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的微信教育模式对改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就诊延迟意向的效果分析

2019-01-15 04:16胡静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34期
关键词:动机健康教育微信

胡静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的微信教育模式对改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就诊延迟意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80)与B组(n=80),A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B组采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的微信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B组干预后治疗态度与信念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干预后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A组,糖尿病足高危因素评分、就诊延迟意向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的微信教育模式干预可减轻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就诊延迟意向。

【关键词】 糖尿病高危足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微信 健康教育 就诊延迟意向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echat education model 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 on improving delayed intention to see doctor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high-risk foot. Method: 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high-risk foot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Nov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n=80) and group B (n=80).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intervened by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mode, while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intervened by Wechat education mode based on 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health knowledge, treatment belief and attitud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0.05), while the scores of high risk factors and delayed intention to see doctors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0.05). Conclusion: Wechat education model 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layed intention to see doctor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high-risk foot, and it is worth of promoting.

[Key words] Diabetic high-risk foot 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 model Wechat Health education Delayed intention to see do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uzhou City, Fuzhou 344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34.041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以及外周血管病变后对过高机械应力失去感知而导致的足部溃疡、神经病变型骨折、外源细菌感染及Charcot关节病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1]。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来说,除了常规对症治疗外还需要优质护理以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2]。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1992年的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中被Fisher等首次提出,具有科学性及有效性,从而逐渐被应用到临床护理中[3]。微信是当前使用人群最广的通信软件,具有即时性、操作简单、互动性强等优点。因此,本研究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采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的微信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16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依据Gavins DF危险因素加权积分法诊断为高危足[4];有智能手机,且会使用微信。排除标准:精神系统疾病;智力障碍;严重肝肾疾病;造血系统疾病;伴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中途退出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80)与B组(n=80)。该研究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A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使用电话、短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足知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锻炼指导、血糖监测指导、足部护理指导共6个板块,每个月进行1个板块内容的教育,每个板块通过4次短信、2次电话互动进行健康宣教,短信每周1次,电话每2周1次,20 min/次,持续教育6个月。

1.2.2 B组 采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的微信教育模式,由1名内分泌科医师、1名内分泌科护士长、2名糖尿病专科护士、3名高年资护士组成护理管理小组,负责具体护理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所有组员均需参与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护理;由护士长负责建立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在患者出院时指导其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加入微信群。

1.2.2.1 信息阶段 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由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咨询专家并结合临床经验编写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6个板块:糖尿病基础知识(诊断、病因、临床症状等)与糖尿病足知识(病因、临床症状、危险因素等)、药物治疗知识(常用药物、用药原则、副作用等)、饮食方面(食物选择与搭配、盐分摄入量、脂肪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等)、运动方面(运动方式选择、运动时间、运动量、注意事项等)、血糖检测(血糖仪选择、血糖仪使用方法、检测频率等)、足部护理(穴位按摩、中药浴足、注意事项等),每月对1个板块内容进行宣教,方式可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每个板块的内容文字宣教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 000字,图片宣教不少于5次,视频宣教不少于2次。

1.2.2.2 动机干预 动机干预分为5个阶段,在患者出院后第2个月实施。(1)意向前期:通过微信私聊患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对患者的沮丧、担忧等情绪表示理解,同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心理疏导。(2)意向期:通过微信向患者列举本院成功治疗的案例,并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同时讲解自我护理伤口的重要性,增加自我护理意识。(3)准备期:继续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信心,改变其学习态度,发放伤口自我护理操作视频与图片。(4)改变期:指导患者对伤口实施自我护理,并对自我护理状况进行评估,以保证自我护理的有效性。(5)维持期:鼓励患者持续进行自我护理,并肯定其自我护理的效果。

1.2.2.3 行为技巧 通过微信指导患者的行为,通过体验式健康教育提高自身行为技巧,内容包括血糖监测体验教育、运动体验教育、饮食体验教育、用药体验教育、糖尿病足体验教育等,1次/周,20 min/次,共开展4次。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治疗态度与信念 参照高血压疾病治疗态度与信念量表自行设计糖尿病足治疗态度与信念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及出院6个月后的治疗态度与信念,4个维度共21个条目,评分0~105分,评分与治疗态度与信念呈正比[5]。

1.3.2 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及出院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5个维度共11个条目,评分0~35分,评分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呈正比[6-7]。

