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翻译研究热点对比分析(2008-2017)

2018-11-28 08:14李悦莹凌玥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料库热点译者

李悦莹,凌玥瑶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一、研究背景

在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年提高、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作品外译后逐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翻译也重新走回了人们的视野中。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学者对翻译领域中不同研究主题研究现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张继光(2016)以12种外语类核心期刊2005-2014年间所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可视化工具CiteSpace,与传统的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国内近十年翻译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李茂君、农玉红对三种翻译期刊2010-2015年发文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2016)。本文将以中国知网2008-2017年间收录的3种重要的翻译领域期刊所刊载的论文为分析对象。笔者将这十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是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将两个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分别进行统计,并对研究热点进行对比与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间研究热点分别为何。

2.2013-2017年与2008-2012年国内翻译领域研究热点变化为何。

(二)研究工具及过程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CiteSpace是一个在信息分析领域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工具,它通过深度分析和发掘论文文献的共引数据,分析某一领域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知识结构,预测其发展趋势或动向,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结果。首先,本研究通过定量的研究方法,将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8-2012年间与2013-2017年间3种翻译研究方向核心期刊中关于翻译研究的所有论文分别进行挑选收集;其次,将所选的论文转换成CiteSpace(5.1)识别的Refworks格式,以供此软件进行使用;最后,根据CiteSpace生成的关键词聚类以及科学知识图谱,对两个时间段的翻译研究的热点进行定性分析。

(三)数据来源及分布情况

本文所分析的研究数据均取自于中国知网所收录的《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3种国内翻译领域核心期刊。所选期刊均为翻译领域重要期刊,能够代表国内翻译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

表1 3种期刊刊发翻译研究论文总体情况(2008-2017)

笔者在“文献来源”中输入选取的3种期刊,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关键词为“翻译”,发表时间为2013-2017年。检索结果中手动去除翻译实践、论坛会议、专家采访等非学术性论文,共获得有效期刊文献1256篇。笔者再次以同样的检索方法,检索发表时间设定为2008-2012年,共获得有效期刊文献1084篇。笔者导出这些期刊论文的详细信息,包括作者、关键词、摘要,将其保存为纯文本(.txt)文件,供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使用。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2013-2017年国内翻译领域研究热点

在对数据来源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之后,将研究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根据近五年来国内翻译研究的关键词,时间区设置为1年,选取每个时间分区内出现频次在前30的关键词,再根据统计结果,选出关键词频次最高以及中介中心度最高的前十个关键词,最终得出表2。

表2 5种期刊2013-2017年翻译关键词表

上述表2研究课题中,结合关键词的频次与中心度,可将近五年翻译领域研究热点分为以下几类:(1)翻译本身的研究:翻译、英译、策略、翻译策略、翻译研究和语境;(2)翻译教学(3)翻译跨学科研究:语料库翻译、语言服务;(4)应用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5)译者研究:译者与译者主体性;(6)口译。

(二)2008-2012年国内翻译领域研究热点

在对2013-2017年间我国翻译领域研究趋势以及研究热点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后,笔者重复上述步骤,将2008-2012年间中国知网发表的有效数据,共1084篇论文数据导入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调整后,再根据统计结果,选出关键词频次最高以及中介中心度最高的前十个关键词,最终得出表3。

表3 5种期刊2008-2012年翻译关键词表

上述表3结合关键词的频次与中心度,可将2008-2012年翻译领域研究热点分为以下几类:(1)翻译本身的研究:翻译、英译、汉英翻译、翻译策略、翻译研究;(2)翻译教学(3)文学翻译;(4)应用翻译:科技翻译;(5)译者研究:译者与翻译原则;(6)文化。不同的是2008-2012年间的文学翻译与文化研究热点在2013-2017年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研究的热度有一定的消退。

笔者总结出近年翻译领域下热点问题并逐一进行论述,分别为翻译教学、语料库翻译、语言服务、应用翻译,并对文学翻译研究热点热度消减进行简单论述。

(三)研究热点及对比分析

1.翻译教学

自2006年翻译本科专业BTI与2007年翻译专业硕士专业MTI获教育部批准开办之后,许多高校加入到培养BTI与MTI学生的行列之中。近年来,我国鼓励“中华文化走出去”,在翻译各类对外宣传资料时,优秀的翻译有利于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错误或不合格的翻译则有可能影响我国的对外形象,不利于国外对中国优秀文化作品的理解,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翻译人才,如何将翻译专业办好一直是学者们持续关注的问题。穆雷、王巍巍(2011)主张,在课程设置上要区分学术类与专业类不同学位的翻译课程。钱多秀、杨英姿(2013)以北京地区的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认为应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设专业的翻译硕士实习基地来提高人才质量。

