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难点及对策

2018-11-05 09:56罗芳
科教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高校教育课堂教学

罗芳

摘 要 参与式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是一种突出互动性、主体性和启发性的立体教学活动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和阻碍因素。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针对高校参与式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师态度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高校教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09

Abstract The participative teach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which is an outstanding interactive, subjective and enlightening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activity model, and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Through concrete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conditions, teacher attitude and teaching idea in the reform of participativ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participative teaching; college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尤其重要的是具有高素质、高适应性、高情商的实践性人才。为了适合时代的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断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倾斜,要求毕业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在这一人才培养的要求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校课堂教学的需求,近年来,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行动学习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呼声很高,各大高校摩拳擦掌,提倡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然而,纵观高校现存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际情况却是,传统的课堂灌输仍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感观阶段,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师讲的慷慨激昂,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两极现象,玩手机、打游戏的学生也比比皆是。可见,现阶段,参与式教学在大部分高校都只停留在口号上,难以在教学中践行。为探究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难点及对策,本文将在分析参与式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从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师态度和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为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理清思路,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

1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现阶段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从认识上看,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教学方法,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教学理念,还有学者认为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结合。从参与程度上看,有学者认为参与式教学,学生应该从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到教学实施,再到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全程参与;也有学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学生参与属于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参与性活动等。由此可见,对于参与式教学的理解,可以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微观局部的角度着手,但无论是哪种理解,都强调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强调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教師和同伴协作、交流,寻找、发现、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进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式教学模式成为了被推崇的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突出互动性、主体性和启发性的立体教学活动模式,强调“活动性”和“灵活性”,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完善和突破,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知识灌输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思考行动的机会,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式教学模式,首先是一种模式,模式是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而无论是宏观整体还是微观局部的参与,参与式教学都离不开教学活动和程序的安排,鉴于此,参与式教学模式是集教师、学生、课件、教材、配套案例和资料、实践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其中,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要素有机整合,教学活动程序则确保了教学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难点

2.1 教学管理观念落后,难以激励教师开展参与式教学

在高校,教学与科研本来是相辅相成的,但因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长期存在,无论是一流院校还是一般的本科院校,甚至是高职院校,教师们都有来自各方面的科研压力,在大部分高校,科研成果直接跟职称、跟工资挂钩,而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占比很小,搞好科研则意味着高职称、高收入,这使得大部分教师为完成科研任务,也为了自身的发展,在科研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教学方面则循规蹈矩,不愿花心思和时间去探索、去钻研,只要不出大乱子即可,有些教师多年教学使用同一版课件,未更新、未改进,更别说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方法了。

此外,部分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从教学时间、到教学课件甚至到教学活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从短期来看,可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维护课堂教学的秩序,也杜绝了部分不负责任的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糊弄过关的情况,但从长远来看,过于严格的教学管理规定扼杀了教师的创新意愿,阻止了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尝试改变教学风格的步伐,导致教师谨小慎微,在教学的组织上缺乏灵活性,因为担心违反相应的规章制度,抱着不出错的心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拒绝改变,拒绝尝试。

