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构建

2019-01-12 16:08农棹菲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歌唱者歌唱家意志

◎农棹菲

歌唱心理及歌唱艺术表现是一门艺术性、思想性与科学性兼备的学科。良好的歌唱需要歌者的演唱技巧、情感抒发及神经中枢深度契合才能完成。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对歌唱训练和表演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一、意志和性格的培养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对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的掌握度,深化其对声乐艺术的感知、审美、创造能力,最终达到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歌唱人才的目的。声乐教学中构建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首先是性格与意志的锻炼。心理学观点表示,人类自觉式的自我行为调节,克服问题,进而达到需求目的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实践中,意志坚强、勇敢泼辣的人登台演唱,能充分发挥演唱水平。歌唱表演需要坚强的意志品格。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在成名之前,他并不因自己唱不上高音而气馁,恰恰相反,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实现自身价值,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因此,坚定的意志行为是克服困难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接触与声乐学习活动相关的事物,培养学习声乐的兴趣爱好,提高适应环境能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这是培养学生意志和性格的重要环节。

二、掌握扎实的声乐基本功

俗话“艺高人胆大”给我们的启示:歌唱者的心理素质训练必须以良好的发声器官训练为基点。一般来说,受过专业训练的歌唱者,通常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歌唱者自信,许多大型声乐比赛中专业歌唱演员更容易脱颖而出。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专业技能,如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归音、舞台表演等,他们会变得自信,从容不迫。因此掌握良好的声乐演唱技巧是增强自信的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了歌唱者的心理。教师应从歌唱基础抓起,逐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最终形成坚定的自信,为构建良好的歌唱心理打下基础。

三、加强心理调控能力

正确的心理调控,是在放松精神的前提下,使与声带肌群处在自然平静中,由人的意志,依据演唱或者训练所需不断调整。正常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演唱时全身心放松,但不松懈;专注度较高,但不紧张;情绪高涨,但不慌乱。这种由心理带动生理的活动状态,在初学声乐时要建立起来。有的学生歌唱基础较好,容易心生自负,主观上不重视自身歌唱的问题;有的学生歌唱基础较弱,一旦遇到挫折易产生悲观,变得自卑,甚至丧失学习信心。

对此,教师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采用转移法、暗示法以及调节法等因材施教。对自负的学生需适时泼“冷水”,采取“良药苦口”,必要时给予严厉批评指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过度自信,要客观看待问题,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对于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正确引导,激发学习热情,树立信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处在被信任和鼓励的情境中,利于形成正向的歌唱心理。

歌唱是自然且复杂的肌肉运动过程,在心理以及生理上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关联。心里有负担则会影响歌唱。大多学生在练习高音时遇到困难,如《父老乡亲》结束长音a2,学生有所顾虑,担心高音上不去,进而出现发声吃力,甚至“破音”情况。可当学生听着歌唱家演唱《父老乡亲》时,情不自禁地跟着他的优美歌声唱起来,竟然把结束句的a2 长音唱得轻松流畅。这是怎样的现象?因为学生听到歌唱家的演唱,被其歌声所感染,激昂的情绪代替了原先的紧张情绪,全身心处于积极状态中,歌唱变得自然轻松,富于激情。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便能充分发挥潜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就对学生的自信心教育极为重视,他提倡学生要保持良好心态,以敢唱、敢干、敢想的思维武装头脑,并指引他们在歌唱实践时,要常常保持积极、稳定以及平衡的心态,进而克服困难,勇攀声乐艺术之巅。

四、增强艺术实践能力

心理活动与演唱实践密切相关。小提琴大师帕尔曼表示:“我要建议你尽可能多地演出,去为任何人演出,举行音乐会或参与其他的舞台艺术实践。演出越多,得益越多。”大师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技能同时,加强舞台艺术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舞台、不同形式的演唱,熟悉舞台灯光、音响、布景、观众等环境和氛围,积累歌唱表演经验,提高应变能力,克服演唱的不良因素,构建良好的歌唱心理,进一步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

结语

良好的歌唱需要演唱者具备健康、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歌唱心理的构建为演唱创造良好的前提,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规律。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充分运用心理调控策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演唱实践中不断磨砺,提高专业素养,再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歌唱者歌唱家意志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小歌唱家
歌唱的基本素养
歌唱家与报晓员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草丛里的歌唱家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