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调节辅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2019-01-05 19:57祖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卡韦脾脏内径

祖颖

病毒性乙肝属于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与肝硬化及肝癌具有密切联系。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可形成肝硬化,对疾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如何逆转及防止肝纤维化,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该疾病患者通常合并肠道菌群紊乱,内毒素持续吸收,造成患者病情加重[1,2]。在本次研究中,将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用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2018年收治的10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治患者(Child-Pugh评分≤8分),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22~65 岁 ,平均年龄 (49.96±3.58)岁 ,病程 1~10 年 ,平均病程 (6.66±4.26)年;对照组男 30 例 ,女 21 例 ,年龄 20~64 岁 ,平均年龄 (49.84±3.59)岁 ,病程 1~12 年 ,平均病程 (6.69±4.2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及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①恩替卡韦过敏患者;②哺乳期或者孕妇;③近14 d内服用过抗生素药物患者;④合并肝性脑病Ⅱ度以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患者;⑤ 具有精神疾病患者;⑥ 伴有胃肠道、肺、肾、心严重原发病患者;⑦非乙肝病毒造成的肝硬化患者。纳入标准:①彩超或CT明确诊断肝硬化的初治患者;②经胃镜检查显示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显露;③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04copies/ml;④血清白蛋白(ALB)<35 g/L;⑤ TBIL>34.20 μmol/L,ALT>70 U/L ;⑥年龄在 18~65 周岁 ;⑦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江苏正大天晴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00019)进行治疗,1次/d,0.5 mg/次,睡前口服(前后2 h避免进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微生态制剂药物为枯草杆菌肠球菌胶囊(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S20030087),口服,2次/d,500 mg/次,治疗时间为6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系统监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腹胀、厌食、乏力等症状。使用化学发光法监测患者肝纤维化4项血清水平,Ⅳ-C、PC-Ⅲ、LN、HA,使用贝克曼AU-680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TBIL、AST、ALT指标;使用美国GE公司Voluson 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腹部彩超。

FIBROSCAN: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仪购自法国ECHOSENS公司,患者取仰卧位,右臂上抬置于头部以充分暴露肋问隙,检测区域为右侧腋前线第7、8、9肋间隙,连续多次检测,要求成功得到10次检测数据,成功率在>60%,取检测值中位数为最终测定结果,并以LSM表示。CT: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 CT扫描机。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TBIL为 (53.89±12.41)μmol/L,AST 为 (140.36±17.95)U/L,ALT为(124.45±34.52)U/L;观察组治疗后TBIL为(23.14±5.74)μmol/L,AST为(33.75±7.26)U/L,ALT为(33.15±10.69)U/L。对照组治疗前TBIL为(53.66±12.36)μmol/L,AST为(138.58±18.77)U/L,ALT为(120.38±38.44)U/L;对照组治疗后 TBIL为 (26.46±5.99)μmol/L,AST 为 (40.87±11.02)U/L,ALT 为(37.95±10.54)U/L。治疗前 ,两组 TBIL、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AST、ALT优于治疗前,观察组TBIL、AST、ALT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症状改善状况比较 观察组乏力改善46例、腹胀改善44例、厌食改善43例,均高于对照组的28例、26例、2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HA 为 (277.96±37.6)ng/ml,LN 为 (165.23±54.13)ng/ml,PC-Ⅲ为 (17.36±4.93)ng/ml,Ⅳ-C 均 (125.46±26.65)ng/ml;治疗后HA 为 (106.12±28.11)ng/ml,LN 为 (95.13±14.22)ng/ml,PC-Ⅲ为 (12.02±2.10)ng/ml,Ⅳ-C 为 (89.77±11.20)ng/ml;对照组治疗前 HA 为 (272.16±41.02)ng/ml,LN 为 (159.73±29.15)ng/ml,PC-Ⅲ为 (17.45±2.22)ng/ml,Ⅳ-C 为 (127.66±34.12)ng/ml;治疗后 HA 为 (162.03±33.02)ng/ml,LN 为 (124.21±25.33)ng/ml,PC-Ⅲ为 (15.23±2.44)ng/ml,Ⅳ-C 为 (102.33±27.46)ng/ml。治疗前,两组各项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纤维化指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各项纤维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腹部彩超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脾脏厚度为 (48.63±4.11)mm,门静脉内径为 (14.23±0.56)mm,治疗后脾脏厚度为(38.61±2.12)mm,门静脉内径为(11.02±0.71)mm。对照组治疗前脾脏厚度为(48.31±3.16)mm,门静脉内径为(14.70±0.86)mm;治疗后脾脏厚度为(42.01±4.23)mm,门静脉内径为(12.33±0.14)mm。治疗前,两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优于治疗前,观察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观察组治疗前后TE值情况 观察组治疗前TE值为12~15 ms,治疗后 TE 值为 8~10 ms。

3 讨论

乙肝病毒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重视,尽管现在使用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患者乙肝病毒感染,但经济状况不发达地区患病人数依然较多。乙肝病毒能够造成患者肝细胞损伤,是我国人群产生肝癌及肝硬化的最主要因素[3-5]。

乙肝病毒持续复制 ,能够引起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造成淋巴细胞在清除病毒过程中,对其肝细胞造成间接损害,肝内产生炎症,进而致使肝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硬化。当前治疗乙肝患者主要是清除病毒或者对其进行持久抑制,肝硬化患者特别是失代偿期患者失去最佳干扰素治疗机会,只能使用核苷类抗病毒治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迅速抑制病毒合成、毒性较低,服用方便,已经成为治疗乙肝病毒的首选药物[6,7]。恩替卡韦具有变异率低、起效快的特点,可有效抑制HBV-DNA多聚酶,抑制病毒复制,阻止合成病毒核酸 ,降低患者肝组织炎症[8]。

肠道菌群属于动态变化、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体,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遭受到损坏之后,可经肠-肝轴减少肠道蠕动及血供因素,改变患者胆汁分泌,造成肠道菌群失衡并破坏肠道黏膜。肝硬化患者,体内肠杆菌科细菌会迅速增多,血浆内毒素水平越高,肠杆菌科细菌数量越多,肠杆菌科细菌过度繁殖,会造成患者体内大量毒素进入肠腔,抑制肠上皮细胞合成蛋白质,造成肠道屏障受损,进行造成肠道菌群失衡及细菌移位[9,10],菌群失调会造成肠道杆菌科细菌异常繁殖,造成恶性循环。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BIL、AST、AL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乏力改善、腹胀改善、厌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HA、LN、PC-Ⅲ、Ⅳ-C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充分表明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乙肝后肝硬化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使用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卡韦脾脏内径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构建德阳地区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研究#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如何预防胃癌手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