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教育立州 补齐短板

2018-11-15 09:33方林胡庭标
当代贵州 2018年46期
关键词:黔西南黔西南州学校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方林 胡庭标

改革开放40年来,黔西南州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举全州之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跨越发展。

教育优先,教育立州。黔西南州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契合地区实际的教育发展路径,推动了全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回答了“进入新时代该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更高需求”这一时代之问、人心之问。

助力脱贫 治穷需先治愚

“以前的校舍是难以遮风挡雨的破烂瓦房,操场是烂泥碎石混杂的菜地,没有图书馆,没有体育场……你再看看现在的学校,教室、食堂、图书馆、体育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可以说一应俱全。”谈起家乡教育的发展情况,黔西南州望谟县民族中学校长龙婴感慨颇多。

2014年,“6·06”特大洪灾后,望谟县民族中学在原址重建,7万多平方米的新校园成了望谟县城里最“豪华”的景点,不仅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食堂和宿舍等建筑一应俱全,学校还引进了各式先进的教学设备、体育器材和智能校园一卡通。

作为望谟县第一所全寄宿制独立高中,望谟县民族中学可谓是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一张名片。

“2018年我们高考上一本线的有32人,二本以上458人,还出了600分以上考生,这对于教育底子单薄的望谟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突破。”龙婴介绍说,像望谟这样的穷县想办好自己的教育,要克服很多困难。“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必须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受教育环境,这是责任,也是使命。”

2013年至2017年,望谟县腾出了全县最好的地块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共计投入教育经费37亿元,加快全县校舍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初级中学以上(含九年制学校)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班班通”全覆盖的目标。

治穷先治愚。穷地区必须优先办好教育,只有让更多贫困学子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才能让他们摆脱“思想贫困”,从而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要结合实施‘教育立州’战略,不断改善学校硬件、软件条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在州委七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黔西南州共争取各级各类教育项目建设资金7.26亿元,实施教育项目学校488所,单体项目599个,大力加强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同时,将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子女入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依法保障新市民子女平等入学。目前,全州已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就读5279人。

近年来,黔西南教育发展成就颇为亮眼:2017年在校学生突破74万人、学校专任教师44500人、本科录取11752人。“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兴义一中、兴义八中升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并跻身全国百强中学,黔西南民族师专成功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补齐短板 保障求学条件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影响着每个人的未来发展。近年来,黔西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一份份数据与办学条件改善上,更体现在学生和家长的真实感受上。

“原来上学吃饭要赶回家里,还根本吃不到肉。现在孩子们幸福了,在学校就能每天都有肉吃!”看着自己的孩子能吃到热乎乎的学校营养餐,安龙县的学生家长周莉很开心。

“以前好学校都在兴义市里,孩子要上好一点的学校很困难。现在县里就有不错的学校,女儿在家门口就能上心仪的小学,孩子压力小了,我们压力也小了。”谈起孩子的上学情况,家长梁明峰笑了。

望谟县桑郎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合唱《歌唱祖国》。(黄家回 / 摄)

“要不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帮助,我根本上不了大学。我相信这能改变我一生的命运,改变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从册亨县走出来的大学生雷青青笑了。

从吃不上肉到营养午餐,从远走求学到就近上学,从因贫辍学到圆梦大学……近年来,金州大地上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笑了,更多的贫困家庭升腾着改变命运的新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事业发展。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始终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坚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明显提升。

为打通贫困学子求学通道,黔西南州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黔西南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教育扶贫作战方案》,保障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费入学,并积极推进大数据“聚通用”,对困难学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对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截至今年6月,全州共下达资助资金52586万元,资助62万余人次。

人民群众的感受是最真切的。近年来,黔西南州持续奏响教育公平事业主旋律,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扶持力度,缩小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和群体差距,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抓住机遇 探索全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实际来看,类似于黔西南州这样的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底子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进入新时代,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更高需求,探索落后地区优质教育更快发展路径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必须作答的时代之问、人心之问。

“优先发展教育,抓住时代机遇加快发展优质教育”成为黔西南州在新时代推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互联网的普及让优质教育资源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名校名师”式教育通过信息技术的传播已在黔西南州变得触手可及。

截至目前,黔西南州已有1943所学校接通宽带网络,接入率达97%;11345个班级和办公室接通光网,覆盖率达91%;9546个班实现“班班通”,完成率为85%;已形成以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以县(市、区)为节点,以中小学(幼儿园)为末梢的智慧教育信息化立体网络格局。

“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一路走来,既是教育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现在更是教育改革开放的工作者。”谈及改革开放以来黔西南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黔西南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喜明说,黔西南州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举全州之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在起航新时代的号角声中,黔西南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黔西南黔西南州学校
田野里,丰收忙
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委老干部局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暨第四季度集中学习研讨会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诗书画苑
黔西南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黔西南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