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巴山区百姓搭起致富的桥梁
——记“三区人才”李峻志

2019-01-29 02:13王雯慧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柞水县菌种食用菌

文/本刊记者 王雯慧

感慨时光脉络,有一些感动似曾相识。60年前,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热潮,西迁队伍如拓荒的耕牛,怀着赤诚的情怀和奉献的精神来到西部这片苍凉的土地,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动人故事。今天,当初满怀赤诚的“西迁青年”或许已华发萧萧,或许已不再人世。但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他人牺牲奉献之人。

李峻志,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真菌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食用菌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三区”人才。在科研的路上,他从事大型真菌领域种质资源、代用料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科研工作,主持9项食用菌领域省地方标准的制定,授权专利7项,多项成果获得奖励,2010年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在扶贫的路上,他扎根秦巴山片区,始终走在秦巴山区食用菌产业振兴道路的最前线,努力传播食用菌技术知识,积极为山区百姓搭建致富的桥梁,将科技扶贫的火种撒遍三秦大地,将科研成果写在了秦巴山区的田间地头上。

回望走过的路,李峻志说:“我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我的父亲母亲年轻的时候随着‘西迁大潮’从北京西迁过来创建西安交大。我的父亲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我母亲曾在地矿部工作。我受‘西迁精神’的影响很深,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对我很有感染,他们当时真的是对个人得失考虑特别少。所以我参加工作后也想为老百姓、为行业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

有情怀的科研工作者

“春去秋来催华发,白驹过隙争朝夕。对于一名奋斗在科研与农业一线的科研人员来说,申报项目,完成任务,科技扶贫,科普宣传……周而复始,日复一日,似乎总感觉到时间是不够用的。”这是李峻志文章中的一段话。读其文字,朴实练达;见其人,儒雅温和又接地气;与其交谈,总会不断地迫不及捕捉到其智慧的闪光点和精神的纯粹感。

1978年,李峻志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回忆起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李峻志说,“我很喜欢看书,对历史和生物很感兴趣。小时候看书觉得从神农氏创造农业到微生物酿造等等,这些非常有趣。大学的时候我学的也是微生物专业。后来到了研究所,刚好研究所需要发展食用菌产业,我就一直投入这个专业……”

1997年,李峻志来到陕西微生物研究所参加工作,如今已经20多年过去,言语间李峻志对自己工作了20余年的地方和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了热爱。他说。“近20年我一直围绕着食用菌领域在做科研开发、产业化等工作。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对我的影响很深。”

因为热爱,所以深耕。20多年来李峻志在食用菌行业取得多项荣誉,但当记者问起他最看重的荣誉时,李峻志说,“我最看重的是2013年我获得的陕西省扶贫先进个人的荣誉。”

〉李峻志(右)在介绍食用菌技术

“当时扶贫工作才刚刚开展,当时我们在柞水县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更主要的是在科技厅的带领下在陕西紫阳做了一些工作。我们最早在陕西建立了秦岭猪苓的标准综合体系,当时猪苓产业在全国是没有标准的,我们把我们标准化技术拿到扶贫县区,在紫阳做这个猪苓和其他的一些食用菌的扶贫工作。紫阳是个山城,当时很多地方不通路,我们去做扶贫工作的时候很艰难,时常会遇上下雨、塌方滑坡等。但是我们客服了困难,把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带动了起来,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所以当时省里授予了我们这个奖项。我始终觉得为老百姓做事得到认可是件非常光荣的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峻志的语调欢快了起来。

扎根秦巴山片区的“技术员”

有了在紫阳县发展食用菌产业扶贫经验,正好2013年又收到柞水县科技局的邀请,从2013年开始,李峻志开始常驻柞水。

“现在基本上每个星期我都回去柞水,我们还有团队的成员常驻在柞水。”李峻志说。坚守一方土地,扶持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这就是李峻志所做的事情。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科技部定点扶贫县。柞水林木资源丰富,耕地资源匮乏,山地多,平地少,因此当地农户创收十分困难。受地域环境限制,许多其他地方的扶贫手段在这里很难顺利开展。食用菌,在生产上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够因户施策、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技扶贫和示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帮助当地贫困户快速脱贫。

来到柞水以后,李峻志针对柞水县的地域和产业特色,经过深入调研和摸底排查,选择了在当地开展香菇、黑木耳等传统食用菌品种的基础上,积极为当地引入了高附加值的羊肚菌、灵芝、竹荪、天麻等珍稀食药用菌品种,并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分别在柞水县下梁镇西川村、曹坪镇中坪村等地区率先开展了栽培示范。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带动柞水木耳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李峻志以省微生物所大型真菌科研团队为基础,并邀请了宁强县真菌研究所张怀荣所长、青川县李坤先等专家学者,形成了包含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3人的食用菌专业技术团队。

