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2018-11-06 08:17张洋赵径庞小翼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阿曲丙泊酚芬太尼

张洋,赵径,庞小翼

(四川绵阳四四医院麻醉科,四川 绵阳 621000)

手术是临床治疗肺癌的重要方法[1]。实践证明,肺癌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常易给患者带来强烈的应激反应,引发多种术后并发症[2]。资料显示,作为肺癌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麻醉尽管可缓解应激反应,但麻醉方法选择不当仍会导致多种术后并发症,威胁患者安全,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更高[3]。为研究老年肺癌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将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propofol and sufentanil,PAF)应用于老年肺癌手术,其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180例,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备案。性别:女78例(43.33%),男102例(56.67%);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67.44±7.18)岁;TNM分期:I期58例(32.22%),II期53例(29.44%),III期69例(38.33%);病理:腺癌103例(57.22%),鳞癌56例(31.11%),鳞腺癌17例(9.44%),其他4例(2.22%);病灶部位:左上肺38例(21.11%),左下肺56例(31.11%),右上肺42例(23.33%),右中肺24例(13.33%),右下肺20例(11.11%)。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及病理诊断为I~III期肺癌患者;符合肺癌手术指征患者;肺癌术后可耐受患者;预期生存>90 d患者;Karnogsky评分>70分患者;知情同意患者。排除标准:麻醉禁忌症患者;免疫疾病史患者;过敏体质患者;2个月内应用麻醉和(或)镇痛药物患者;其他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依从性差患者;并发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患者;认知功能异常患者。将18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AF组(n=90)与对照组(n=90),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0.5 mg阿托品、10 mg地西泮,肌内注射,麻醉前输注10 mL/kg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PAF组:给予0.05~0.1 mg/kg咪达唑仑,静注;靶控输注0.4 ng/mL舒芬太尼,3.5 μg/mL丙泊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0.6 mg/kg阿曲库铵,静注。全麻维持: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0.2~0.3 mg/(kg·h)顺式阿曲库铵,持续泵注。1%~2%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

对照组:给予患者0.05~0.1 mg/kg咪达唑仑,1.5~2.5 mg/mL丙泊酚,3 μg/mL芬太尼,0.6 mg/kg阿曲库铵,静注。全麻维持:3~6 mg/(kg·h)丙泊酚,0.2~0.3 mg/(kg·h)顺式阿曲库铵,持续泵注;1.5~2.0 μg/(kg·h)芬太尼维持麻醉。1%~2%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

两组手术结束前0.5 h停止使用顺式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使用丙泊酚、芬太尼(或舒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T0(入室)、T1(插管后)、T2(进胸时d)、T3(拔管时)、T4(拔管后10 min)等时间点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术前、术后1、3 d患者CD3+、CD4+、CD8+、CD4+/CD8+等T细胞水平及认知功能。T细胞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认知功能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各时间点HR、SpO2、MAP比较

T1、T2、T3时PAF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HR、SpO2、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时间点HR、SpO2、MAP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各时间点T细胞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CD3+、CD4+、CD8+、CD4+/CD8+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AF组CD3+、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时间点T细胞水平比较

2.3 两组各时间点MMSE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AF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因器官功能衰退及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手术及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影响更大。研究证明,麻醉可导致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心房发生过氧化反应,影响血流动力学,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引发其他术后并发症[4]。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及机体代偿能力降低,极易发生药物副作用及功能失代偿,引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5]。故恰当选择麻醉药物对于患者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尤为重要。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噻吩基衍生物,属于阿片类药物,可通过影响μ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显著强于芬太尼[6]。资料显示,舒芬太尼不但镇痛效果好,且麻醉诱导快,恢复迅速,还不易抑制患者呼吸[7]。研究证明,在插管及麻醉期间,舒芬太尼对血浆儿茶酚胺影响较小,可有效缓解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8]。丙泊酚不但起效迅速,恢复快,还具有毒性小,无蓄积,血药浓度稳定等优点,较为适用于老年患者[9]。研究证明,与单药麻醉相比较,复合麻醉具有下述优势:减少单药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更好,更易于稳定自主神经系统;减少单药个体差异,使麻醉可控性更强;术后平稳,恢复快[10]。靶控输注引入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靶浓度的控制,使麻醉药物的血药浓度更为合理,在确保镇痛效果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11]。包娜日素[12]将PAF应用于肺癌根治术,有效稳定了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洪太叶[13]给予肺癌根治术患者PAF,获得了与包娜日素较为一致的效果。在本研究中,T1、T2、T3时PAF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提示PAF应用于老年肺癌手术,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认知功能障碍是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麻醉药物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较大。在本研究中,术后1、3 d PAF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PAF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早期即可恢复其认知功能,不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证明,手术及麻醉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均可对抑制患者免疫系统,降低其免疫功能[14]。Khan发现[15],手术创伤能够对细胞免疫产生较大影响,引发T细胞功能失调。除此之外,麻醉药物、方法及深度均可影响细胞免疫,抑制免疫应答,进而引发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在本研究中,术后1、3 d,两组CD3+、CD4+、CD8+、CD4+/CD8+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AF组CD3+、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及两种麻醉方法均可产生免疫抑制,但PAF免疫抑制作用相对较低,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即可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PAF应用于老年肺癌手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缓解手术应激引发的免疫抑制,避免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阿曲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重逢G3
鼹鼠村的电灯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鼹鼠村的电灯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