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PCI术病人预后的影响

2018-11-05 09:18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8期
关键词:抗栓奥美拉唑消化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在PCI治疗围术期、术后实施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改善病人心血管循环,然而过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易导致病人发生消化道出血等不良事件。因此,如何减少PCI治疗时行抗血小板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已成为临床关注焦点[1]。奥美拉唑属于常见质子泵抑制剂,该药可有效预防双抗血小板治疗后病人消化道出血的发生[2]。本研究观察奥美拉唑与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对冠心病PCI术病人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PCI治疗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7.19岁±6.98岁;体重67.89 kg±8.59 kg。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7.41岁±6.74岁;体重67.98 kg±8.54 kg。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3];②具备PCI手术实施指证;③病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②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③合并严重免疫性疾病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病者;⑤严重意识障碍者。

1.4 方法 所有病人术前给予阿司匹林(山西新宝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341)口服每次0.3 g,1次/日;氯吡格雷(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10)口服每次0.3 g,1次/日;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每次0.1 g,1次/日;氯吡格雷每次75 mg,1次/日;均终身使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江苏福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057)口服每次40 mg,1次/日。

1.5 评价指标 检测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消化道出血、心血管事件(心肌再梗死、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等)、心脏急症(心绞痛频繁发作、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等)的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 %

2.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肌再梗死、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0%、2.50%、2.50%,与对照组的2.50%、5.00%、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心脏急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绞痛频繁发作、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7.50%、2.50%、5.00%,低于对照组的12.5%、7.5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脏急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发血管阻塞或狭窄,导致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冠心病患病人数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冠心病病人常存在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事件,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因此,为冠心病病人采取抗栓治疗已成为提升病人生命质量的基础。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凝治疗是临床上针对冠心病首选的两大治疗手段,主要应用于PCI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后[5]。然而抗栓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与不足,病人常出现一系列不良情况,如消化道症状(恶心、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等),上述不良情况经一定处理后可减退,而最为棘手也最突出的问题则是消化道出血[6]。

目前,临床上冠心病PCI双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逐渐增多,若消化道出血与冠心病同时存在,常常需同时考虑抗栓治疗及止血,使得治疗难度增加,对于消化科及心内科医师而言存在诸多较为突出且棘手的问题:①消化道出血病人是否该继续实施抗栓治疗;②是否该对抗栓治疗用药减量;③是否可以停止抗栓治疗;④抗栓治疗应该停止多久才不会对之前的效果产生反作用;④停药后该使用哪一类止血药物;⑤针对并存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时可能发生的支架内血栓栓塞及冠状动脉血栓栓塞,该如何做到二者兼顾与平衡;⑥如何保证冠心病病人出血期安全度过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是冠心病PCI治疗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二者能有效预防冠心病PCI治疗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是一类环氧化酶-1抑制剂,该药可有效减少胃内血流量,促进胃酸分泌,胃酸分泌量上升后,大量的胃酸分泌物会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巨噬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数量增加,造成细胞功能受损[7]。此外,阿司匹林还会引起血小板凝聚发生障碍,从而引发胃出血。氯吡格雷对内皮增生也有相同的促进作用,对黏膜修复有着严重不良影响。刘娟等[8]研究指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行双抗血小板治疗后,冠心病PCI治疗病人胃内出血量上升,对消化道黏膜溃疡与出血情况有促进作用。因此,探讨一类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避免消化道出血的联合用药极为关键。

韩加裕等[9]研究指出,对冠心病抗血小板PCI治疗病人术后加用奥美拉唑,可显著抑制胃酸分泌,有效减少胃出血发生,对消化道出血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本研究对观察组40例病人在实施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洪芳德等[10]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奥美拉唑并不会对冠心病PCI双抗血小板治疗病人的抗血小板凝聚效果产生影响。两组病人均未见明显的心血管事件(心肌再梗死、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及心脏急症(心绞痛频繁发作、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奥美拉唑不会造成心血管事件,且对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考虑其原因在于奥美拉唑属于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服用后主要存在于病人胃壁细胞中质子泵位置,能够直接以亚磺酰胺活性形式存在,同二硫键及质子泵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后,可有效抑制H+及K+-ATP生成活性酶,从而阻断胃酸的分泌[11];病人胃内pH值上升后,导致胃蛋白酶活性下降,使得胃黏膜有效愈合;此外病人胃内pH值升高还可促进机体凝血机制增强,从而加强血小板聚集[12],有效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冠心病病人实施PCI治疗及双抗血小板治疗后加用奥美拉唑,可明显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对血小板聚集率不会产生影响,心血管事件未增加,心脏急症发生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抗栓奥美拉唑消化道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抗栓疗效观察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成功召开(三)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