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校企协同育人对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2018-11-19 10:12王立峰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民办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王立峰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将校企协同育人理念融入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精神,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本文从分析国际、国内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切入,分析校企协同育人融入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校企业协同育人融入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民办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本课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目标下,民办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大国工匠”后备军的重要阵地,提出如何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达到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目的,最终为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与大国工匠。

一、国际、国内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形势分析

国际:2013年4月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这是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第四次工业革命。针对“工业4.0”,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建设规划。新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交融发展且变化大、变化快,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农业、新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民办职业院校要具备超前的眼光和胆识,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等方面进行市场分析,不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加大内涵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力度,紧跟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新时代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国内: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一些民办职业院校还存在着培养定位不明确,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教学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不能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快速健康发展。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大国工匠”后备军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培养融合起来,成为民办高职院校教育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带一路”引领中国产业走出国门,民办高职院校也会伴随“走出去”战略中提升国际影响力,有望成为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

二、校企协同育人对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特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校企协同育人是民办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教育部[2015]6号文件精神,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应体现人才培养需要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而校企协同育人是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大趋势,是民办高职院校各专业进行课程创新的必然结果。既解决了企业攻坚难题,又促成教师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在校企雙方合力下提高了民办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为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需要,国家出台了“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中国制造2025等事关国家民族未来的建设规划,从中国高铁亮相巴西里约热内卢,到中国核电设备进入南非核电站,中国制造驰名全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渴求前所未有,技能人才迎来了“黄金时代”。

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与校企单位的合作。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这样学校通过以上合作,进一步深度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岗位设置、岗位工作特征等信息,从而以岗位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高素质职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挥民办院校特点,以产业或专业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为民办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提供必要条件。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校企合作与职业技能竞赛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开拓职业视野以及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应适时选派有实力的教师,作为校企合作与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实践以及参与各种职业技能竞赛等,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得到锻炼,心理素质也得到提高。通过“以赛促学”、模拟或虚拟各职场岗位,为学生提供学习情景、实践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应变能力,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专业依据。一方面带动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职业竞赛的成果,可以通过企业转化为实际生产率。这也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因此,作为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与力度,积极鼓励和奖励学生参与。

三、校企协同育人融入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融入工匠精神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背景下,针对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创新发展的研究,将工匠精神融入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意识形态领域,以更新的方式去探究引领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达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贯穿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打造产品时,不断完善和雕琢,精益求精,最终让产品得到升华的过程,体现了工匠们对自己工作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取向。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强调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学校层面在教育教学当中,要注重转变学生的观念,要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

(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校企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近几年,民办高职院校一般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领导应重视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提升教师行业指导能力,强化校企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产教学赛研创”校企深度融合为平台的课程体系,将通识教育、专业技能、专业进阶课程交叉融合,细化师生的任务分工,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开设有特色的工匠课堂,将实践性教学扎实有效的开展。切实规范实习指导,加强实践教学与管理,落实好服务育人。同时,也要避免过于依赖校企开展办学,不能忽视民办高职院系的办学主题,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四、结语

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只有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改革和完善育人机制,民办高职教育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新担当、新作为;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本课题的最终思想是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和育人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学赛研创融合,办人民满意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27新华网.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2015-7-29.

[3]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 (10):36-40.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民办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民办高职院校校内考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探析
校企协同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