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政懒政怠政的破解之策

2018-11-02 08:23吕静
人民论坛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为官不为基层干部经济发展

吕静

【摘要】基层干部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基层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培养责任意识,杜绝庸政;认真学习理论,钻研业务,熟悉政策,杜绝懒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杜绝怠政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助力。

【关键词】基层干部 经济发展 “为官不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基层干部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却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表现为庸政、懒政、怠政,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否则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基层干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层干部要树立公仆意识,培养责任意识,牢记使命,杜绝庸政

一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基层干部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尊重关心爱护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真正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恪尽职守。基层干部职位不高,但责任重大,担负着率领一方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重任。责任心是基层干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是一种勤奋工作和战胜困难的能力,是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动力。因此,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禁止敷衍塞责,玩忽职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

三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法律是规范权力、保障权利和防范庸政的有力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本质要求是按照法律规范来制定和调整各种经济规则和经济关系,它从根本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活动的传统做法。而依法治理经济是我国经济管理方式中最可靠、最稳定、风险最低、正义含量最高的方式,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顺利发展的有效措施。

四要加强自身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基层干部顺利开展经济工作的素质和保证。尽管市场经济是强者生存,劣者淘汰,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独特的内涵,它的最终目标是带领人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基层干部的个人品质尤为重要。一要求真务实,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在经济利益面前切不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中饱私囊;二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切不可言过其实、口是心非,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经济数据;三要作风正派,与人为善,责己从严,待人从宽,切不可嫉妒自私,打击报复;四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大公无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心百姓疾苦,带领百姓共同发家致富。

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理论,钻研业务,熟悉政策,杜绝懒政

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经济理论、国外经济理论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需要学习的经济理论内容多、难度大,要根据基层岗位职责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学习经济基础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信息技术知识等,了解和掌握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前沿的经济发展动向。基层干部的学习永远在路上,要持之以恒,才能厚积薄发。否则,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成为称职的基层干部。

二要认真熟悉和落实经济工作中的各项政策。经济政策是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基层干部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中坚力量。学而思、思而行、学以致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的各项经济任务都需要基层干部去落实,稍有偏差就会酿成错误。

三要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勤政还要善政。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到了攻坚阶段、爬坡时期,有许多新矛盾需要解决,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中,正确的思维方法尤为重要。广大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五种思维方法: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这些思维方法是我们基层干部在经济管理中能够切实运用的工作方法,更是防范危机、化解矛盾、控制局面和维持社会稳定的基本方法。

加强制度建设,开拓创新,关心爱护理解基层干部,杜绝怠政

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我们党建立了一整套成功的干部管理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党干部管理制度逐渐从简单粗放型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尤其是选人、用人和培养人,要努力探索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机制。一要严格选人,完善干部的选拔制度,将政治标准放到首位,坚持德才兼备,把具有领导力、执行力、创造力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把有本事、肯千活、治理有方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二要合理用人,完善干部的任用制度,疏通干部能上能下的路径,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政治生态;三要加强干部的培训工作,发挥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四要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作用,奖勤罚懒,切实解决千与不千、千多千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防范“太平官”“逍遥官”“玲珑官”的出现,结合“两学一做”“三严三实”教育,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基层干部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930年毛泽东就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千不出新的事业”。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基层干部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提高破解经济工作中难题的能力。

要尊重关心爱护理解基层干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当前,一些干部存在着怕出错、怕担责任的思想顾虑,有的为了不出事、不出错,宁愿不做事、少做事。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是主要原因。一方面,我们鼓励基层干部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对基层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消除后顾之忧。因此,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并纳入改革发展和重大工作的部署中。逐步建立起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的容错纠错制度,同时注意把握政策界限,守好容错和纠错的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防止拿容错和纠错当“保护伞”。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教授)

猜你喜欢
为官不为基层干部经济发展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要严管更要厚爱
外国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