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柔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2019-01-08 11:12张姗姗全日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桂枝汤营卫连翘

张姗姗,全日城,麻 柔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9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 topenia,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患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在体内破坏血小板,使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但骨髓里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将ITP定名为“紫癜病”[1],是指血络受伤,血渗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点片状青紫斑块的病症。西药治疗疗效有限,很多病人因为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或长期用药产生耐药而停用。麻柔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治疗紫癜病从“火盛”“气伤”入手,临证收到良效。

1 病因病机

麻柔将紫癜病的中医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急性发作者多因外感热毒、热伏营血导致火盛动血,灼伤脉络,迫血妄行,临床以实证为主,病位多在肺卫,少数在胃、肝,以“火盛”为特点。部分实证病例随病情发展,火热之邪耗气伤阴会转为慢性。慢性紫癜病的病机多为虚、瘀、热3种,因病程较长,久病必肾虚,故以虚证、“气伤”为特点,具体病机为肺脾气虚、脾肾阳虚,病位在肺脾肾和肌肤。在疾病早期多以气虚为主,病情迁延日久损及阳气,临证会见四末不温、怕冷、喜热饮、舌淡胖边齿痕、脉沉等阳气虚损之象。病情反复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以虚为本,以热、瘀为标,多因外感或过劳诱发,如多数病人因慢性感染(慢性上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诱发或加重本病。故麻柔辨证治疗本病以益气健脾、补肾调阴阳为主,兼活血解毒、标本兼治。

2 辨证治疗

2.1 桂枝汤加减

紫癜病慢性期以“气伤”为特点,脾肾阳虚兼见肺脾气虚之象。麻柔抓住脾肾阳虚、肺脾气虚特点,以益气温阳为大法,桂枝汤合四君子汤作为治疗慢性紫癜病基本方,加减运用取得良好疗效。《医方考·血证门第二十一》记载:“叙曰:血营卫气,胥有义焉。阴在内,阳之守也,故曰营。阳在外,阴之卫也,故曰卫。二者易调而不易病,血一不调,则营守乎中者,反出于外而败之。[2]”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顾护肺卫,既有助于紫癜的吸收也有利于扶助正气,抵御外邪侵扰,有一举两得之功;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护气虚之本。咽干咽痒或痛等上呼吸道感染者加蒲公英、金银花、连翘以利咽喉;血小板低崩漏者加地黄、旱莲草、山萸肉滋阴敛营、凉血止血;长期用激素者加封髓丹调剂水火;肾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锁阳、仙灵脾等补肾助阳,临证应用屡获良效。

治疗慢性紫癜病其独到之处在于运用桂枝汤。桂枝汤被张仲景列为众方之首,柯韵伯称为“群方之魁”。《医宗金鉴》云:“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3]”方中桂枝辛温、通阳助卫,芍药酸寒、敛营益阴,生姜辛散,佐桂枝守外,大枣甘缓助芍药济内,甘草甘平走卫而温,入营而滋,调和诸药。本方含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又有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阴阳和则表里皆和,可见桂枝汤不但治疗外感且治杂病。正如徐灵胎所说:“此汤表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

麻柔认为,慢性紫癜发病时人体表现为免疫缺陷与自身免疫共存。免疫缺陷常会使患者体内存在持续感染,而这种慢性感染会使紫癜病复发或加重,故在治疗时需要仔细检查患者有无感染灶。麻柔用桂枝汤治疗紫癜病是以平和之药调理营卫,顺势利导、调整阴阳偏胜,重视重建和恢复人体自身抗病能力,达到“气”之和,求得人体自组织开放性复杂巨系统的“有序”。“调和营卫”主要是“调和阴阳”,意在逐步提高病人抗病能力。同时也通过方中桂枝、姜、枣、甘草等健脾开胃、顾护后天之本,达到调理营卫阴阳目的,使正气充盛,邪气无所停留。正如章虚谷所说:“此方立法,从脾胃以达荣卫,周行一身,融表里,调阴阳,和气血”“故无论外感、内伤,皆可取法以治之”。对于多数难治性紫癜病病人,因病情反复、久病肾虚,故以虚证为主,治疗时多加用益气补肾之品,以达治疗目的。

2.2 半夏泻心汤加减

半夏泻心汤组成分三部分,黄芩、黄连苦降泄热,生姜、半夏辛开散痞,一辛一苦,通降开泄,宣畅气机,而使升降复司。人参、大枣、炙甘草甘补脾胃。本方通过三者配伍,具有寒热共用、苦辛并进、攻补兼施效果,可以调和寒热、辛开苦降、健脾胃补中气,是治疗脾胃虚弱、寒热痞结、升降失司导致胸腹痞满、呕吐、肠鸣下利的代表方,适用于痰热内蕴肠胃、中气不足之“湿热兼虚”证。只要抓住基本病机脾胃呆滞、湿浊中阻,掌握“苔腻”这个临床特点,就可用半夏泻心汤。

