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与激励的研究

2018-10-21 11:59张新昌
天津教育·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绩效评价

张新昌

近些年来,伴随人才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各大高职院校正积极加强教育转型,也就是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锻炼,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出台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这一文件,其中第一次正式阐述了什么是“双师型”教师。这一指导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教师队伍建设迈上了新征程,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自此以后,在1997年举办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座谈会中,有关部门再次强调加强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人员培养的重要性,而2010年更是明确了“双师型”教师人员比例要达到8成以上,进一步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地位。

文章首先梳理了“双师型”教师的相关含义,以及有关绩效管理理论,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了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并剖析学校在相关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还从定性、定量的综合视角对教师绩效管理展开科学评估,最后提出了适应高职院校实际的“双师型”教师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不合理

当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直接照搬了普通本科學校的考核体系,或把校内所有教师放在一起考核,未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单独评核。这一做法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现行的考核办法难以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和特点;一些考核指标和权重均不科学,如过于注重学术研究成果,而忽视了教师的应用技能水平。

“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主体不全面

教师的业绩水平体现在多个方面,因此评价主体对“双师型”教师的业绩考核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表现,同事比较清楚,但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则是学生更加了解。因此,评价主体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最后的综合评价是否科学。而客观审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大都存在考核主体不全面的问题,这势必影响最终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双师型”教师绩效沟通与反馈缺失

当前高职院校在考核沟通过程中存在沟通、反馈不畅的问题,其交流渠道主要借助举行会议、下发文件的传统方式,没有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沟通媒介,这就导致相关考核信息不能在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传递。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及时收到考核反馈,也就难以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影响个人素质提升。而对于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只有借助有效的绩效考核沟通,才能全面掌握“双师型”教师人员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改进对策,促进师资力量发展。

激励方式单一,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学健全的激励机制是推进高职院校绩效管理水平的关键,然而当前各大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考核方式太单一,造成激励效果不明显,影响整体绩效考核质量和效果。目前现行的考核激励措施大都依赖于奖金奖励或奖罚这一方式,却没有运用其他更为有效的考核方式,例如培训提高、职位晋升、权限放宽等等。此外,各大高职院校普遍缺少针对“双师型”教师的专门考核办法,而仅仅套用其他学校教师的考核体系,这就导致相关考核指标和措施难以符合“双师型”教师的实际特点。例如,没有为“双师型”教师设置专门的绩效奖励经费或物质精神优待政策,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这些都能归结为高职院校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缺少足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考核结果未被运用到实际当中

从本质上来讲,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然而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很多学校虽然实施了严格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但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却并不理想。通常学校管理人员在进行绩效考核管理时,大都停留在奖金奖励或处罚这一环节,而未对相应员工存在的问题或好的经验加以分析和总结,这就导致考核结果停留在表面,没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也难以达到警示教师、激励教师的作用。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

符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要求

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初衷和发展目标来分析,学校在设计“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体系的时候,必须制定符合学校、教师实际的考核指标和相应权重比例。在考核内容上,应注重对“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考评,而不能仅重视某一方面。也就是说,考核指标应该要能反映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借助不同教学手段,向学生讲授各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不能放松对科研能力的考察,因为职业教学的发展状况与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密切相关。

符合教师的绩效结构

要想全面科学地对“双师型”教师加以考核评价,所制定的考核体系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结构。总的说,教师的绩效应该反映与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而教学过程又比较复杂。因此,绩效结构的构建应该从不同维度展开细化分析,通常它涉及六方面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即能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并通过有效手段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二是职业道德。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团队协作。教师能顾全大局,与同事互助共进;四是职务奉献。在重任和挑战面前,教师要能勇挑重担,不计付出;五是教学价值。即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六是师生互动。即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各种困难。

评价内容的确定要合理

针对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评价内容模糊、权重不合理的问题,在对评价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的时候,应该进一步结合“双师型”教师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增加对技能教学的评价权重。从当前的社会人才需求来看,市场更需要那些既懂理论、更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所以在教师考核管理上,就应该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出发,突出对生产劳动、现实应用教学方式的考核,明确相应的课程大纲、计划和教学手段等。另外,在进行评价内容改革时,还必须围绕学校的发展定位和长远目标来展开,确保教师的考核与培养能够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要想建立可靠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就应该确定正确的设计思路。为此,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应力求使绩效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保持一致,推动绩效管理工作提升,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第二,要增强绩效评价体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围绕“双师型”教师的岗位特点和职责要求,对教师的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如工作手段、教学安排、师生互动等等;第三,要建立配套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如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实践培训、理论素养等,确保考核工作系统扎实;第四,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渠道开展考核评价,建立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考评系统,摒弃传统的纸质问卷或访谈调研的形式,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给考评公正性带来的影响;第五,要注重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并重的原则,对于能够定量评价的要制定相应的分数和数量指标,对于不能定量的考核应当划分层级和类型,保证考核全面系统。

基于胜任力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绩效评价体系

所谓胜任力,指的是在职场领域能够按照某一岗位需要,圆满完成相应岗位职责的能力。针对“双师型”教师所构建的通用素质模型,将教师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业务技能、职业修养、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都纳入了考评项目,这些均反映了与“双师型”教师有关的胜任力,所以这也成为构建科学健全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

在遵循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原则的基础上,分析高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胜任力特征,可知其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五项指标,分别是实践能力、教学工作、职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师德师风。这几个指标为一类指标,它们可以综合反映出“双师型”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此外,为确保评价体系可操作、见实效,在上述5个一类指标的基础上,又细化为专业技能、行业知识、核心竞争力、教学成果、教学革新、教学工量、学术道德、职业风尚、教学态度、学术论文、研究项目和资金、科研成果、企业工作阅历、岗位认知、实践教学和培训这15个二类指标。

结语

文章在深入分析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绩效考评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以促进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双师型”绩效评价体系。同时,为了确保绩效考评科学全面,文章认为要根据不同考核类别,采取量化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則。在具体的“双师型”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双师型”教师的岗位需求出发,提出符合该岗位的胜任力指标,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研究基金项目“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绩效分配的改革与完善”(项目编号:2017SJB0685)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