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考试杂志社“优师计划”阶段性成果展示
——“文言文阅读”相关试题选登

2019-01-10 19:07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前锋本题考查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沈攸之字仲达,少孤贫。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①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蛮。追者既失之,录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灵凤答曰:“乐广②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

[注]①流查:竹筏。②乐广:西晋名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字:指人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

C.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族,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族。

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

B.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敌军把布袋装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

C.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

D.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仓曹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

(2)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参考答案】

1.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把握大意,注意“明帝”“殷孝祖”“攸之”“薛常宝”等人称变化,依据整句结构特征来判断“内抚将士”“外谐群帅”的句读。加上标点符号为: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2.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中的“婚姻”指儿女亲家,类似用法有《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3.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听从母亲的劝降”于文无据。

4.(1)沈攸之说:“你们忘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吗?我本来是为了救护国家,怎么能去计较彼此地位的高低。”(“卿”“济”“计”“升降”各1分,句意通畅1分)

(2)各军竞相收取,只有沈攸之、张兴世约束自己的部下,秋毫无犯,其他将领因此称赞他们。(“竞”“收敛”“约”“多”各1分,句意通畅1分)

【文言译文】

沈攸之字仲达,从小父母双亡,生活贫穷。明帝即位,正遇上四方反叛,于是以沈攸之为宁朔将军,率领军队据守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不被众人拥护,沈攸之对内抚慰将士,对外协调将帅,大家都信任他。这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人驻扎在赭圻,殷孝祖率领众军攻打他们,被流箭射中身死,军主范潜率领五百人投降南贼,人心惊慌恐惧,都认为沈攸之应该代替殷孝祖担任统帅。这时建安王刘休仁统领各军人马,得知殷孝祖已死,派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领三千人前往赭圻。沈攸之认为江方兴名位与自己相当,一定不肯屈居己下,而军政不能统一,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于是率领各位军主去拜见江方兴表示推崇敬重,并且安慰鼓励他,江方兴很高兴。沈攸之出来后,各位军主都责怪他。沈攸之说:“你们忘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吗?我本来是为了救护国家,怎么能去计较彼此地位的高低。”第二天早上进军作战,从寅时到午时,在赭圻城外大败贼寇。不久,进号辅国将军,代替殷孝祖来督办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粮食用尽,南贼大帅刘胡驻扎在浓湖,用布袋盛米系在竹筏上和船腹中,装作翻船,顺风流下去,用来向赭圻提供粮食。沈攸之发现了,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船只和竹筏,得到了许多袋米。不久,攻克赭圻。在赭圻、浓湖平定的时候,贼军丢弃了资财,珍贵货物大量堆积,各军竞相收取,只有沈攸之、张兴世约束自己的部下,秋毫无犯,其他将领因此称赞他们。

沈攸之招募有才能有武力的人,随郡人双泰真很有武力,征召他,却不肯来。沈攸之派了二十个人穿上铠甲去捉拿,双泰真射杀了几个人,想回家带着母亲离开,因事情急迫,未能带成,单身逃入蛮地。追拿他的人既然捉不到双泰真,便把他母亲抓走了。双泰真见母亲被抓,于是回来自首,沈攸之不加罪罚,赏赐一万钱,转补队主。

沈攸之晚年好读书,手不释卷,《史记》《汉书》中的史事有很多都熟悉能背诵。攻打郢城时,夜晚遇上风浪,米船沉没了。仓曹参军崔灵凤的女儿嫁给了柳世隆的儿子,沈攸之严厉地对他说:“当前急用军粮,而你却不把此放在心上,难道是因为你是城内柳世隆的亲家吗。”崔灵凤答道:“乐广曾经说过,下官怎么会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沈攸之这才高兴地消解了怒意。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申自然,松江人也。尝为明博士弟子,丰于财。明亡,弃制举业,散家财结客,欲有所为。未发,谋泄,有司捕得之,同坐者六七百人,皆论斩。自然已押赴西市矣,忽有从众中易之者,虽自然亦不自知其故也,于是得逸去。既亡,抵家,而其家人有七十二人,以自然为必死,皆先期缢死。

