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人Colles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9-01-05 19:57关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夹板桡骨石膏

关喆

Colles骨折指桡骨下端骨松质骨折,多因暴力所致,作为人体最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10%,多为粉碎型骨折,易破坏关节面,以剧痛、肿胀、银叉状畸形、枪刺状畸形为典型症状体征,常伴有肩、肘关节挫伤,无移位Colles骨折中立位石膏托固定4周即可,移位者可给予闭合复位或外固定治疗,石膏固定术作为Colles骨折患者常有治疗方案,可有效固定患肢,控制炎症,但在实际使用时常因石膏固定过紧、压力不均、患肢皮肤不洁导致静脉回流及动脉供血障碍、压疮及化脓性皮肤炎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及患肢恢复。小夹板固定因合理构型和力学优势加之贯彻功能活动原则,可保持患肢相对稳定性,促进骨痂形成,利于患肢功能恢复及塑形。为更好地改善患肢血运,医者推荐患者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时给予三黄散外敷,可清热泻火、燥湿止痢,改善软组织损伤及患肢血运。本文旨在探析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人Colles骨折的疗效,以期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2例中老年Colles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男19例 ,女 12例 ;年龄 54~81岁 ,平均年龄 (72.4±3.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72.6±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领导及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遵医性差、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选择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患者术中取平卧位,行臂丛神经麻醉,麻醉起效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适宜手术切口,充分暴露患肢及骨折关节面,复位骨折髓端和关节面,检查无误后涂抹三黄散:大黄50 g、黄连(去须)25 g、黄芩(去皮)25 g,研磨至粉沫加95%酒精调至糊状,均于涂抹于纱布上贴敷于损伤部位,使用纸压垫外固定,用绷带制成平压板由近排腕骨折至前臂固定包扎,捆绑束带时注意用力均匀,保证束带在夹板上可不费力上下推移1 cm,于断端桡骨侧放置U型压垫,之后于牵引状态下放置小夹板,借助布条捆扎固定,夹板位置应保持在前臂1/3处,桡侧或背侧夹板需过腕关节,患者保持屈肘90°,轻度屈腕尺偏位或中立位并用三角巾固定。

对照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患者于复位牵引后选择管形石膏于腕关节进行固定,确定石膏近端达前臂1/3处,远端达掌指关节,将腕关节固定于轻度屈腕尺偏位或中立位,维持石膏固定位置直至石膏凝固,患者转运至病房后适当抬高患肢,注意保暖。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痊愈:X线摄影检查见骨折愈合, 桡骨下端关节面与尺侧倾斜度恢复至20~25°, 关节面掌侧倾斜角度恢复至10~15°, 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且无疼痛感;显效:骨折愈合, 桡骨下端关节面与尺侧倾斜度为15~19°, 关节面掌侧倾斜角度恢复至5~9°,偶有疼痛感, 但未见患肢畸形问题;有效:桡骨下端关节面与尺侧倾斜度为5~14°, 关节面掌侧倾斜角度<5°, 出现患肢移位及活动受限问题;无效, 桡骨下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度和关节面掌侧倾斜角度消失, 患肢畸形愈合, 出现持续性疼痛感[1]。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术后并发症包括骨折患肢移位、神经血管受压、患肢肿胀、活动受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29/31);对照组治疗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4.2%(23/31)。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92,P=0.038<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患肢肿胀问题,并发症发生率为3.2%(1/31);对照组术后发生患肢移位1例、神经血管受压1例、患肢肿胀3例、活动受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0.05)。

3 讨论

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是桡骨远端骨折(骨折)两大高发群体,青少年患者发病常与户外活动和骨骼发育有关,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中老年患者则为骨质疏松和低能跌伤所致,多因平地跌倒后手掌撑地,腕关节处于背伸或前臂内旋位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处引发骨折,患者多出现腕部剧痛、肿胀及活动受限问题,极易并发尺骨茎突骨折、三角纤维软骨盘撕裂,增加患者病痛,降低其生活品质。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加快,致使中老年人Colles骨折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调查发现[2]:中老年人Colles骨折发病率占急诊骨折患者17%,其中关节内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25%,临床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手术治疗为主,医生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治疗方案,患肢固定作为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石膏和夹板固定均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医者对其疗效尚有异议。作者于研究中发现石膏固定常导致关节僵硬问题,即使后期接受康复锻炼仍会因固定时间过长出现关节无法伸直或弯曲等不良现象。早在晋代葛洪便于《肘后救卒方》中提及竹片固定骨折,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之医疗技术日渐完善,为保证固定效果和患肢血液循环,医者改进小夹板外固定方法,现小夹板多由柳木、彬木块、棉垫、棉布组成,医者从肢体生理功能出发,借助扎带约束夹板,运用压垫减少或防治骨折断端效应力,利用肢体肌肉自身收缩活动产生的内在动力恢复患肢内部动力平衡,当下小夹板固定适用于肱骨、胫腓骨、桡骨远端、踝关节等骨折治疗中,但治疗期间需注意抬高患肢,以促进肢体肿胀消退,改善血液循环,防治患肢肿胀及压迫性溃疡。为加速患者病情好转,促进骨痂愈合,化瘀祛肿,医生多在为中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提供小夹板固定治疗时外敷中药,借助药效营造良好生理环境,从而促进患肢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三黄散出自《普济本事方》卷五,由大黄、黄连和黄芩组成,大黄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炎抗菌、调节血液循环的效用;黄芩不仅能泻实火、除湿热、止血,还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综合三种药物可最大程度发挥该药方清热、凉血、解毒、抗病毒、抑菌、灭菌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29/31),高于对照组的 74.2%(23/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92,P=0.038<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31),低于对照组的 19.4%(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6,P=0.045<0.05)。即中老年Colles骨折患者采用三黄散外敷+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安全可靠,具有借鉴意义。饶科峰等[3]学者于研究中指出三黄散外敷+小夹板联合治疗可加速中老年患者症状好转,提高临床疗效,便于其早期功能恢复,但忽视石膏或夹板固定治疗不良反应。医生在为患者实施小夹板固定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状态,谨防供血不足或静脉血瘀滞,以规避并发症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不利影响。此外,应重视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屈伸锻炼,肘关节活动,充分发挥肌肉对血液循环的“水泵”作用,以加速肿胀消除,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预防关节粘连,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4-6]。

综上所述,三黄散外敷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人Colles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夹板桡骨石膏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湖北拟立法推动磷石膏污染防治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石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