临证中麻柔用半夏泻心汤概括起来有两方面,一是典型的中焦“湿热兼虚”证,一般为化疗后出现呕满、不欲食、苔腻或大便稀泻等证,一般效果很好;二是用于紫癜病病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或无感染但有类似症状者。

2.3 黄芪赤风汤加减

黄芪赤风汤原为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方子。原方为:黄芪二两(生),赤芍一钱,防风一钱。原方治瘫腿,又治诸疮诸病。王清任认为此方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瘀,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故有病服之能除疾病,无病服之不生疾病。该方短小精悍,药味精简,补散兼施,配伍严谨,历代医家多遵方旨加味治疗而获效。

麻柔用黄芪赤风汤的辨证要点是气虚血瘀,营卫不和。慢性紫癜病病史迁延日久,多见正气亏虚、血瘀邪滞,针对此病“虚”及“瘀”的特点,临证加减黄芪赤风汤补气活血通络,扶正祛瘀。他认为本方有较强的抗自身免疫作用,对于慢性紫癜病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白血病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过程中,如有自身免疫反应者均可酌情应用。该方之用如此广泛,如《医林改错·黄芪赤风汤》所说:“总书数篇,不能言尽其妙。此方治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4]”

3 典型病案

孙某某,男,8岁,患者因反复出现皮肤紫癜2年来我院门诊。2010年底血常规示血小板减少,骨髓结果回报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129个,伴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板巨核细胞少见,染色体未见异常核型,曾用强的松、环孢素治疗。患者于2012年7月6日来我院门诊治疗,血常规示 WBC6.13×109/L,Hb137 g/L, Plt18×109/L,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来门诊时已停用激素,仍口服环孢素0.5 ml每日2次。症见乏力,咽干,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沉细,咽红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皮肤黏膜未见出血。西医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诊断紫癜病,辨证属脾肾两虚、热毒外犯,治宜补肾健脾、利咽解毒。处方:党参12 g,双花20 g,炒白术10 g,桂枝10 g,土茯苓30 g,锁阳20 g,萆薢20 g,炙甘草10 g,公英30 g,白僵蚕10 g,连翘10 g,生姜10 g,仙灵脾10 g,白芍10 g,大枣40 g,穿山龙30 g, 同时逐渐减停环孢素。2012年8月23日:血象WBC6.02×109/L,Hb120 g/L,Plt22×109/L。近期四肢少量皮疹瘙痒,舌脉同前,原方去僵蚕、连翘加白鲜皮10 g、蝉衣10 g。2012年11月22日,血象WBC5.83×109/L,Hb136 g/L,Plt28×109/L,皮疹减轻仍有皮肤瘙痒,未见出血点,舌质淡红、苔白,原方去连翘、加赤芍10 g、防风10 g、生黄芪10 g、土大黄20 g。2013年3月21日:血象WBC8.67×109/L,Hb144 g/L,Plt24×109/L,原方去僵蚕、连翘、加蝉衣10 g,白鲜皮10 g。2014年1月16日,血象WBC5.5×109/L,Hb142 g/L,Plt54×109/L。患儿日间精神欠佳,纳食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舌边齿痕,苔薄白,上方加巴戟天10 g、菟丝子10 g。2014年7月31日:血象WBC6.56×109/L,Hb141 g/L,Plt63×109/L。患者仍时有四肢皮肤瘙痒,原方去僵蚕、连翘加蝉衣10 g、防风10 g。2015年1月22日复诊:血象WBC4.9×109/L,Hb139 g/L,Plt121×109/L,停药观察。

按:患儿诊断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因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很多都来寻求中医治疗,尤其儿童ITP多因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转而中医治疗。本例患儿病程2年,初诊时血小板数极低,临床表现出乏力伴咽干症状,麻柔以补肾健脾、利咽解毒为主治疗,桂枝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过程中出现风邪外犯、气虚血瘀之象,以黄芪赤风汤加减配伍,补气活血通络、扶正祛瘀,使血小板逐渐上升。本例围绕补肾为中心,针对儿童多伴咽炎加用利咽解毒之品,同时按照患儿舌苔及脉象、临床症状来辨证阴阳寒热正邪虚实,以中医治疗2年余,血小板缓慢上升最后正常。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出,麻柔临证时注重患者整体,通过舌脉及症状辨证加减药物,重视检出及治疗慢性感染病灶且标本兼治。

猜你喜欢
桂枝汤营卫连翘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刘军平:连翘叶“炒”出致富路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