自然既坐法亡匿,家人又尽死,乃孑身走天下。然善画,以画餬其口,亦足自给。转徙至沛县。会宜兴陈昭大之叔任沛县教谕,昭大从焉。一日,见自然之画于准提庵壁间,昭大善之,叩之庵僧,而识自然。时昭大病气逆,已坐定而疾作,自然进药于昭大,服之愈。昭大德之,归谋于叔,将授自然馆。自然曰:“吾与友十二人,俱不可以俱止,吾将以画售其直,给十二人装,然后从陈子游。”约定即去。去踰月,复诣昭大曰:“彼十二人者,吾悉遣之矣。”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至踰年,而后泫然告昭大曰:“吾家贵贱七十二人,无一生者。吾尝赴西市矣,忽有易我于众中而吾不知脱我于死者之为谁也。吾于明时为博士弟子,丰于财,不忍故主之亡,破产结客,今家破身亡,终不悔。吾名自然,则自然之,不必叩吾之名若讳也。吾为松人,则松人之,不必悉吾之里邑也。”

会昭大以其叔之吏事之淮安,自然有故友居山东,招自然去,不及与昭大别,遗书昭大曰:“吾年已六十余,吾家已无人,吾亦无能为矣。吾卖画得二百金,当之宜兴,就君居以终老。”昭大志之。后一年,昭大之叔罢官归,昭大亦去沛还于宜。后二年,自然自杭城又贻昭大书曰:“吾之友陷大狱,得三千金可免死。吾卖画于杭城,几得半矣。将之金陵,脱吾友于狱,则还就予以遂终老约。”昭大又志之。久之,闻自然所谋脱狱者竟论死,已行刑,自然亦于是日扼腕死。

(节选自《清稗类钞·义侠类》,有删节)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B.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C.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D.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在投融资方案上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放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形成市场融资为主导、政府投资为补充、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投融资格局。在旅游、医疗、教育、停车等社会化产业服务领域,坚持以政策导向引领,社会资本主导参与建设为原则,通过出让特许经营权、第三方付费、使用者付费结合少量政府补助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此类应用的建设力度和速度。利用社会资本的灵活性和企业服务的创新性实现智慧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西市,旧时京城对死刑犯行刑的场所,古文献中“东市”也有此含义。

B.教谕,官职名称,明、清县学的教官,主管文庙祭祀、教诲生员事宜。

C.授自然馆,为宾客安排行馆,这里是指陈昭大要给申自然安置长期居所。

D.脱狱,本义越狱,文中指通过贿赂主审官员来解救犯人脱离刑狱的行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申自然救亡图存,曾经死里逃生。他家资殷富,明亡之后,广疏家财,结纳豪客,事败被捕,赴死时奇迹般被顶替。

B.申自然卖画糊口,因缘际会结友。陈昭大欣赏申自然的画作,又得申自然的救助,对他感恩戴德,从而成为莫逆之交。

C.申自然重友轻财,心中常怀苦悲。与陈昭大交游前,卖画助友人,对家事先是闭口不谈,后是醉酒歌呼,都缘于亡家之痛。

D.申自然屐痕处处,仗义行走天涯。他辗转山东、宜兴、杭城、金陵等地,投访故旧,替友脱狱,义行读来令人慨叹。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发,谋泄,有司捕得之,同坐者六七百人,皆论斩。

(2)吾名自然,则自然之,不必叩吾之名若讳也。

【参考答案】

5.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几踰年”是时间状语,可单独断开,此时可先分析此处为断开的句子,接着分析,若“其事然”前后均断开,该句句意解释不通,故排除A、D两项;“怪之”“询之”中的两个“之”都做宾语,其后应分别断开,排除B项,故选C项。

6.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授馆也指当塾师,文中是指陈昭大感恩申自然救助之德,与担任县教谕的叔叔商量后,想安排他做县学老师。

7.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辗转山东、宜兴、杭城、金陵等地”不准确,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当之宜兴”,到宜兴去与陈昭大会合,只是申自然的一种期许。

8.(1)(救亡行动)没有发动,计谋泄露,官府追捕抓获了他,连同治罪的有六七百人,都被判处了斩刑。(“有司”“坐”“论”各1分,句意2分)

(2)我叫申自然,就自然而然待我,不要问我姓甚名谁。(“自然之”“叩”“名若讳”各1分,句意2分)

