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探究

2019-01-11 18:22邹平端
教师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上课时理解能力教学内容

邹平端

(奉新县第一中学,江西宜春 330700)

阅读是读者通过浏览文字而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智力性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应用在语文这一学科中,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提升对生活中事物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展开有策略的阅读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用独特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去解析文章,并展开多样式的训练,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普遍缺失阅读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如何答题和如何提高阅读成绩的层面上,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并不到位。在阅读文章时,学生一般带着问题去看和理解,不仅少了一份欣赏的意趣,而且不能领会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同时在答题时往往会出现错答、漏答等状况。久而久之,不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提高,而且也失去了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学生这种学习情况的出现一部分是由于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熏陶下,其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在上课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低落;同时学生也缺少正确的阅读文章的方法,在看文章时草率而过,所以也造成了看了许多文章,却又记不住任何一篇的“多而少”现象。

(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通常会看不懂或似懂非懂,这不仅出现在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上,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也有类似的情形。如在《故乡》一文阅读时,学生通常只看到较为殷富的杨二嫂顺走了“母亲”的手套、贫穷的闰土带来了家里的特产这一正一反两种性格的人的比较,容易忽略这也是对当时封建社会下富人为富不仁、穷人善良受苦的折射等。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不够,主要还是因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仅缺少相应的阅读技巧,而且不能顺着作者的思路联想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缺少必要的指导,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在答题时不知从哪下手、如何下手,从而得不了高分。

(三)思维不灵活

现阶段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通常会遇到一问三不知的情形,甚至在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时,学生更是显得迷茫,思维僵化,不仅对作者的经历所知甚少,就连文章的原型也一无所知。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使得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极少,也不利于教师对课堂内容的有效展开。出现这种教学状况的原因一部分是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去读或背其他考试不考的东西,这就使得其缺少了在文学上的阅历。另外一部分原因是许多教师在介绍有关背景时一笔带过,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同时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良好的、科学的、合理的以及高效率的课外阅读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先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持续有趣的教学情景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以趣味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文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在上课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网络资源,添加相关的视频资料或网页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眼界和阅读量,并利用文字、图片、符号和图表等视觉材料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其次,教师要使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去看文章,使其充分理解和享受文章的美感或情节的紧凑感,并利用趣味性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以及对文章进行初步解析,最后再和教师进行探讨。此外,教师在讲课本内容时也必须讲出“情趣”,利用紧张的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意境。同时教师可定期在班里举办以文章取材、立意和布局为主题的辩论赛或演讲赛,促使学生阅读好的书籍,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去阅读优秀文章,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学生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对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一些阅读技巧,如怎样能快速地抓住文章中心思想,怎样有效采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等。在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针对课文以学生的思维方式设置多角度的话题和提示语,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在上课时要通过对教学内容有策略的展开,间接或直接地定期训练学生记忆、理解、概括和抽象等非智力因素,并利用不同的文体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一些不重要的句子可进行跳读、默读、浏览以及快速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等,也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训练学生对阅读方法的熟练程度。在课后教师也可举办一些教学活动来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如以文章取材和立意为主题的演讲赛、三分钟有结构的自我介绍或者以某件事为主题的辩论赛等,在提升其对文章理解能力的同时着重训练学生的表述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像山那样思考》一课教学时,教师要先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以及联系作者的生平、作品和评价性的文章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然后教师可引领学生通读全文,使其体会诗意美和思辨色彩熔于一炉的语言,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文眼,梳理文章脉络,并学习作者是如何突出自己的忧虑意识、如何通过联想向人们展示大自然被破坏后的景象等,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只有学生熟悉了阅读的基础知识,才能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扩大学生阅读量

学生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能只注重质的提升,还必须有量的扩展。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名著或影响力较大的文章,通过积累较多的阅读素材来扩大知识面和陶冶情操。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课文的延伸或铺垫有意识、有方向地给学生渗透一定的文学知识和高效率的阅读方法,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讲出对文章背景、材料以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提高其对文章的认知程度。其次,为提高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教师可提前选一本名著,在上课时先给学生讲述作者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去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感受,必要的时候可挑出一些句子来加深学生感悟。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一些课外阅读作业,可给学生介绍一些能使其形成正确读书价值观和生活观的书籍,并以直接的或间接的书面教育方式给学生心灵启示,提高其思想认识,从而使学生对读书、生活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其语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提升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下语文教学的重点。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要能从阅读兴趣、阅读技巧等方面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有策略的展开,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散。

猜你喜欢
上课时理解能力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往期答案选登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十二星座上课时最像什么动物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康康日记
睡着只需半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