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及其强化路径探索

2018-12-07 06:45包枫娇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中国共产党党员

包枫娇

(大连大学 党委组织部,辽宁 大连 11662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及全球化不断拓展,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和价值多元,易使党员干部对党的价值追求、政治立场和政治路线认识模糊,等价交换原则和经济人的思维模式也随之在党内出现。进入新时代,党内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纪律不纯等突出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无视党的组织纪律、官僚主义、特权意识盛行、挥霍无度、腐化堕落,群众意识淡薄。这不仅失去了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更污化了我国的政治生态,污化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环境。

党内政治文化是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组织肌体内的文化产物,同时又对党内同志政治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浸润作用和影响力。大学生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是其主体地位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客观政治文化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党内民主与和谐。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鲜血液的大学生党员一旦受到被污化了的党内政治生态和文化环境影响,容易因负向的政治文化因素对党内政治文化产生负向情绪乃至不认同,从而极易出现负向政治参与现象。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在把握当前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现状的前提下,反观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样态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视角探讨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有效路径,是新时代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背景下的必要思考。

一、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的理论认知

(一)政治文化和党内政治文化

1956年,阿尔蒙德提出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自此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政治文化”的广泛讨论,人们逐渐认识到政治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情感的反映,而且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核心,是理想、道路、制度认同的思想基础。而党内政治文化则是政党在自身长期的政治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特定政党制度成果和政治精神成果的总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是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中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要求。具体说来,党内政治文化体现为如下五个维度: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知和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思想,追求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齐治平的文化境界,彰显着上下5000年积淀出的丰富的治国方案和理政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孕育和发展的基础,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2];革命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长期历史实践中创造形成的文化形态和精神财富,蕴含着党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态度和气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变化,在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在新时代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拓展了党内政治文化内涵;党内政治文化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包含党内纪律、规范和作风的制度化和法规化等重要内容。

(二)政治文化认同和党内政治文化认同

学者威尔特·A.罗森堡姆曾指出,政治认同是人对社会认同的一部分,是将人们对政治体系中的价值、思想、机构、制度、政策等情感上的认同外化为自觉的政治行为规范,而价值文化的认同则是党内政治认同的核心。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党内政治文化认同就是人们对党内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政党制度和政治精神的心理认可和自觉践行,是思想认同和行动认同的高度统一,既包括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又包括党外人士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

(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的内在关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内在的要求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政治智慧,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色,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要求,而这也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手段。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中的新鲜血液,他们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更多地“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气质,还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引领风尚的正能量”[1],而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文化气质和正能量是与生俱来的,但也需要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的维度表现和主要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的维度和主要表现

大学生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不仅停留在认知和情感层面,而且包括行为层面,只有大学生党员在行动上能够自觉践行党的价值追求、思想路线所倡导的政治活动要求,才是真正的认同。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对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的相关理论认知,自制《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度调查》问卷,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党性五个维度的认知和实践,揭示当前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的现实状况,2018年初始,课题组以大连市高校的220名学生党员调查对象展开研究,回归有效问卷218份,其中中共正式党员83人,中共预备党员135人,男生和女生比例为54:46。具体说来,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的维度和主要表现如下:

(1)大学生党员大部分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经常性主动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有待加强。调查结果表明,3.67%的被调查者对大学是否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课程感到无所谓,其余近96%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些理论课程的设置有必要,其中75%的被调查者明确认为这些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具有指引作用,且73%的被调查者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但是能够做到经常性主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讨论的被调查者仅占55%。

图1 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理论能否解决当今社会现实问题的认同现状

(2)大学生党员基本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个别同志不认同个人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61%的被调查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有“积极看待,应该传承与发扬”的态度,同时还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我们应该立足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还应积极吸取外来优秀文化。另外,近1%的被调查者则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国家层面的工作,并不认同个人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持这一观点的党员同志为极少数,但这一观点的持有者在很大程度上很难在实践层面自觉承担起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图2 大学生党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现状

(3)大学生党员普遍认同红色革命文化,但对其在和平年代的适用性认同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97.14%的被调查者认同红色革命文化,但是却有22.94%的被调查者认为“红色文化是革命年代的产物,在和平年代已经不适用了”,另有26.61%的被调查者有过这一想法,但并不强烈。由此可见,有必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意义,使红色文化在和平年代焕发生机。

图3 大学生党员对革命文化的认同现状

(4)大学生党员普遍认同目前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状,但部分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和问题并存。调查结果显示,9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流向好,其中61.47%的被调查者认为形势很好或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另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向好,但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忽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见,当前部分大学生党员能够客观看待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并不盲目。

