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11-28 08:14陈培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机电英语教学高职

陈培珊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即“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西方国家对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思辨能力培养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国内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框架包括“德尔斐”项目组(The Delphi Project)“双维结构批判性思维能力模型”和Paul&Elder“三元结构思辨能力模型”等。

国内英语课堂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始于黄源深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缺席症”的担忧,但直到近几年才引起教育学术界广泛重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1)构建思辨能力理论模型和测量工具,其中以文秋芳等的“层级理论模型”影响较为深广。“层级理论模型”在结合国内相关成果提出,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先导研究,首次构建并检验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测量工具。“层级理论模型”可操作性较强,更适用于指导英语课堂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2)探讨英语教学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写作、阅读、演讲等课堂思辨能力的培养。(3)改革英语教学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主要从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课程评测方式、课堂氛围、教师发展等层面入手改革。

国内学者关于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多数围绕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展开。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但目前为止也尚未发现有深入地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进行探讨的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为国家发展输送“技能型应用人才”,更应侧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英语是高职院校必修课,行业英语是高职英语课堂体系的重要组成,衔接先修基础英语课程和后续专业英语课程的桥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实践技能。

本文以机电行业英语课堂为平台,以提高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大前提,借鉴文秋芳等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尝试构建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对高职行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此了解高职学生思辨能力现状,摸索培养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培养模式构建

(一)理论框架

本文机电行业英语教学改革以“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如表1所示,思辨能力包括两个层次的能力: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一层次的元思辨能力是指自我调控能力,对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起管理和监控作用,而思辨能力则是认知技能(分析、推理、评价)和情感特质(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的统一体)。

这个模型理论对思辨能力的定义和分类以及评估标准做了清晰的阐述和说明,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了一个可以量化的操作性框架。因此,可以作为本研究中机电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二)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依据表1,笔者认为在机电行业英语教学中,须从认知和情感上两方面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了机电行业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图,指导本课程课堂的教学改革。

如图1所示,认知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革新评测方式进行;而思辨情感特质的形成则与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紧密相关。同时,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的培养并非独立分割,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改革实施

本研究尝试将上述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应用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行业英语课程中,机电行业英语是机电工程系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必修课。以2016级机电1班和2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两个班的机电行业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教改实施。主要从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制度和课堂氛围的营造等四个具体方面入手,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一)设计教学内容

依托机电行业英语教材,在原有教材内容基础上,增设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性思考的学习任务,如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初,设计具有认知挑战性的交际任务和在单元学习后布置解决问题型项目任务等,教师在课前上传“乐学在线”平台,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课前准备,课堂呈现任务。

(二)打造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主体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机电系的学生男生居多,英语整体水平都不高,而思辨能力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涉及分析、推理、评价等较高层次上的心智认知。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中要求较高的思辨性任务,教师第一次上课时就让各班学生在班长和学委的协助下自行分组,将班上学生按4-6人的标准划分成固定的学习小组,尤其遇到难度较高的思辨性学习任务时,都要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各组同学在团队合作中顺利完成任务。同时,为了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除了以小组合作为主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也在课前或课后添加设计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让学生课中现场呈现或者将作业成品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个人的学习任务包括个人脱口秀、写作作业以及课堂上其他随机问题等。

表1 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图1 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图

(三)变更教学方法和模式

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教师就必须变更教法,颠覆传统教学观。首先是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换为“学生中心”,将课堂活动的主体权放手给学生,在整个教学只扮演指引性的中介和评价作用;其次,教师应与时俱进,借助本校网络教学平台“乐学在线”,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于课前上传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设计好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固定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后,在课上呈现学习的结果,实现课堂的翻转。这样整个教学大部分都是学生独立或合作的形式学习并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切身进行思辨性思考,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并提高自身思辨能力。

(四)革新考核制度

改革后的机电行业英语教学将主要以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不同学习任务形式进行,这与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在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同时,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应随之变化。相应的,传统的期末书面考试模式的考核方式不再适应这种革新后的教学模式,课程的考核重心在于评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不同阶段完成的任务,过程性评测方式将代替以往的书面终结性评测作为考核学生的重心。过程性考核制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使教师更能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

(五)营造课堂气氛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和决定权下放给学生和革新考核方式从认知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外,教师也应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而民主的课堂则需要教师摒弃传统严重自身不可挑战的权威,开放课堂,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质疑,使得学生得以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思辨情感特质。

三、教学成效

本研究借鉴前人理论模型,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构建机电行业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推动了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突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和发展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具体的改革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在学期初未实施教学改革之前,研究者将一项问题解决型的学习任务布置给本研究的对象,要求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研究者通过收集分析研究对象的语言数据发现,他们在完成任务时虽然也会运用到分析、评价、推理等认知思辨技能,但这些认知技能欠缺一定程度的清晰性、相关性和逻辑性等,思辨技能水平偏低。临近学期结束之时,研究者再次布置一项不同题目的解决问题型任务交给各组学生,再次收集分析语言数据对比发现,经过差不多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施之后,学生的各种思辨技能的清晰性、相关性和逻辑性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据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需要解决的难题时,“似乎不会再像以前那么慌乱了”。

其次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体现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成绩的整体提高。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和B级考试是检测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标杆,同时测试语言知识和技能,考试侧重以实用性内容为主,占60%。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本校以B级考试衡量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水平,通过B级考试是每个非英语专业学生得以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本课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生的第一次B级考试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刚好临近本课程教改实施的尾声。最后的考试结果显示,实施本教改模式的同一机电专业两个班级学生B级考试通过率达到88.3%,平均分68.2,跟前两届同专业学生首次考试通过率和平均分(分别是81.8%、64.9分和38.5%、55.8分)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历年来同专业考生中最好的成绩。由此可见,实施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主的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再者是全面发展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依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学生完成不同解决问题型的学习任务。根据学期末对学生访谈调查结果显示:91%的学生认为,虽然他们都觉得这些任务对他们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每次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完成,但一个学期的学习下来,他们觉得自己有了几个方面的收获:第一是知识上的收获,尤其呈现任务前的资料信息搜索,让他们“了解很多作业以外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第二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尤其体现在口语表达和呈现任务成品的PPT思路制作和组织上;最后团队意识的提高,因很多的学习任务都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大部分学生一致认同的收获就是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团队的合作,合理分配组员的工作,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本研究借鉴前人理论模型,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依托高职机电行业英语课程教材内容,设计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分析、评价、推理等思辨技能,同时变革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构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所构建的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机电英语教学高职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