2.2 教学条件的缺失,难以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

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和教学物资的影响,这些方面若是没有有效的保障,会使得参与式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即使勉强实施,亦会影响教学效果。首先,在教学时间方面,若是学科内容多,而课时安排少,老师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安排,则势必会减少课堂讨论的时间,减少学生的参与,甚至直接以讲授为主。其次,在教学空间上,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若是课堂学生过多,势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现阶段,除了部分重点院校,大部分高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因教室和经费有限,多采用大班教学,上课人数多则一百五,少则八九十,这直接加大了教师和学生互动的难度,使得参与式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最后,在教学物资方面,大部分高校为了专业的发展,也为了教学改革的需要,购买了跟课程配套的教学软件或硬件,但这些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低下,功能开发亦不到位,往往为了实践而实践,有的理论知识还没上,就已经安排上机模拟,学生云里雾里,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3 教师教学改革态度不积极,不愿改进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模式,看似学生参与进来并承担部分课程内容的自我学习和消化,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实际上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一方面,要求老师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能从较高的高度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及热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控场能力、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能通过语言的魅力和精彩的活动设计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引导学生,并确保课堂“活而不乱”;最后,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应用的初期,教师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堂教学的重新设计。这一系列的要求,必然会打破教师多年教学所形成的自以为的舒适圈,让教师从心理上拒绝改变,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2.4 教师对参与式教学存在理解偏差,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大部分老师认识到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再奉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偏差,认为只要学生参与进来就是参与式教学,于是整堂课连续不断地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或是直接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甚至生硬地将几种参与式教学方式进行穿插,为参与而参与,最终有头无尾,也使学生云里雾里。这种“满堂问”、“一锅粥”和“课堂欢声笑语,课后一脸茫然”的课堂现象,偏离了教学目标,也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3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3.1 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观念,培养参与式教学改革的教学带头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才能成为一流大学。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形成,有赖于教师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提炼和改进。因此,参与式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和验证,更需要一支有能力有意愿的教师队伍来推进。因此,参与式教学改革要求高校要在思维上改变,将教书育人作为发展的根本,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教师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学改革的意愿和能力。第一,打破“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平衡科研和教学,多元考核、分类评价,除却职业发展的科研之路,亦为教师开辟一条以教学为基础的职业发展道路;第二,高校应致力于培养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学改革的能力,制定有效而持续的培训计划,培养参与式教学改革的教学带头人;第三,适当放宽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定,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手册完整的基础上,在教学时间、教学形式、教學考核等方面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实行教师对课堂教学责任制。

3.2 营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并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探索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赖于相适应的空间和时间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保证教学效果,高校应营造良好的参与式教学条件,比如可移动的桌椅、充足的课时。当然,若是教学条件有限,高校应在现有条件下积极探索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物质条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理念的推广,不应拘泥于分组讨论、小组课题等具体的活动形式,无论形式如何,课堂人数多少,都可以在参与的理念下组织教学。比如,众多高校所面临的大课难以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课堂难以分组集中讨论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利用移动通讯工具和相应的社交软件来达到学生参与的效果。具体操作方法为,可在分组并选取组长的情况下,由组长建小组微信群,并邀请组员进群,带领组员在微信群里探讨相关问题,并及时将讨论结果反馈给教师,有无线网络覆盖的高校亦可采用弹幕的形式,由组长直观的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投影至白板上。此外,线上和线下结合,微课、慕课的有效运用,课堂和课外无缝衔接,建立教学任务布置和讨论群组,将课堂教学内容融于团学活动,拓展和完善校内外的实践基地等方式亦可作为探索的方向。 (下转第63页)(上接第20页)

3.3 教师要端正教学改革态度,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参与式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然而归根结底,学生的参与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对参与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为确保参与式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改革的态度,有参与式教学改革的决心,积极探索参与式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及时反思、总结、不断改进。教师不应把教学工作当成任务,要摆正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位置,敢于尝试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要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以学生的进步和认可而自豪,甘于奉献,不为名利所累,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视野。优秀教师之所以出色,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每一位投身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应有这种觉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渊博的学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优良的品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3.4 领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精髓,跳出45分钟怪圈

参与式教学模式使教师由原来的指挥者、传授者转变为了“助推者”,使学生转变为知行合一的学习主人。看似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实则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参与式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参与,不是为参与而参与,而是要通过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明辨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而是横跨整个学期,甚至是寒暑假。为确保参与式教学效果,在开学之初,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制定学生参与教学的计划,确定学生参与演示、讨论、模拟、辩论的学习内容或题目,并明确时间节点和要求。在授课之前,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教师要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选择合适的讲授方法,制定详细的讲授提纲,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势、微笑和目光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授课后,要及时的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并经常审视自己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地改进。

参考文献

[1] 闫骄阳.高师院校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

[2] 马夏冰.法国大学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前沿,2012.

[3] 黄婧等.高校教学范式改革背景下的参与式教学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7.4.

[4] 韩丽娜.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高校教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