1.3.3 健康知识水平 采用自行设计糖尿病足健康知识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前及出院6个月后的健康知识水平,共25个条目,评分0~100分,评分与健康知识水平呈正比。

1.3.4 就诊延迟意向 采用自行设计就诊延迟意向调查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前及出院6个月后的就诊延迟意向,该量表共7个条目,评分0~6分,评分与就诊延迟意向呈正比。

1.3.5 糖尿病足高危因素评分 依据Gavins DF危险因素加权积分法自行设计糖尿病足高危因素评分量表,评分0~10分,评分与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A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39~66岁,平均(62.15±4.39)岁;病程1~18年,平均(9.10±2.2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例,高中及中专35例,大专及以上16例。B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42~72岁,平均(62.73±4.15)岁;病程2~19年,平均(9.14±1.7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及中专37例,大专及以上1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干预前和出院6个月后治疗态度与信念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治疗态度与信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院6个月后治疗态度与信念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1。

2.3 两组干预前和出院6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院6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2。

2.4 两组干预前和出院6个月后健康知识、就诊延迟意向、糖尿病足高危因素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健康知识、就诊延迟意向、糖尿病足高危因素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院6个月的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A组,糖尿病足高危因素评分、就诊延迟意向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高危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严重病变,有发生足部溃疡的风险,但还未破溃的糖尿病足[8-10]。当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高危因素时应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避免患者因病情严重而致残[11]。但调查显示,大部分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普遍存在就诊延迟,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患者致残、致死风险增加,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2-14]。IMB是通过对个体实施信息、动机、行为3个方面的干预,促使患者从健康行为转变需要信息、知识到需要转变动机,最终通过行为技巧完成行为转变。微信是集语音、文字、视频于一体的通信软件,通过微信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让患者更直观地获取信息,且可以反复阅读,增加患者的知識量[15-16]。

本研究以微信为载体,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实施基于IMB的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在出院后仍然能够获取到专业的护理知识,并通过动机干预与行为技巧干预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促使患者形成健康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出院6个月后治疗态度与信念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果提示,基于IMB的微信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态度与心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行为[17]。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出院6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果说明,基于IMB的微信教育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动机干预与行为技巧指导,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8]。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出院6个月后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A组,糖尿病足高危因素评分、就诊延迟意向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说明采用IMB微信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促使患者形成健康行为,以减少患者的就诊延迟情况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糖尿病足高危因素,避免糖尿病足发生[19-20]。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的微信教育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改善治疗态度与信念,减轻其就诊延迟意向,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减少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干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玉娟,朱佩玉,穆珍珍.微信互动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9):227-231.

[2]武萍.糖尿病知识微信平台在糖尿病护理延伸服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194-196.

[3]应凤叶,俞伟萍,代甜.信息-动机-行为模式引导以问题为基础护理教学管理措施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998-999.

[4]许丽娴,郭杏容,樊泳芳,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5):48-50.

[5]滕艳娟,罗怡欣,杨玉颖.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和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5):666-671.

[6]赵吉山,曹传友,李太玉,等.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引导癌痛管理措施对基层癌症患者的管理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2):167-169.

[7]高岩,杨瑞玲.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糖尿病足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8):553-555.

[8]许琍文,张力,熊莺,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改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就诊延迟意向的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23):2864-2866.

[9]巫秋霞,苏翠群,刘沛珍.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脑出血术后病人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23):3747-3750.

[10]李洋,贾守梅.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在健康行为促进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2):2056-2059.

[11]欧阳怡,黄欢.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给药装置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0):2265-2268.

[12]熊萍,章玉英,董赟,等.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应用于PICC患者延迟换药问题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17):6-8.

[13]李淑民,韦榕飒,廖金莲,等.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健康教育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8,40(6):719-722.

[14]吴叶,瞿春英.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6):92-94.

[15]周建仪,陈景利,李莹莹,等.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建立及对神经康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40(7):985-989.

[16]郭珊珊.微信联合电话随访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6):1425-1426.

[17]王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院外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9):32-33.

[18]杜春香,姜淑萍,陈晗,等.网络平台结合微信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8):165-166.

[19]王新丽,姚丽,覃艳芳,等.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8,16(33):4197-4199.

[20]许琍文,付阿丹,何婷,等.基于微信公众号构建糖尿病足高危病人交互随访平台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2):27-28.

(收稿日期:2019-06-03) (本文編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动机健康教育微信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微信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凶手的动机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