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护理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019-01-05 19:57徐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研究组

徐娜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脑部血管毫无预兆的出现破裂,导致其血管出现阻塞,大脑内部的血运受阻,造成脑组织受到损伤,引起脑部病变[1]。脑卒中会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肢体功能损伤,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也是恢复速度最慢的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是因为颈内动脉、椎动脉出现闭塞、狭窄,造成其出现缺血性脑卒中[2]。本文探究延伸护理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并接受治疗的106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依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比组(55例)。对比组有男45例,女10例;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为(36.1±4.8)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0例、出血性脑卒中25例。研究组男36例,女15例;年龄34~49岁,平均年龄为(35.6±4.5)岁;其中有缺血性脑卒中35例、出血性脑卒中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获得准许。全部患者及其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实施出院常规指导干预:①责任护士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②指导其合理饮食, 注意饮食影响的均衡性;③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方式;④告知患者要按时服药, 依照医嘱进行用药, 告知患者要定期回医院进行检查,关注其疾病变化情况, 制定下一步的恢复计划。

1.2.2 研究组 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①首先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 将其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记录清晰, 记录其疾病恢复的进程;②进行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在出院后, 要定时定量服药, 明确其坚持服药的重要性,预防其疾病再次发作;③开展康复运动, 明确其进行后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意义, 并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锻炼的方式, 以保证患者的身体质量的稳定, 因患者个人疾病状况不同, 制定符合患者的康复计划, 并坚持按照计划去实施。④饮食生活指导, 告知患者多食用一系列的富含蛋白、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进行规律饮食, 严明禁止暴饮暴食, 指导患者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吸烟、喝酒的患者要进行有效的改进, 减少其对身体的刺激性;⑤患者的并发症预防, 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 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轻微抬腿、屈膝等简单的功能锻炼, 家属帮助其按摩双下肢, 预防血栓、压疮的发生,防止不经常活动而出现的肢体僵硬现象, 及时对患者进行清洁, 保持其皮肤的干净、整洁;⑥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庭随访, 及时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并对其进行指导、健康宣教, 帮助其快速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根据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展开调查,评分项目的类型主要有CF、EF、RF、SF、PF和QL,患者各项目的不同评分和其生活质量水平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CF评分为(82.1±14.5)分,高于对比组的(70.2±1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07,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EF评分为(83.6±15.4)分,高于对比组的(69.8±1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83,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RF评分为(76.5±10.5)分,高于对比组的(63.5±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96,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F评分为 (66.5±8.4)分 ,高于对比组的(53.1±9.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7.576,P<0.05)。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PF的评分为 (75.8±10.6)分 ,高于对比组的 (65.7±1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60,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 QL 为 (84.5±14.8)分 ,高于对比组的 (73.6±14.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815,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1.96%;对比组有2例患者发生感染、2例发生血栓、4例患者出现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394,P<0.05)。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疾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其脱落后,引起动脉出现栓塞现象,造成缺血性脑卒中形成。患者的脑血管内的血栓出血也会引发疾病[3]。在生活中,患者在出现脑卒中的时候,会有一系列的临床体征提前出现;其中突然性的眩晕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患者出现该体征的时候,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恶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严重[4,5]。对于极易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在平常身体检查的时候,要关注其检查结果,一旦出现异样,要及时进行治疗,指导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必要的时候使用降压药进行药物辅助控制。在临床上,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是脑卒中患者临床发病的主要特征,对于种类存在较大差异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依照不同的疾病临床体征开展对症治疗。据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开展有效的预防,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情况[6-8]。高血压疾病是引起脑卒中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在生活中,保持患者的血压稳定,能够降低患者疾病的发生率。在生活中,积极地为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开展一些疾病讲座,能够帮助患者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度,真正地减少、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发病人群中,男性的人数占绝大部分,如不及时进行救治,患者会面临死亡的危险,其中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死亡的例数比较多,脑卒中发生后及时有效的进行救治,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对身体的损伤。

本次研究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CF评分为(82.1±14.5)分,高于对比组的(70.2±1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EF评分为(83.6±15.4)分,高于对比组的(69.8±1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RF评分为(76.5±10.5)分,高于对比组的(63.5±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F评分为(66.5±8.4)分,高于对比组的(53.1±9.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PF的评分为 (75.8±10.6)分,高于对比组的 (65.7±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QL为(84.5±14.8)分 ,高于对比组的 (73.6±14.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6%明显低于对比组的1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延伸护理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显著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改善其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适用于临床上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

综上所述,延伸护理在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并发症的预防有正面的引导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研究组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