图4 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同现状

(5)大学生党员普遍认同中国共产党党性、宗旨、党规、党纪、党的作风等先进性文化要求,同时对部分党员思想认识、党员队伍素质、党员领导干部在履行党员职责过程中对党的先进性文化的污化现象不认同。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中39.4%认为党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37.6%认为党员思想不先进,27.5%认为党员干部脱离群众,17.4%认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由此可见,强化大学生党内政治文化认同度,势必还需要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员思想教育,把好党员发展质量关切实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建设和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图5 大学生党员对体现党的性质的文化建设现状认同现状

(二)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整体认同度较高,但仍存在不认同或不明确表达认同的现象。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党员中82.57%对当前党内政治文化持有十分认同,并能够积极践行的态度,同时12.84%的被调查者持一般认同态度,原因在于他们认目前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仍具有不尽如人意之处。2.75%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并不认同党内政治文化,之所以入党是因个人发展需要,另有1.83%的被调查者针对“您对当前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程度”的回答选择了“其他”,表明个别大学生党员不愿意明确表达到当前党内政治文化的态度。

图6 大学生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整体认同情况

(2)大学生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认知层面上的认同多于践行层面的认同。如前所述,大学生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不仅包含在认知和情感层面,而且包括行为层面,而对党内政治文化自觉践行才是真正的认同。正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方法论指导的调查结果便表明,尽管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但是能够做到经常性主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讨论的却仅刚过半数。此外,大学生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整体认同情况表明,超过95%的被调查者对党内政治文化持认同态度,但是在被问及“如果大学毕业后您有一个机会到基层服务成为一名村官”时,却只有78%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

(3)大学生党员对当前党内政治文化的不认同主要受到大学生党员认识不够、觉悟不高和党内政治文化及其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负向因素双重因素影响。就大学生党员主观认知和自身觉悟来看,前述调查中2.75%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不认同党内政治文化的,其入党动机在于组织上入党对个人发展有帮助;56%的被调查者认为党员吃亏,个人权利得不到保证,而且很受约束。客观层面来看,党内政治文化及其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负向因素主要体现在部分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性质、宗旨、纪律、规范、作风等要求践行不当所带来的不良风气,譬如12.8%的被调查者认为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且令人失望,可见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了反腐败工作,2013年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会议上,习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惩治腐败决不能放松,首次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党内腐败现象“零容忍”,但反腐工作仍在路上,尤其是腐败现象对党内及整个社会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更需要长时间消解。

三、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的强化基本路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党内政治文化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强化的基本路径也必须从党内政治文化自身建设和大学生党员教育主客观两个层面加以思考,形成理论思路和实践方案,以指导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度。

(一)以五维度内涵为基点,将党内政治文化内涵建设作为强化的根本路径

从党内政治文化的五维度内涵来看,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又需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精华,还需要不断完善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具体说来,其一,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以思想建设为基础,立足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蕴含的党建理论,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源泉。其二,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不断从不同时期的先进文化中汲取能量,即必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忠报国和仁者爱人等优秀品格,以提升党员同志的精神境界;必须秉承革命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等红色文化基因,以坚定党员同志的理想信念;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增加党员同志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3]。其三,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制度文化源泉,为党员同志在实践中切实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严守党的纪律,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员义务提供制度遵循。对于高校而言,可通过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课的主渠道作用,开设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的选修课、专题讲座,鼓励、支持和指导以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先进文化为主要目的学生社团建设,定期在学生党支部开展先进文化宣传、宣讲、研讨活动,开展中华文化、党的理论相关图书阅读月等具体活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增加大学生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感。

(二)以党员发展教育为着力点,将提高党员的认识觉悟作为强化的必要路径

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必须源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正向本质、内涵发展和自身优化,但也必须将大学生党员的主观态度和自觉践行作为根本落脚点。因此,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提高自身认识和觉语是必要的强化路径。首先,高校必须严把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目前仍有个别学生在入党动机上存在主观表达和实际意图之间的差异,他们将共产主义理想挂在嘴边,但实际上将组织入党作为个人发展的助力,所以十分有必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党员发展和培养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使命和自身觉悟水平,切实做到对党言行一致,敢于担当,并将学生对党的性质、宗旨,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的切实、长期实践作为辨别学生入党动机单纯性,确定发展对象的重要标准。其次,倡导坚持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这一命题,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进一步明确了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围绕新时代党的理论的新发展和共产党人价值要求,定期分专题开展学习、交流、研讨和实践活动,切实在大学生党员之间营造价值观学习践行的浓厚氛围,提升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判断力和践行力。其三,高校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教工党员务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积极树立良好形象,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党员,逐渐遏止党内残存的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等歪风邪气,官本位、关系学等腐朽政治文化,纯洁党内政治有文化生态,还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文化正能量,在避免大学生和学生党员误将党内个别“老虎”、“苍蝇”的行为视为党内政治文化组成部分的同时,有效增强大学生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