【文言译文】

申自然,是松江人。曾经是明朝博士的弟子,财产丰厚。明朝危亡时,(申自然)违背制约发动救国大业,散发家中的财物用来结交门客,想要有所作为。(救亡行动)没有发动,计谋泄露,官府追捕抓获了他,连同治罪的有六七百人,都被判处了斩刑。申自然已经被押往西市,忽然从人群中跑出替换他的人,尽管申自然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于是(他)得以逃逸。(申自然)成功逃跑,到了家里,他家里有七十二口人,以为申自然一定会死,都提前上吊自杀了。

申自然已经被认定犯法逃匿,家人又都死了,他于是孤身一人游走天下。申自然擅长画画,依靠画画糊口谋生,也足以维持生活。转移漂泊来到沛县。恰巧宜兴人陈昭大跟从他的叔叔任沛县教谕,陈昭大跟随(叔叔)。一天,(陈昭大)在准提庵的墙壁上看到申自然的画作,陈昭大认为画得非常好,向庵里的僧人询问,从而结识了申自然。当时陈昭大有呼吸方面的病症,(去找申自然)刚坐好就发病了,申自然便给陈昭大买药,服侍他直到病好。陈昭大认为申自然有德行,回去后便同叔叔商量,想安排(他)做县学老师。申自然回应道:“我和我的十二个朋友,都无法在一起居住,我将会把画直接销售,给那十二个人提供行装,做完这些我才能跟从您。”(他)约定好了这件事便离开了。过去了一个月,(申自然)再次拜访陈昭大说:“那十二个人,我已经让他们都离开了。”陈昭大把他当作宾客来对待,几年间不曾了解他的往事。申自然喜欢喝酒,每次喝酒一定会醉,醉后就会不停地唱歌呼喊,陈昭大对此感到很奇怪,私下问他,他也不回答。等到一年后,(申自然)流着眼泪告诉陈昭大说:“我家里上上下下七十二口人,没有一个活下来。我曾经被押去西市,忽然被人替换出来,但我并不知道是谁把我从死亡线拉了回来。我在明朝的时候是博士的弟子,财产丰厚,不忍心看到故国灭亡,散破家产结交门客,现在我家庭毁灭、身体残破,始终没有后悔。我叫申自然,就自然而然待我,不要问我姓甚名谁。我是松江人,便就是松江人,不必了解我在哪乡哪邑。”

适逢陈昭大因为他叔叔的公事要去淮安,申自然有旧友在山东,让申自然过去,(申自然)来不及同陈昭大告别,留下了书信给陈昭大说:“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我家里已经没人了,我也没有才能作为。我卖画得到了二百金后,我会去宜兴同您会合,在靠近您住处的地方一同过完剩余的日子。”陈昭大同意了。一年后,陈昭大的叔叔解除官职还乡,陈昭大也离开沛县返回宜兴。第二年,申自然从杭城又给陈昭大寄了一封书信写到:“我的好友身陷牢狱,用三千金可以免除死刑。我在杭城卖画,几乎得到了一半。将会前往金陵,把我的好友从牢狱中救出来,就能够前往(宜兴)履行我许下的终老约定。”陈昭大又同意了。很久以后,(陈昭大)听说申自然想方设法解救的犯人竟然被判处死刑,已经行刑了,申自然也在当日激愤悲痛而死。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翰林缺学士,章惇①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雍②。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时任宰相。②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B.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C.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D.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杨修、司马懿等曾担任过曹操主簿。

B.神宗,北宋第六位皇帝,在位重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影响深远,神宗是他的谥号。

C.终制,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守丧三年,服丧期满即为终制,与“服阕”相近。

D.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官职名,秦代始设,西汉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辞,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

(2)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参考答案】

9.D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选项分析】原文标点: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敏”是老吏对钱勰敬畏的原因,故“畏其敏”不可断开,A、C两项错;“戒”后省略“之”,代指不合理的告状人,故“戒(之)无复来”不可断开,B项错,故选D项。

【规律探究】①一个句子谓语成分多为动词、形容词,以此为参照,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判定停顿点,如“畏其敏”“困以事”。②根据标志词断句,包括代词、专有名词、语气助词等,如“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③根据句式标志断句。

