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锁孔入路及超声吸引器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应用

2019-01-09 07:35蓝天才陈春美石松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锁孔脑膜瘤入路

蓝天才,陈春美,石松生

鞍结节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0%,常见于女性,症状以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合并性功能异常、月经紊乱[1-2]。鞍结节脑膜瘤所在位置较深,范围小,周围毗邻结构复杂,手术入路较多,手术难度大[3]。眶上锁孔入路常见,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超声吸引器辅助有助于手术治疗,可保护相关组织。为探讨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器的作用,我们对鞍结节脑膜瘤65例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5例鞍结节脑膜瘤临床资料,其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1例,柳州市中医医院14例。纳入标准:①治疗前均签署了治疗知情同意书;②术前未接受任何治疗;③影像学确诊为鞍结节脑膜瘤。排除标准:①合并视神经损伤、视交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②合并重要脏器疾病、严重传染性疾病等手术禁忌证; ③ 随访资料不全。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5~68(51.47±10.26)岁。接受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器治疗为观察组,共33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5~69(51.44±10.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全身麻醉,仰卧位,头后仰15°。选择鼻翼入路开颅,在耳屏处开孔,根据肿瘤具体位置向不同方向做扩大变化,释放颅内压,暴露肿瘤基底并电凝肿瘤供血动脉后切除肿瘤。

1.2.2 观察组 患者接受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器治疗。术前3 d使用氢化可的松100 mg静脉滴注。患者仰卧位,全身麻醉,旋转及后仰,固定头部,对侧旋转10°~30°,后仰10°~15°,隔离头发,行常规消毒,并铺设消毒巾。眉毛内切孔,长4~5 cm,避免损伤眶上神经、血管,抵达眶轮匝肌表面,向上分离皮肤,做弧形切口至骨膜,开颅,做骨膜游离,切开硬膜,注意牵拉,开放脑池组织,释放脑脊髓液,切除肿瘤,缝合硬膜,关颅。

1.3 评价指标

1.3.1 肿瘤切除效果 根据Simpson手术分级标准[4]评价肿瘤切除效果:Ⅰ级,肿瘤及粘连切除;Ⅱ级,肿瘤全切,粘连硬膜电灼;Ⅲ级,仍有肿瘤残留。有效切除率=(Ⅰ级+Ⅱ级)例数/总例数×100%。

1.3.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应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5]在术前及术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GC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3.3 并发症及生活质量 术前及术后6个月使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进行评价(0~100分),某项评分越高,表示其项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切除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7,P<0.001),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切除效果比较[例(%)]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比较(分,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患者上述8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途径较多,额下入路是常见手术方法[6],虽然手术视野较大,可广泛暴露,但不足之处是有明显额叶牵拉[7],术后容易出现脑脊髓液渗漏。翼入路虽能有效暴露视神经,不易牵拉额叶[8],但难以清除间隙狭窄肿瘤,肿瘤残余较多[9]。眼眶上锁孔入路原理是光线通过1个小颅骨骨窗后加宽[10-11],使颅内深部组织可视。锁孔能最大限度减少大骨窗手术创伤[12],能达到缩短手术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等目的[13]。锁孔手术要求较高,操作精细化[14],有专门的配套器械。超声吸引器是锁孔手术必备辅助器械[15],能准确引导术者寻找最佳手术视野,使得操作者更便于观察与操作,能更好地清除肿瘤。吴国鑫等[16]认为,单纯锁孔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虽能充分暴露颅窝结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更快,但开颅时术者若将开口偏内,可能伤及眶上神经与血管,导致脑脊液渗出。患者眶顶较突出,遮挡术者视线,需磨除眼眶顶,对颅骨造成损伤。超声吸引器辅助锁孔手术则能有效避免上述缺点,超声吸引器能吸取狭窄位置肿瘤,进行减压,辅助术者切除肿瘤,不必磨除颅顶。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较高,提示眶上锁孔入路联合超声吸引器治疗鞍结节脑膜瘤能提高手术疗效,彻底清除肿瘤。观察组患者GCS评分较高,提示眶上锁孔入路联合超声吸引器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可有效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减少神经损伤,有利于痊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说明眶上锁孔入路联合超声吸引器治疗鞍结节脑膜瘤能有效预防感染、脑组织损伤、上消化道出血、脑损伤发生,安全性及可实行性较好。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包括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和精神健康评分均优佳,证实眶上锁孔入路联合超声吸引器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眶上锁孔入路联合超声吸引器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好,能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护患者神经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值得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锁孔脑膜瘤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脑膜瘤组织中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WHOI、II级脑膜瘤MR表现对比研究及病理类型分析
锁孔(外一首)
巧开锈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