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表象防止负迁移

2018-10-23 11:16马熙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负迁移多元化教学表象

马熙君

[摘 要]学生出现思维负迁移,是由于他们的认识仅停留在表象的层面上。多元化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手、脑、眼、耳充分结合,语言、文字、图形、实物多方联系,从而进入深层次的学习,防止出现思维负迁移。

[关键词]表象;负迁移;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42-02

多元化教学,源自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数理、语言、运动、空间、音乐、人际等8种元素组合而成的多元智能,人类通过不同的活动在不同的大脑区域内完成学习”。借助多元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突破表象思维,形成抽象思维,同时防止思维负迁移的出现。

一、填充实物,突破文字表象

学生在阅读文字时头脑中会形成关于文字意义的表象,这些零散的表象往往是浅显的、不规范的,于是解题出错在所难免。

例如,“用 84 cm 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之比为 4∶2∶1,问: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这是六年级数学中的一道高频易错题。这道题初次出现时,我班有70%以上的学生这样解答:

长:[84×44+2+1=48](厘米);宽:[84×24+2+1=24](厘米);高:[84×14+2+1=12](厘米)。

很明显,由于大量接触按比例分配的练习,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一个由表面文字所营造的表象(如图1),可这一题中长、宽、高三者的总和并不是84厘米。

[问题: 已知大数A,甲、乙、丙的比例是a:b:c,甲、乙、丙各是多少?

计算:甲:A[×aa+b+c] ,乙:A[×ba+b+c],丙:A[×ca+b+c]][图1]

纠错时,我引导学生先回忆长方体的组成,让学生想象长方体的模型,并思考:它是由几条棱组成的?这些棱可分成相同的几组?无法想象的可以画出实物图。于是学生就有了以下思路:把长方体的棱分成四组,每组包含相同的一条长、宽与高,所以求得每组的总长度为[84÷4=21](厘米),然后把21厘米按比例进行分配即可算出长、宽和高。

从图1中可知,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有“大数”这一概念出现,正因为他们的认识是模糊的,所以文字所建立的表象往往会误导学生的思维。通过重新分析题意,把题目中的文字转换成清晰的实物表象,有助于突破文字表意的局限性,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更新原有的认知,最终实现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二、明确界限,突破规律表象

对于题目“[240÷50=]( )……( )”,一学生这样计算:[240÷50=24÷5=4]……4。显然,他是受“商不变的性质”的影响。其实商不变的性质只出现在可以除尽(包含答案是小数或分数)的情况下,并不适用有余数的情况。

师:你认为这样做对吗?

生:我认为是对的。我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与除数同时去掉0,也就是缩小了10倍,商是不变的。

师:你能用除法的验算方法验算吗?

生:先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再看其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师:可不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然后写出结果呢?

生:能,[240÷50=]4……40。

师:现在再验算一下。

生:这下对了。

師:那么刚才你错在哪里呢?

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得到的商虽然不变,但是余数是会变的,我用错地方了。

师:是啊,商不变的性质里并不是说余数不变,而是商不变。

由于不了解商不变的性质针对的是没有余数的情况,学生乱用性质,对余数的结果产生了影响,从而造成错误。教学中,教师不要人任意颠倒教材所设计的教学顺序,学生也不宜盲目地运用一些不适用的性质来解题。

三、华丽转身,突破情感表象

学生的解题经验,是学生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感知,在具体解决问题时往往带有一定的个人经验与情感色彩,这使得解题过程往往局限在学生自己想象的表象层面,经不起推敲。如图2,这是一位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的“创新”解法,源于化繁为简的目的,他通过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76]“圆满”实现了分数的“消失”,他自以为轻而易举地求得了正确答案,殊不知这种解法是建立在他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

[[4x÷67=67]

[4x÷67×76=67×76]

[4x=1x=14]]

师:你验算了吗?

生1:没有,我感觉这样没做错。

师:请验算看看。

生1(验算):好像不对。

师:不对在哪里呢?

生1:这……

生2:他左边的运算顺序错了,在乘除混合运算中是不能这样先算后边的。

师:你发现问题了吗?

生1:哦,我以前经常这样做,不过那时的方程中没有除法。这道题不能这样简便计算,我错了!

在这一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把答案代入方程就能发现解答的错误。生1之所以出错是因为“太想简便计算了”,而把不能简便计算的算式也进行了简便计算,导致了计算错误。

四、解放身体,突破算式表象

什么样的题列什么样的算式,这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似乎成为一些教师的套路,正是这些套路,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算式表象,导致错误的发生。譬如,学生在学了“求比一个量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后,往往会产生形如“[x×n+a]”的算式表象,再去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问题时,就容易遇到思维障碍,形成思维负迁移。要让学生理解这类题,反复的讲解并无多少效果。那怎么办呢?我们看一位教师的做法。

在一次复习课上,该教师组织了这样的游戏:①同桌两人为一组分别进行闭眼练习单脚站立的游戏,教师数秒数,记录学生可以保持平衡的时间。②把同桌间的成绩进行比较,画出线段图。③编应用题,要求说出甲(假设两人中成绩差者是甲)的成绩,乙是甲的几倍多(少)多少,然后求乙的时间是多少。④再编应用题,要求说出乙的成绩是几秒,是甲的几倍多(少)多少,然后求甲的时间是多少。⑤汇报成绩与编题情况。这样的教学,充分动调了学生的运动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

综上所述,思维负迁移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思考问题的头脑没有被充分解放,学生只能凭借表象来进行肤浅、片面的思维。多元化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手、脑、眼、耳充分结合,语言、文字、图形、实物多方联系。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开放思想,学生就能就放飞想象,思维也就会进入更深尽次,错误也会越来越少。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负迁移多元化教学表象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启示
法语第二外语教学中英语的迁移作用分析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试析韩语汉字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韩语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