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治疗胆囊息肉中的价值研究

2019-01-05 19:57张大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息肉胆囊微创

张大伟

胆囊息肉是消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是胆囊壁向胆腔内出现息肉样隆起的一种病变,它与营养不均衡,胆汁分泌障碍有关,在胆囊炎愈合不佳时也易出现。患者常有腹痛消化不良及食欲不振等症状,胆囊息肉存在较高的病变率,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变风险。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对胆囊的功能认识的深入,临床出现了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手术,本院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入院治疗的102例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了微创内镜保胆囊取息肉手术和腹腔镜胆囊息肉切除手术,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治疗的102例胆囊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经CT、彩超确诊为胆囊息肉, 直径0.7~1.7 cm, 大部分患者有上腹不适、食欲减轻的症状;患者无严重肝、肾、心、肺功能疾病, 无急性胆囊炎症, 无上腹部手术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与腹腔镜组, 每组51例。微创组中男29例, 女22例;年龄 27~67 岁 , 平均年龄 (42.70±8.18)岁 ;病程 2~8年 , 平均病程(3.25±1.63)年;单发息肉35例, 多发息肉16例。腹腔镜组中男27例, 女24例;年龄26~71岁, 平均年龄(43.17±9.28)岁 , 病程 1.5~7.0年 , 平均病程 (3.62±1.24)年 ;单发息肉37例, 多发息肉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微创组 患者采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 在脐下缘做一横切口建立人工气腹, 压力为10~15 mm Hg(1 mm Hg=0.133 kPa), 置入腹腔镜观察胆囊及周围情况, 在腹腔镜引导下在右肋边缘下做2~3 cm长斜切口,逐层切开, 分离肌层, 用鼠齿钳穿透腹膜提起胆囊底, 再打开腹膜把胆囊提至切口处, 用4根牵引线实施缝合, 至胆囊无血管区的浆肌层, 将胆囊底切开, 吸出胆汁, 插入胆道镜,探查胆囊, 注入生理盐水冲洗, 待冲洗液清亮后停止冲洗,检查胆囊腔和胆囊管开口, 对胆囊息肉根部电凝后, 用活检钳对息肉蒂根部进行夹持并摘除, 反复冲洗胆囊, 直至止血,后连续外翻缝合胆囊底部, 将胆囊放置于腹腔内, 再次注入CO2, 用腹腔镜探查, 吸除腹腔内积液, 撤出腹腔镜, 排出腹腔气体, 缝合。

1.2.2 腹腔镜组 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 脐下缘做一切口, 置入10 mm套管针, 建立人工气腹, 腹腔镜置入, 探查胆囊及周围, 于右锁骨中线, 右右腋前线肋缘下2 mm, 剑突下作切口, 将套管针, 操作器械置入, 将胆囊及腹腔分离, 提起胆囊切除, 如胆囊部位不清楚,应先剥离胆囊再切除, 若壶腹膨大, 对三角区钝性分离, 提升壶腹再切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2]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8.17±7.17)min、(10.10±2.17)ml、(15.92±3.49)h、(1.61±0.39)d、(5.10±0.78)d;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65.19±7.86)min、(16.51±2.17)ml、(29.72±5.13)h、(3.76±0.57)d、(8.96±1.37)d;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腹腔镜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微创组患者治疗显效28例,有效21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腹腔镜组患者治疗显效19例, 有效20例, 无效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微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腹腔镜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微创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例, 腹泻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7.8%;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4例, 腹泻4例, 反流性胃炎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腔镜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囊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囊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可储存浓缩胆汁,分泌黏液排空胆汁,胆囊切除后虽然能够彻底解决胆囊疾病问题,但术后患者可出现腹泻、反流性胃炎、消化不良的并发症[3-5];术中可能损伤胆道,术后胆总管扩张,易出现胆总管结石等。采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手术,可保留胆囊功能,能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还能通过病理检查及时发现恶性病变及时处理[6-10]。

本院对102例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腹腔镜组,分别应用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腹腔镜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手术效果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息肉胆囊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