10.B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选项分析】神宗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带有“宗”“祖”;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大多带有“帝”“王”。

【知识拓展】文化常识考查主要分为八大类:官职名称、建筑分类、年号谥号庙号、文书称谓、官场礼节、朝廷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等。尤其是谥号庙号、六部分工等易混,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

11.C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选项分析】“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错,应是有人递诉状被钱勰认出字迹,是以前上诉过的,钱勰指出并批评他。

12.(1)经过一个月的审理,一人又来,(钱勰)喊来责问他说:“我原来已经告诫你了,怎么能骗我?”(“阅月”“诘”“安得”各1分,句意2分)

(2)苏轼趁钱勰靠着案卷时送给他诗,钱勰提笔立刻写成作为回报。(“乘”“遗”“操”各1分,句意2分)

【考查角度】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解题分析】文言文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信达雅”。(1)句中重点词有“阅月”“诘”“安得”以及省略部分;(2)句中重点词有“乘”“遗”“操”。

【技巧点拨】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即保留古代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名、年号、度量单位等;“删”,即删掉无须翻译的虚词;“补”,即用双音节词翻译单音节词,补充完整省略成分;“换”,即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调”,即调整句子结构,尤其是倒装句;“变”,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译文】

钱勰,字穆父。五岁时,每天背诵一千字。因恩荫担任尉氏县知县,授任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曾经登记进用次第的簿册,神宗称赞陈襄。陈襄说:“这不是我所能做的,是主簿钱勰做的。”第二天召见(他)陈述政见,将要委任(钱勰)清贵重要的官职。王安石让他的弟弟王安礼来见(钱勰),答应任用钱勰做御史。钱勰推辞说:“家里贫穷,母亲年老,不能远行万里。”制定官制,钱勰正居家守孝。皇帝在左司郎中之格亲自写下钱勰的姓名,等到服丧结束时授予他。(钱勰)奉命出使高丽进行慰问。钱勰入朝请领出使旨意,皇帝说:“高丽喜好文学,又重视士大夫家世,所以选择了您,没有别的原因。”就要求按照吕端旧例出行,凡是馈赠不是本来就有的都没有接受。回来时停留在紫燕岛,高丽国王派两个官吏追送金银器四千两。钱勰说:“在客馆时已经推辞了,现在来干什么?”官吏哭泣着说:“国王有命令,没有完成任务回去就死,况且左番已经接受了。”钱勰说:“左右番各有职守,我只是遵照旧例,你可以死,我不能接受。”最终没有接受。凭着龙图阁待制担任开封府知府。老官吏畏惧他的机敏,想用事使他困窘,引来人们上诉文书至七百件。钱勰当即分析判决,选择不合理的,封上并做记号,告诫不要再来。经过一个月的审理,一人又来,(钱勰)喊来责问他说:“我原来已经告诫你了,怎么能骗我?”那人撒谎说:“没有。”钱勰说:“你以前上诉如此如此,我用某字标记。”打开封口给他看,果然如此,府中上下都很惊诧。宗室、贵戚因此收手,即使丞相府请托,也给他们戴上刑具加以治罪。这样慢慢地被很多人怨恨,出京任越州知州。召入朝廷担任工部、户部侍郎。苏轼趁钱勰靠着案卷时送给他诗,钱勰提笔立刻写成作为回报。苏轼说:“如电一扫公庭诉讼,如回声对答诗筒,是近来没有见过的。”翰林缺学士,章惇多次推荐林希,皇帝却任命了钱勰。(钱勰)因曾经拟写章惇的贬谪文辞,害怕而要求离去。皇帝说:“朕原已知道,不用回避。”(钱勰)曾经在经幄讲学,皇帝留下他,对他说:“台臣论述徐府的事,言辞涉及郑雍。如果郑雍有奏请,一定交付给您用赞扬的诏书安慰他。”不久郑雍的奏章到,钱勰答诏道:“朕察觉此事纯属诬告,力求明辨。”皇帝见了,认为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章惇因此极力排挤诋毁(钱勰),暗中指使全台攻击钱勰。罢免原职担任池州知州,在任上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猜你喜欢
前锋本题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篮球的由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没有弱点的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