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历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

2019-01-16 03:19
山西青年 2019年23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华高职

沈 敏

(江苏省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品德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些传统文化对于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也有着重要意义。高职历史的教学不但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还要努力让学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习其中的人文精神,从而达到提升自身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的目的。

一、高职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高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

有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定为法定节日,大部分学生都是支持态度,但是支持的原因很多学生觉得因为是法定节日所以可以放假休息,其中百分之九十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背后文化故事和形成原因都不甚了解。这反映了高职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很多学生对于戏剧、皮影戏等传统国粹甚至从来都没看过,学生对于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比较冷淡,一方面反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引导的不足。虽然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核心目的的教学,但是学校除了要注重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文化素质体系。

(二)高职学生对于中华传统美德观念的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宝贵的历史财富,其中孕育了孝顺父母、诚实守信、艰苦奉献、立志勤学、尊师重道等优秀美德。现如今高职学生中出现了很多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悖的情况。社会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流行,导致了高职学生中华传统美德观念的缺失,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是过时的东西,觉得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是对自身没有帮助的事情,对于自身就业和人生发展起不到积极意义。高职学生中经常发生的作弊、抄袭、撒谎、打架等不良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缺失。因此,在高职历史课程中,我们必须要积极的融入中华传统美德,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自身的道德标准。

(三)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情感认同

社会不断发展,人的生活节奏也更快,而学生也盲目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他们对于西方的节日慢慢变得热爱(情人节、复活节、圣诞节),在饮食上追求寿司、肯德基、韩国泡菜;在服饰上喜欢穿彪马、耐克、匡威等国际品牌;在文化上追求电音、好莱坞大片、美剧,追求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失落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缺乏情感认同。

二、在高职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的有效措施

(一)努力挖掘传统知识元素,输送传统文化精华

要想在高职历史课中渗透传统文化,就少不了对传统文化的努力挖掘,通过挑选那些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传播。在学习“文字的演变”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这是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教师不能一味的对教材上知识进行照本宣科,还要在课前积极的搜集大量的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等教学工具对学生展现不同文字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演变。再例如讲解“古代历法”相关知识的时候,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气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中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让学生了解到中华的传统文化精华,更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大。

(二)打破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高职历史课中的“填鸭式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来争取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划分小组的方式,让小组之间同学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当今社会有没有过时?”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学生通过对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一致认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依然是当今社会需要的精神。而不久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也呼吁年轻人“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也反应了当今社会仍然需要我们在不同岗位,不同社会角色上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学生讲解毛泽东等名人勤俭节约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内心认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三、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优秀的部分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单是需要我们学生来学习,更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但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正面影响,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华高职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