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与问题探析

2019-01-16 03:19张乐春
山西青年 2019年23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导师

张乐春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在团中央的指导下,“青马工程”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青年不可或缺的载体,各级院校也依托此工程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培训活动。但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因此在“青马工程”的实施中必然有自身的侧重点和特色,研究“青马工程”在高职院校的实施状况,提出应对措施,对强化“青马工程”的实施效果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

(一)选拔机制与学员结构不够合理

“青马工程”的纲领指出,工程的主要培养对象是优秀的学生或学生干部,但是“优秀”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而且一般优秀学生干部都会比优秀学生具有更大的优势。当前各高职院校都有自身的选拔方式,有的采取记名投票,有的是自我推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而能够参与选拔的学生,一般都担任学生干部或社团干部的职务,除干部之外的其他优秀学生,往往在选拔中被忽略,这便是选拔机制不合理导致的,容易造成某些专业和班级中没有一个培养对象,限制了“青马工程”功能的发挥。所以说,“青马工程”在高职院校的实施中选拔制度不够合理,由此导致学员结构不科学,没能形成全方位的培养结构。

(二)培训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因工程已开展数年,“青马工程”的实施在各高职院校已经变成常规工作,这导致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逐渐趋于定型,培训变成例行公事,忽视了培训效果。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往往采用讲座或报告会的形式,邀请领导或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师进行讲解,除此之外,便是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这样的培训形式老套而乏味,缺乏创新意识,学员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激发,更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求。在培训时间上,高职院校往往只进行一次的集中培训,而非持续性培训,注重形式而忽略效果,不利于工程的持续推进。最后,“青马工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三观和思想觉悟,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的“青马工程”培训中,对三观的引导往往是通过填鸭式的灌输理论知识,更像是完成任务一般,尽管学员在学习时能保持有较大的积极性,但这种方式不利于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理解。

(三)实践活动形式化

“青马工程”的实施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部分,过去高职院校常常采用“三下乡”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能在训练中取得实际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出于学员安全和经费的考虑,高职院校逐渐减少了这类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校内实践和素质拓展活动,校内实践主要是在院校内寻找一些岗位作为实习岗位,让培训学员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岗位技术含量较低,学生难以得到有效锻炼。素质拓展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些训练和活动来培养团队意识,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就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并没有太大作用,它无法帮助学生将马克思主义成果运用到实践,无法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总的来说,这两种方式在“青马工程”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青马工程”的预期目标。

(四)考察评价缺乏明确标准

与大部分本科院校相似,在实施“青马工程”时,高职院校一般也采用“导师制”,一个班级或集体共一个导师,导师往往还是本科学历的辅导员,不合理之处在于此,“青马工程”是一项要长期跟踪坚持的工程,而辅导员还需要处理复杂繁重的学生事务,时间与精力有限,无法对每一位“青马工程”的学员做出准确的考核与评价,这使考核评价的结果难以准确反应学员的学习成果,也使得“青马工程”的实施缺少权威性、持续性,培训效果难以达到理想中的目标。

二、提升高职院校“青马工程”效果的策略

(一)优化选拔机制与学员结构

上述所说,“青马工程”的选拔标准主要是落在优秀两个字上,没有统一的选拔标准,那这就完全有建立灵活选拔机制的空间。首先,可以采取党团合作的方式,把入党积极分子纳入考察对象。其次,制定选拔程序的规范条例,尽量做到透明化、公开化,让学生充分了解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参加相应的培训考核,同时推优范围可以扩大,比如,党组织、团组织、社团、班级、网络等推优方式可以结合起来,构建更加完善立体的选拔体系。

其实,“青马工程”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在学习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不应该仅仅将眼光放在优秀学生的身上,更要扩大选拔范围,重点在于学习培训后,学员能否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能否真正发挥正能量。所以,“青马工程”不应该只是一个精英的培养计划,更应该把精英化和大众化结合起来,扩大选拔范围,不仅仅培养精英,更可以做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与方式

首先,就高职院校的“青马工程”培训而言,不能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可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三位一体,相互支撑,在前期的培训中,强化理论知识,在后期创造有利益的熏陶条件,三者组成一个合力,促进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发展完善。

其次,就培训内容而言,应该对僵硬古板的传统培训内容进行理念、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在理念上,创新主要在于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并将其理论结合在培训课堂的教学中。在培训渠道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学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说微信、微博等手机客户端,让学员带着更大的积极性去接受信息。在形式上,可以丰富除了讲座之外的其他形式,比如说辩论赛、课题调研等,让学员主动参与进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最后,就培训的时间而已,尽量创造一个可持续的过程,高职院校一般采取一次性培养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不持续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本科院校学习,在寒暑假进行期中培训,平时的双休日再进行持续培训,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进行“青马工程”的培训,增强学习的持续性。利用这些方式,对“青马工程”的培训进行全方位的更新,建立起科学的培养体系。

(三)完善考评体系

在导师的选择上,应该突破传统的辅导员惯例,采用“多导师”或“双导师”制度,打造一支高学历的、更加专业的“青马工程”导师队伍,虽然辅导员更加贴近学生,但是也存在学历不足的问题,而专业导师能给学生更加专业的辅导,更加准确的评价,还能减轻辅导员的压力,促进“青马工程”在高职院校取得更好的成果。在评价机制上,建立奖惩机制,根据学员不同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进行测试,淘汰不合格的学员,以保证“青马工程”的质量,保证后续工作的开展。

三、结束语

“青马工程”已经实施十二年,在高职院校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队伍不断壮大,效果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教育、团中央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虽然其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上述的相应措施去健全和完善培育体系,一定能促进“青马工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导师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V eraW an g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