李峻志表示,这是一支专门致力于食用菌产业扶贫打造的团队。“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比如宁强的张怀荣所长,他长期在一线工作,张所长属于我们的编外专家,但是他的基层经验非常丰富。除了专家团队以外,我们在当地培养了技术骨干,示范户。这样才能真正的去推动产业在地方的发展。”该团队通过与柞水县科技局、扶贫局、商洛市农广校等单位合作,建立了食用菌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并与当地50余户骨干农户建立了对接联系,形成“科研单位+政府部门+三区人才+农户”的产业扶贫体系。通过田间地头实地指导,他们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通过指导示范基地及周边农户食用菌技术,逐渐将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

带动一个产业 富裕一方百姓

“这几年对环保要求高,这边很多工矿业都关停了,秦巴山片区很多地方选择食用菌产业,但是现在各个县对林木政策把得非常紧,多以对技术提高了更高了要求。”

为更好地促进食用菌科技成果在柞水县山区的落地转化,帮助企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民、农业增收,2017年,李峻志与柞水县政府和陕西省科学院联系,促成了双方在食用菌领域的科技合作。

与此同时,柞水县科技局与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也进入了深度合作阶段,双方在柞水县下梁镇西川现代农业园区(木耳小镇),共同建设了“陕西省科学院·柞水科技 食用菌技术研究示范基地(一期)”。建成了包括科研办公区、实验生产区和展示游览区等功能区域。以食用菌基地为平台,李峻志带领团队分别进行了长裙竹荪、元宝灵芝、韩芝、日芝以及羊肚菌的栽培示范,截止目前,基地栽培的羊肚菌已完成出菇,产量和质量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长裙竹荪、韩芝、日芝已经完成栽培,将于近期出菇。据悉,珍稀食药用菌品种的高附加值,已经在当地农户和贫困户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在柞水县曹坪镇开展竹荪和天麻示范栽培的过程中,李峻志积极联系,为当地引进了天津天科惠能生物科技公司、柞水县科技开发中心等合作方,建立了研、产、政一体的科技扶贫架构。并以天津天科为投资主体,省微生物所为技术支撑,柞水县科技开发中心为合作方,注册成立了柞水芝圣生物科技公司,已完成注资300万元;建立了陕西省微生物所李峻志等、天科惠能张大川等、柞水科技开发中心陆博等为主的15人规模的工作团队,从根本上保障了在当地开展食用菌扶贫的顺利进行。目前,已通过入园农户和示范生产的方式,与当地50余户贫困户建立了工作联系,进而开展产业扶贫和科技脱贫。

通过李峻志的积极争取各方资源,最终在柞水县启动了陕西省科学院·柞水科技 食用菌技术研究示范基地(二期)的建设,据悉,该基地建成后,将形成集菌种研发和繁育、新品种和新技术集中展示、产品深加工以及电子营销等功能为一体的菌业科技示范区,持续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提供食用菌优良菌种以及进行标准化技术的输出。这一系列的举措,将彻底解决当地企业和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难题。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推广,而科普工作也正是一位科研人员的责任。为了推动产业的发展,李峻志与柞水县科技局、扶贫局展开合作,通过举办《香菇、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秦岭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等食用菌专题技术培训,为来自柞水县各乡镇的食用菌从业人员及贫困户进行了技术培训。此外,在示范基地的通过现场示范、田间指导等形式,李峻志为农户讲解了食用菌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等技术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动当地5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

谋划布局 完善食用菌产业链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菌种是首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食用菌优良菌种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长期的一线工作过程中,菌种来源混乱、种性不稳定等菌种问题常常导致产业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年来,李峻志在食用菌优良菌种研发领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他都风雨无阻的深入到田间地头去指导生产,实地研究食用菌的农艺性状,解决菌种选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发了一系列食用菌优良菌种。

有了好的菌种,建立标准化的体系,传授种植技术,在生产环节的把关能产出好的木耳,但销售也同样重要。李峻志说,“这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帮助农民种出好的产品是以方面,要想产业长久地发展,必须要考虑到销售的问题。”正是出于此考虑,李峻志广泛联系省内外客商,并与当地金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为当地食用菌产业提供信息和销售渠道。

谈及下一步工作,李峻志表示,目前承担着“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专项中的一个课题,将通过这个课题进一步带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同时下一步要在柞水建立科技服务超市,以及和当地的一家电商企业合作。“我们已经去江苏区考察过科技服务超市,他们做得很好,我们要借鉴他们的做法,近期就要打造科技服务超市,带动电子商务平台。结合当地的食用菌大市场配合科技服务超市和电子商务平台这样把产品的营销做得更好。无论何时我的初心都不会变,就是踏踏实实为百姓、为产业做事情。”

猜你喜欢
柞水县菌种食用菌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发展新农业 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陕西省柞水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柞水县文化馆:非遗进校园活动
柞水县文化馆:柞水非遗保护传承又出新招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从社会实践议发展之策:举社会之力促精准扶贫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