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行PET/CT显像检查的图像质量影响

2018-11-13 03:44陈灵灵牛萍杨金芝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伪影图像因素

陈灵灵 牛萍 杨金芝

PET/CT 是一种将功能代谢显像(PET)与解剖结构显像(CT)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检查方法主要是使用18F-FDG显像剂,反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观察肿瘤细胞的放射性摄取情况,从而对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及疗效评价进行指导[1-3]。PET/CT的图像质量对于客观评价肿瘤患者病情至关重要,PET/CT的图像质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患者在行PET/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因素是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如何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减少护理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4],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行PET/CT显像检查的图像质量影响,总结临床护理措施及经验,现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核医学科接受PET/CT显像检查的130例肿瘤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5.8±2.7)岁,检查目的:良恶性诊断14例,临床分期9例,疗效评价25例,指导治疗17例;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5.2±2.3)岁,检查目的:良恶性诊断11例,临床分期8例,疗效评价25例,指导治疗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口头宣教,告知患者检查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检查过程中做好受检者防护工作,规范核素注射操作,检查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针对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给予如下护理干预:

1.2.1 检查前护理 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首先应向患者介绍PET/CT显像检查的原理、目的及意义,向患者强调图像质量对于临床诊断的重要性,介绍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以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检查,同时安抚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以免因不良情绪造成的肌肉显像,影响图像质量。高血糖会干扰肿瘤细胞对18F-FDG的摄取,增加显像的本底,不利于诊断。因此检查前 1d应嘱患者进食低糖饮食,不喝含糖饮料,避免因过量运动导致的肌肉组织葡萄糖代谢增加[5]。检查前应再次监测血糖水平,若血糖水平超过7.2 mmol/L,应告知医生进行降糖处理,待血糖降至7.2 mmol/L时再进行检查。

1.2.2 护理配合 检查时协助技师摆正患者合适的体位,双臂伸直平放在头部两侧,以避免对图像形成干扰。保持检查室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注意给患者保暖,以免因温度过低引起棕色脂肪18F-FDG高摄取[6]。注射操作不当可导致放射性核素血管外漏或污染,导致淋巴结显影,对肿瘤分期诊断会产生干扰。此外,局部若过量聚集放射性核素,图像重建后可形成伪影,相邻组织图像发生畸变,从而干扰诊断。护理人员应规范注射操作,确保18F-FDG用量精准,建立静脉通道应选择血管粗、易固定、有弹性、无瘢痕的静脉,以免因管壁吸附示踪剂而影响图像质量[7]。确定静脉通畅无渗漏后,推注放射性药物的速度不宜过快,同时观察药物有无渗出,注射完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保证药物充分进入机体循环吸收。拔出穿刺针后按压穿刺点,用力适中,以免造成非特异性摄取而影响图像质量。上机检查前嘱患者排空膀胱,然后饮阳性对比剂500 ml,保持胃肠充盈,以易于区分病变部位[8]。同时指导患者调整呼吸,尽量保持平静呼吸,以避免呼吸差异所致的PET和CT图像配准不良以及呼吸CT的伪影。

1.2.3 检查后护理 检查结束后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体内18F-FDG代谢,提高显像清晰度。然后在观察室休息,护理人员对显像图像进行及时了解,若显像不清或延迟显像,则应给患者安排二次显像检查。

1.3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生成的图像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共同审阅,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图像质量分为四个等级,显像清晰,无伪影为优;存在一定伪影及生理性浓聚,但不影响检测为良;伪影及生理性浓聚严重,但不影响检测为可;未达到以上的标准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优58例,良5例,优良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比较[n(%)]

3 讨论

目前PET/CT显像检查已成为肿瘤患者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评估的一项重要检查方式。高质量的 PET/CT 图像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而图像质量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PET/CT检查过程中主要依靠18F-FDG进行示踪,而示踪效果主要受患者肠道功能、生理状态等因素影响,此外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体位及检测配合度也会对图像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表明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情况,即护理因素也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9-10],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宣教、注射操作、观察、检查时的护理配合均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于行PET/CT显像检查的肿瘤患者应加强护理,提高其护理配合度,以降低护理因素对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获得更为客观、准确的临床资料。

赵秀云等[11]人的研究表明:通过对行PET/CT显像检查的肿瘤患者实施静脉注射显像剂前后、扫描前、扫描中各环节的有效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受检者的配合度及图像质量。董梅[12]的研究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PET/CT受检者的显像质量,从而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发展做出精准判断。本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表明:通过对肿瘤患者行PET/CT显像检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护理人员应对影响PET/CT图像质量的因素有详细的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以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诊断正确率。PET/CT显像检查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查方式多数受检者对检查缺乏了解,心理上会出现担心、恐惧等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心理不良反应也会影响到图像质量。因此本研究更加注重于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在检查前详细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尽量消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此外,检查过程中的注射操作会对图像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护理人员应规范操作流程,进行注射操作时应认真仔细,避免药物外渗等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发生。

综上所述,虽然护理因素是影响PET/CT显像检查者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避免或减少护理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伪影图像因素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解石三大因素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