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对培养BTI与MTI学生的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和指导。但鲜有学者对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对翻译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课程设置方面,原有的只注重翻译实践的翻译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许多学者倡导翻译专业教学要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没有理论支撑的翻译实践是不合理的,这促使许多高校认识到理论与实践是无法分开的,进而开设了一系列翻译理论课程。

2.语料库翻译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遍布的当今世界,翻译已成为获取全国外语信息、促进我国对外形象建立的重要途径。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双语语料库则为译者风格、译本对比、口译研究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自1993年Mona Baker首先将语料库运用在翻译领域之后,各国学者纷纷开始了对语料库进行研究,相关文献也开始变多。胡显耀、曾佳(2011)等学者借助语料库研究翻译共性特征;黄立波(2014)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对译者风格进行了研究;张继光(2016)对国内语料库翻译进行了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尽管我国近5年语料库翻译成果颇为丰富,但仍有局限。首先,语料库建设仍存在不足,现有可以直接使用的语料库较少,大部分研究需要学者亲自建设语料库,而许多学者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能力不足,无法建立语料库。在寻求计算机方面研究者帮助建设语料库时,由于缺乏翻译方面专业知识,使得语料库建设较为困难。其次,使用语料库研究翻译领域不均。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词、句层面的研究,而关注词语搭配、译者风格、翻译伦理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者应积极学习语料库方面计算机专业知识,并拓宽研究视野,尝试从不同角度借助语料库为辅助工具进行研究。

3.语言服务

“语言服务”一词早于2006年已被提出。近年来,随“一带一路”策略不断发展,离不开语言的辅助作用。赵世举(2012)分析了可能存在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袁军(2012)认为,语言服务研究是区别于语言学的一个独立学科;穆雷等(201 7)则从培养服务型人才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要在明确国际语言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下培养专门的服务型人才。

笔者认为,目前在翻译语言服务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国需要提高小语种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视。其次,要了解不同行业的语言服务需求,在某些专业领域翻译人才的专业知识需求较高,如IT行业、医疗行业等。最后,翻译工作者需要重视技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量材料无法使用传统翻译模式进行处理,需借助各种翻译技术提升语言服务的质量。

4.应用翻译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者提高对应用翻译研究的重视。熊兵(2012)对应用翻译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许宏(2016)对应用翻译的翻译伦理进行研究。除了科技翻译与法律翻译之外,外宣翻译、医学翻译、商务翻译、机器翻译等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笔者认为,应用翻译不是简单地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而译者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义与句子结构,然后根据现有的专业知识,对译文的语言与结构进行再加工,力图使译文忠实、流畅,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翻译工作者除需掌握翻译的方法策略外,还需掌握译文涉及学科的专业知识。

目前,在该领域仍有几点不足需要学者深入探讨。首先,应用翻译教学与应用翻译教材较少,无法满足专业硕士培养的需求;其次,对相关理论的创新略显匮乏,翻译中缺乏翻译理论的指导;最后,应对应用翻译文体研究与各领域的交叉研究给予更多关注。

5.文学翻译

了解一个国家,首先就要从国家的文化入手进行了解,而国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为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风俗习惯。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中国文学作品在国外学者中引发热议,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的热点话题。从文学体裁上来看,无论是古代诗歌、小说、戏剧,特别是传统文学四大名著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儿童文学更是关注的重点。从理论指导角度来看,以往文学翻译研究主要为原文对比与译本对比。近年来,使用语料库进行文学翻译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

然而从表3可以看出,2013-2017年间的研究热点并没有文学翻译,说明文学翻译研究近年来发展缓慢,有下降的趋势。笔者认为,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主题创新较少,大部分研究使用同样的理论指导,只在语料方面有所更换。其次,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较为薄弱,虽然语料库的发展为翻译研究增添了科学性,然而使用语料库进行文学翻译研究的文章却少之又少。最后,文学翻译译者人才薄弱。现有翻译人才主要为服务型人才,文学翻译人才难以在翻译市场中立足。为了适应时代需要,选择学术翻译人才的逐年减少,人才短缺很可能成为文学翻译研究未来发展的障碍。为了解决文学翻译现有的困境,首先在人才培养上需要重视培养,鼓励学生选择学术型硕士。其次,在“一带一路”战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时候,小语种文学翻译人才的培养尤为迫切。最后,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必不可少。未来的文学翻译研究应探究指导理论的创新,从而推动文学的创新发展。

本文借助Citespace这一可视化工具,对翻译领域3种核心期刊,即《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十年间发表的论文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翻译教学、语言服务、语料库翻译、应用翻译逐渐发展为研究热点,而传统的文学翻译却逐渐出现回落趋势。本文借助3种翻译领域核心期刊分析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发表在语言教育类、文学类期刊上的翻译研究成果也必须得到重视,未来的研究期待更多学者能够借助Citespace这一分析工具来对翻译领域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猜你喜欢
语料库热点译者
热点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