的方向坐。大部分教師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都是仅仅讲解字面上的意思就不再深入讲解了,教师可以以这篇文章为基础,将古代的座次文化渗透其中。古人注重礼仪、讲究身份地位、在吃饭的时候,座位是非常讲究的。东方属于日升之地,属阳,是尊贵之地,西方为日落之地,属阴,是最差的座位。从座次上来讲,从好到坏依次为东南北西,这是古代的座次文化。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的时候,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个字,表达出作者内心悲伤的、凄凉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优美婉转的词句,进行教学环境的创设,三句一起朗读,婉转悲切,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绪,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这种教学情境中

二、营造传统文化教学的氛围

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有许多借景抒情、绘景咏物的作品。这些作品,从文学角度来说构思比较巧妙,充分地发挥作者的想象力,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月色、荷花这两种意向,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一些古典音乐与古代相关文化的介绍,通过美丽图片的欣赏,营造月色下荷塘的美好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的时候,笔者就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首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古典韵味,营造古典文化的氛围。开篇就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疑问代词的用法,了解文章中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还要对文章中的一词多义的现象,积累古代词语的含义,更多地挖掘文章中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就拿题目中的“辞”来说,辞最早是来自楚国的,因此又称为楚辞,是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屈原的《离骚》就是楚辞的代表,到了汉代之后,辞赋相互统一,统称为辞赋。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古代的诗词文化。

三、引导学生探究,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能够做好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培养,以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进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让他们去发现课本中蕴藏的传统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同时教师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短歌行》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很多学生看来曹操是一个奸臣、小人,但是在文章中,给人展示的却是一个满腔抱负、充满感情色彩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讲述历史上曹操的相关案例,给学生展示一个立体化的曹操,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

四、利用课外,扩展教学新境界

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是不断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学生每日长于斯,学于斯,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渗透传统文化的绝佳场所[4]。因此,我们可以在校园里张贴古代先贤的经典语录、反映传统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播放一些古典乐器演奏的经典曲目,以社团的形式进行古典诗词的吟诵、赏析和写作训练,邀请专家进行古典文化专题讲座。例如:学习苏轼的《定风波》,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读、齐读、自读等方式,抓住画龙点睛之笔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此句是本词上片的结束句,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胸怀和抱负,也是全词不同凡响的精彩之笔,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到作者在种种打击和困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不丧气,泰然处之、乐观豁达的心境。再如学习荀子的《劝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排比论证的语言气势;也可以通过仿写将本篇作为“借助外物、实现理想”、“成功在于持之以恒”的论据等。

在高中教学中,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改变老师的教学理念,提高老师的教学素养,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并将其传扬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伟.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高考,2015(08):12-13.

[2]苏朝晖.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6(25):47-48.

[3]段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速读(上旬),2014(18):20-21.

[4]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14):138-139.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