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县报记者”的“农民情结”

2018-12-12 05:43陆荣春张宣
武汉广播影视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射阳射阳县盐城市

陆荣春 张宣

今年秋分时节,是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 有一位满怀“农民情结” 的县报记者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多年,以报道农民声音为己任,虽年已过半百,但他仍关注三农问题,用职业精神诠释“三农情结”。

这位记者就是江苏省盐城市射阳日报记者部主任张学法。多年前他通过盐城市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得中级职称——记者;因实绩突出,今年他又被推荐参评副高职称——主任记者。这在全市县级单位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中比较少见。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张学法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做了6年农民,爱收听广播的他开始尝试自己把身边事写成稿件投给广播站,稿件多次录用后张学法开始对写作感兴趣,机缘巧合下,他应聘到射阳县粮食局工作,也开始自己的新闻从业之路。

1992年秋天,张学法下乡了解农民收粮情况,但他发现农民们收获的都是“失望”和“痛苦”,特别是种粮的农民,没有尝到丰收的甜果,一年辛苦换来的是亏本的苦涩,有的农户秋播时竟然抛荒弃种。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农民出身的张学法深知农民种地的艰辛,他意识到自己必须为农民做些什么,张学法立即赶往几个村庄了解收粮情况,他采访了农户、粮管所、村干部,了解到农民弃耕的主要原因,一气呵成写成稿件《射阳粮农为何大抛荒》,该文章刊登在《农民日报》头版头条。稿件见报后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盐城市委当即派来调查组实地调研,随后,盐城市县领导认真研究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召开会议,要求各乡镇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土地抛荒的问题。到了当年12月初,抛荒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县对农民负担问题进行了整理和整顿。

那时的张学法感受到,农民的利益大如天,作为记者要有敢说真话的勇气,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农民的利益就要仗义直言。

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他交出一份“农民权益考察报告”

关注农业品牌,他与射阳大米18年的“爱情长跑”

2003年,射阳县大米协会在上海举行了“射阳大米”品尝会。“射阳大米”之所以拥有独特的食味口感,是源自“气候环境独特、水土资源丰富、栽培技术先进”。“射阳大米,天地人合一,江苏一绝”的宣传语让久居射阳的张学法眼前一亮,他敏锐地意识到“射阳大米”独特的食味口感,品尝会上的啧啧称赞、上海市民抢购“射阳大米”的热情,或许能为射阳的稻米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当时在现场采访的张学法连夜奋战写出了现场特写《大米品尝会》,第二天在《人民日报》见报。不止于此,他开始三天两头往射阳大米协会跑,一个个关于“射阳大米”生产、销售、打假、创牌的消息、通讯不断见诸报端,为“射阳大米”品牌的创建和“射阳大米”市场的开拓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张学法采访留守儿童

他紧盯“射阳大米”的品牌创建和产业的发展,这一盯就是18年,写出200多篇“射阳大米”创牌消息和通讯,使射阳大米这个品牌在江沪两地产生了巨大影响。“射阳大米”先后取得江苏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盐城市知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认定;在农业部主导的农产品品牌大会上获得“2011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9年获得上海食用农产品“十大畅销品牌”称号;获得首届“江苏品牌紫金奖·25年最具成长力品牌,2010最具品牌保护案例奖”;被中粮协评为全国“放心米”,荣获中国粮油榜“十佳粮食地理品牌”。“射阳大米”从卖难到畅销,从28万亩到突破百万亩,从卖原料到销售,从不赚钱到增收益,形成了60万吨产销量,30亿元产值的群体,成为省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射阳大米协会张昌礼曾表示,“射阳大米”品牌价值达到185亿,张学法的宣传功不可没。

他热衷于做“农村革命”的记录者

2016年,由射阳创造的“联耕联种”模式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射阳农民的“小创造”,确是土地耕种模式的“大创新”。

而这个创新刚刚露出尖尖角就被张学法敏锐的捕捉到,“嚼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趟别人趟过的路没筋道”这两句话经常挂在他的嘴边。他感到“联耕联种”这一新型的生产关系形成的重大意义绝不亚于当初的“分田到户”,张学法赶紧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很快,射阳县推行联耕联种的新闻稿出现在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人民网等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和重要网站上。此稿获得2014年度江苏省县、市新闻中心系统好新闻评比(消息类)一等奖。

2013年岁末,获知射阳联耕联种荣获2013年全国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奖的消息后,张学法又连夜与正在外地出差的当地农委主任联系采访获奖的过程,写稿完成已是凌晨三点了。此稿刊登后,又被多家网站转载。

“吃得起苦,更要耐得清苦”,这是新闻工作特殊性决定的。多年来,张学法数九寒冬时进村入户、报道新春佳节农村农民的新变化。因为赶稿子,常年的饮食无规律使自己患上了胃病,但每次都克服困难,只为对得住自己内心深处的“三农情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年,他参与采写的外宣作品——农村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父母“亲子连线”的报道,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农村这片土地,我生于斯,长于斯。我一直关注三农问题,这种情节与生俱来。”张学法说道。虽定居射阳县城且年过半百,但他仍不定时的开车下乡,看看村里的晒谷场,走进农居感受农民生活剧变。中华崛起农为本,张学法表示,将一直把做好三农宣传报道工作作为一个记者的责任,不忘初心,为乡村振兴鼓与呼。

猜你喜欢
射阳射阳县盐城市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盐城市开展重点钢铁企业全面体检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射阳:以侨为桥汇聚侨心侨力
射阳县蚕桑业“十四五”发展思考
射阳:“一带一路”上演绎别样精彩
Bike-to-Work Day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