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教育改革蹄疾步稳

2018-11-15 09:33许志
当代贵州 2018年46期
关键词:安顺市安顺学校

文_许志

安顺市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黔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明灯”。“四个意识”更加牢固。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级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明显增强。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举办全市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培训班,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常态约谈和警示教育,从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四风”顽疾,加大线索处置和曝光力度,开展各项惠民资金专项审计,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突显,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好。

坚持立德树人是办好教育的“初心”。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加强学生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建成各级各类学校道德讲堂1128个。大力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等主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涌现出一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学校。2017年,安顺市实验学校、平坝区实验小学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2018年,安顺市实验学校、安顺市第八小学、普定县第四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素质教育有声有色。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组织参与省级联赛办好本级联赛,成功申报1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面推进艺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铸就美丽心灵;定期举办安顺市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节暨中小学生体艺展演和安顺市中小学生交响乐(器乐)展演活动。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生产实习等实践教育活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

坚持普惠民生是办好教育的“基石”。紧跟全省步伐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和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顺模式”,建成802所农村中小学食堂,累计投入资金14.43亿元,惠及学生28万人,覆盖率达100%。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改建学校标准化食堂429个,目前已建成使用203个。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涵盖546所学校,投入资金3389.91万元,惠及学龄前儿童70623名。资助政策让学生安心上学。安顺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教育精准扶贫资助,实行三年免费中职教育。全市累计投入学生资助资金16.83亿元,年平均增长16.5%,累计资助各级各类学生188万次。职教脱贫让学生出色出彩。仅2017年,全市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5000名贫困家庭学生实现毕业就业,面向贫困人口开展技能培训27879人次;组织输送深度贫困县(紫云自治县)和极贫乡镇(镇宁自治县简嘎乡、紫云自治县大营镇)的贫困学生到省属对口帮扶学校就读精准脱贫班;各职业院校共招收2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校农结合”让校农互惠互利。今年以来,全市1376个学校食堂与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对接,累计采购农产品2.11万吨,采购金额1.83亿元。目前,学校食堂向贫困地区、贫困户采购农产品占采购总量的比例达58%(省要求40%以上),有效带动万余名贫困农户增收,实现教育脱贫“一仗双赢”。

作者(中)参加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活动。(安顺市教育局供图)

坚持加快发展是办好教育的“气魄”。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四项突破工程建设、教育“9+3”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职“百校大战”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和重大项目,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9.5亿元,新增幼儿园232所,实现普惠性、公益性幼儿园在每个乡镇全覆盖,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412所、学生宿舍22.6万平方米、教师公租房14443套,新建普通高中7所、新建改扩建中等职业学校8所,启动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原址改扩建工程。投入12.5亿元,建成安顺职院新校区并实现整体搬迁办学;投入5亿元,完成安顺学院改扩建一期项目建设。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1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比2012年提高22.2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56%,比2012年提高13.2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03%,比2012年提高近30个百分点;普通高考录取人数和录取率逐年攀升,5年来共录取考生6.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加到1.2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08%,比2012年提高9.76个百分点。

坚持改革开放是办好教育的“活水”。贯彻落实国家、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方案和《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帮助指导关岭自治县、关岭民中推进教育部首批“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试点工作。引进大洋公学、河北阳光教育集团、北大培文、二十一世纪学校等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和办学经验的民办教育机构到安顺办学,全市民办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在全省启动综合高中办学试点,举办“普职互通”试点班,实现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融合发展;探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开发区试点推行“校长职级制”“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学校办学活力得到显著增强。创新校长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启动实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现全员培训;启动实施“安顺市乡村学校爱心帮扶工程”,全市523名乡村小学校长、362名骨干教师,分批派往青岛市学校进行跟岗培训。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改革,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夯实拓宽教育合作。签署新一轮《青岛-安顺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印发《关于规范和加强与青岛市教育帮扶协作的实施意见》,两地“手拉手”结对学校数增至近190所,“大教育”合作成效凸显。连续举办三届“青岛-安顺”跨区域教育高端论坛;成功举办“青岛拔尖人才赴安顺开展对口帮扶教育专题报告会”,众多青岛教育专家赴安顺作了50余场高质量的专题报告。加强与海淀、重庆、遵义、贵阳、东莞、珠海、曲靖、石家庄等地的教育交流,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动发展机制。

猜你喜欢
安顺市安顺学校
安顺娘
安顺市关工委到市民族中学看望赴京获金奖的民族合唱团同学们
安顺市第二十一届老年人运动会门球、乒乓球交流活动在普定县老年活动中心成功举办
安顺市 安顺市老年大学与市红十字会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学校推介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安顺的裤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