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标,依循教材,熔炼真题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复习建议

2019-01-10 19:07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命题课程标准试题

浙江

2016年12月,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推出一份名为《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的试题,自此,浙江省高考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行动总纲领”,这也拉开了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改革的序幕。2017年的高考试题和以往相比,有不少变化:加入了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并把它和词语放在同一个语段当中进行考查;新增了逻辑考点,形式上和仿写相结合。以上内容,在2018年、2019年高考都有延续。

2018年,考查形式上又发生了变化,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为非连续性文本,所选素材包含图表、叙述性材料、论述性材料和说明性材料。四则选文主题统一,材料来源丰富,有外国的论著、中国的调查报告等。这一形式首见于2017年全国卷,其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学习要求”第3点: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命题思路和框架”也有相关表述“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角度多样,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学业质量水平4-2”中也提到“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

2019年,浙江高考在形式上和2018年基本保持一致,最大的变化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变为三则材料,没有图表,原因是第6题考查了流程图。如此说来,浙江卷的命制又暂时进入了稳定期。据此,2020届高考复习应仍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纲领,以苏教版必修教材、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为抓手,以2017年浙江高考模拟题、2017年至2019年三年浙江高考真题以及全国卷三套题和其他省市真题为参考,全面梳理每个考点,细化落实每个知识点,分解吃透每道高考真题,把零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继而通过分析探究把系统知识内化为综合能力。

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紧扣《课程标准》,明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考试命题改革,第十五条即做了明确说明:

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建设,建立命题评估制度,提高命题质量。

该意见不但指出高考命题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且还提出“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等要求。这一要求和《课程标准》一脉相承,《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学习要求”“学业质量”及“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均对高考所考查的知识水平、语文核心素养做出了明确要求。其中,“课程目标”阐述了四大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要求;“学习要求”规定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要求;“学业质量”里有对学业质量的具体描述,其中,水平4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更是明确指出了命题思路和框架,甚至还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大方面指明命题指向。

总之,《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文件,仔细研读并紧扣它来进行全面的复习,方为高考备考的正途。当然,《考试说明》也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形成的,而且浙江省近三年的《考试说明》大同小异,所以它完全可以作为高考复习的行动指南,把《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找到高考复习的最佳方向。

二、依循教材,找助力

浙江高考一贯重视教材内容,近几年更是如此,且不说默写和虚词等考点实打实来自教材,其他试题也总能看到教材的“身影”。如2018年考查“点染”手法、“梦见周公”的含义;2019年考查“叙述上的特征”,“过”“夫子自道”的意思等,均是教材内容的体现。除此之外,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也都是对教材知识的迁移。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可按文本体裁系统梳理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及相关知识点,梳理古代诗文阅读相关知识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文化经典阅读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注意理解和记忆《〈论语〉选读》教材中对原典的解释),梳理教材中的字音、字形、词语等知识,梳理写作尤其是论述文写作的相关知识点,重视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比如,关于写景的方法,就可以细致梳理必修教材《沁园春·长沙》《江南的冬景》等相关篇目以及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场景”话题的相关知识,以求完善知识体系。

三、细梳考点,求突破

教师在梳理考点的时候,要按《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高考题型来进行,要实行“地毯式扫荡”,不留任何知识死角。比如:

1.对字、词、标点、语病、默写的复习要滚动式进行。标点的复习也要重视,语病要熟练掌握六大语病类型及修改的方法,语言文字运用类试题也要在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反复操练,总结规律,尤其要注重在具体语境中去操练。背诵默写不能只停留在记忆的基础上,还必须深入理解其意义、内涵。

2.加强概括归纳(整合信息)能力的训练,这是十分基础的能力,也是较为重要的能力,因为它是一切阅读的基础。

3.要对所有知识进行细化与整合。近年来的高考题,设问方式明确,答题方向清晰,能力考查细致。以古代诗歌阅读主观题为例,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问了“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这些试题都明确指出了诗歌特点及所运用的手法,考生无须在概念上纠结,但又需要能正确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也就是要考查考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一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准确地运用到实践中。所以,在一轮复习阶段,教师很有必要把知识细化,在细化的基础上再进行整合,以求融会贯通。

先说细化。比如描写方法,就要细分为写人的方法、写景的方法、写事的方法等。其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有以下这些:

①比兴手法,比如《氓》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②细节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细节的描写,比如《祝福》中对祥林嫂外貌特别是眼睛的刻画。③烘托渲染,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未出场前,林黛玉母亲及王夫人对贾宝玉性情的介绍;再如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一环境描写对塑造老渔翁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具有烘托渲染的作用。④对比衬托,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这些知识细化好了,2019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就会是一道相对容易的题目了,至少也能有章可循。

再说整合。《课程标准》“命题思路和框架”中要求“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应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命题和阅卷原则”也规定“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这就告诉我们,高考是一种综合性考试,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不但涉及知识能力的迁移,而且涉及知识能力的全面掌握及运用。所以,细化知识后,我们还需要让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也就是让它们融会贯通。

浙江高考历年都有“赏析画线句子”类的题目,所以,接下来,笔者以“赏析”这一考点为例来谈谈知识的整合。要想解答好这一类型的题目,我们需要先掌握赏析的相关维度,赏析的对象不论是句子还是文段,都可以从其所运用的技巧、作用等方面入手。从技巧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语法、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语言特色等四个方面。

其中,语法包括:词语的使用、句式的选用、韵律(节奏、押韵、开合、平仄)的妙用等。词语选用包括:双声词、叠词、成对词语并举(形成对比)、动词(化静为动、将物人格化)等。句式选择又包括:①长短句、整散句;整句有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的特点,散句有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的优势。②感叹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③递进句式,等等。

修辞手法是指高考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其中比喻、比拟、排比手法出现的频率最高。这些修辞方法,都要明了其特点和作用,笔者于此不再赘述。

描写方式则要细分为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动物描写、事物描写等。可参考如下内容掌握:①表现手法(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用典、摹声、衬托等);②动作细节描写;③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相结合;④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等。

从语言特色角度来说,散文、小说、诗歌大同小异,其特点不外乎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简洁细腻、质朴自然(富有地方特色、口语化等)、清新优美、典雅古朴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语句或段落的作用则要结合其所处的位置进行判断,主要包括表情达意(表现情感、体现主旨)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根据其所处位置可分为如下内容:

开篇段: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上下文形成对照,引人入胜。

中间段: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结尾段:深化主旨,寄托作者感情,点明中心,卒章显志,升华主题;照应前文,使文章首尾圆合,回味无穷;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如果能进行整合,就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论是哪种试题、哪种考法,都能迎刃而解。

四、巧练真题,通规律

2004年,浙江省开始单独命题,到2019年,语文一共有16套高考试题,另外还有2019年之前历年所出的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调研卷。2017年,《课程标准》出台,到2019年,全国卷每年3套试题,一共有9套试题,地方卷亦有多套试题,这些试题,就是我们高考复习的最佳练习资料。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可谓五花八门、浩如烟海,如果不精心选择,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其实,语文不像其他学科,不需要“刷题”,而是要精选、精做试题,从高质量的试题中找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如此方能高效备考,所以我们可将近年的高考真题作为“精选”试题来源,进行试做练习。

我们首先需要梳理前文提到的浙江省相关试题,先进行分类汇编,再精研精做、总结规律。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改编全国卷及其他地方卷的试题,使之符合浙江省真题的要求,在改编的过程中,师生也能熟悉各种试题形式。考前一个月,师生可以练一练各种模拟题中的新题型,以便掌握最新动向。

猜你喜欢
命题课程标准试题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