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CTU)及三维后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01-29 16:52孙存鑫葛天明赵强
智慧健康 2019年30期
关键词:平片造影剂输尿管

孙存鑫,葛天明,赵强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 放射科,上海 201800)

0 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U 诊断在泌尿系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完善,极大程度提升了临床对输尿管结石的确诊率[1],为深入了解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CTU)和三维后重建技术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对本院近年诊断相关患者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在2015 年2 月至2018 年11 月间到本院接受诊疗,临床症状与输尿管结石高度相似但接受腹部平片以及超声方式检查后不能确诊的患者为本次分析对象,在其中随机抽取50 例。男27 例,女23 例;年龄在22-67 岁,平均(38.61±3.51)岁。入院时患者有16 例患者存在下腹胀痛,30 例患者出现突发性腰痛,8 例患者有血尿,6 例患者出现会阴部疼痛。

1.2 检查方法

本次检查设备为飞利浦iu22 彩超诊断仪,在进行检查前确保患者的膀胱有良好充盈,检查期间保持仰卧体位以及双侧卧体位;应用上海机械,型号AXGPSM80 数字胃肠机为患者进行腹部平片射片,选择自动曝光系统来作为本次检查的投照手段。CT 扫描所用仪器产自联影,型号为uCTs-160 16 排螺旋CT 扫描仪,让患者接受检查的当天保持空腹状态,在进行扫描之前的半小时可开始留尿,扫描过程保持仰卧体位,在扫描进行的时候嘱咐患者屏气,以肾上极、耻骨联合上缘作为扫描的范围,对患者进行连续扫描处理,相关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则为180 mA,球管转速每秒为0.6 r,层厚为5 mm,做标准算法重建,螺距则为1.0。先对患者做平扫扫描处理,然后再进行CTU,选择碘伏醇注射液为本次检查造影剂,以肘静脉输注方式将造影剂输入,注射速度控制为每秒3.0 mL,剂量使用在80-100 mL 间。在完成造影剂注射后的20-25秒时患者进入皮髓期,可进行扫描,在将造影剂注射之后再通过相同的速率给予患者剂量40-60mL 的0.9%氯化钠溶液,等待50 d,进行实质期的扫描,在排泄期扫描时间约为15-20 min,根据患者肾功能具体情况确定延迟期,如有必要可将延迟扫描延长,时间在45-90 min,完成扫描之后初步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性分析,所得图像传送到工作站,做三维重建后期处理,重建内容包括如下:MPR(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CPR(曲面重组)、VR(容积再现)。由本院有丰富诊断经验的医生2 名共同对影像图片进行阅读分析,并得出最终判断[3]。

1.3 观察指标

比较腹部平片、超声、CTU 和三维重建对于输尿管结石诊断数据。

2 结果

所有患者相关数据在进行三维后期处理,所得图像全面的将患者尿路情况展现出来,对于结石所在的具体位置、体积大小、形态还有数目等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同时清楚的显示了输尿管梗阻扩张的具体情况。

患者检查后有输尿管结石共有56 枚,其中有14枚所在位置为肾盂、输尿管移行区域;有16 枚所在位置为中段,26 枚所在位置为膀胱入口;33 枚在输尿管右侧,23 枚在输尿管左侧,10 枚在两侧。

结石的形状包括椭圆形、圆形还有锥形,直径范围在1.31-2.03 mm 间。CT 值在25-400 HU 间。结石所在位置以上的输尿管存在扩张变化,程度不一,所有患者在确诊病情后立即制定超声波碎石或者外科手术方案治疗。手术检查所得数据与CTU 检查提示完全相符,诊断符合率达到100%。

3 讨论

肾结石脱落之后形成了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本身生理结构相对较细,同时存在三处生理弯曲狭窄的情况,所处位置分别在肾盂和输尿管移行处、跨越髂动脉进入小骨盆、输尿管膀胱入口,在上述生理弯曲狭窄位置极高概率出现输尿管结石嵌顿情况,而第三处狭窄位置及输尿管膀胱入口存在结石的比例占输尿管结石70%[4]。

以往对泌尿系结石患者主要检查方式包括B 超、IVP(静脉肾盂造影)以及KUB(腹部平片),在上述检查方式中又以B 超检查具备简便、无创、费用低等优势,成为对肾绞痛症状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能够准确的发现直径在2 mm 以上的结石,不但能够帮助医生观察结石上段的输尿管扩张情况,还可掌握部分肾实质、集合系统分泌状态[5]。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U 结合三维重建方式检查对输尿管结石有突出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加大程度的降低了由于患者受检期间的移动而出现伪影状况,检查所用辐射剂量偏低,分辨率较高且不会受到呼吸运动、结石成分以及肾功能因素影响,配合突出的三维后期处理手段,在顺利重建之后所得图像会更加清晰,让医生对于输尿管结石各项结构能够立体、多角度的呈现出来[6],对于各种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都难以发现的细微结石也有突出临床应用效果,这对于突发性的急性肾绞痛指导意义突出。在各种后期处理方法中,MRP 操作最为简单也最为实用,广泛的被应用于对输尿管结石的检查,可以在任意的平面当中完成图像重建,而且该处理手段可以避免由于周围组织、结构的重叠而导致的漏诊状况,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对病变内部结构以及和周边组织的关系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窗口技术来定性、诊断输尿管结石和梗阻情况。

MIP(最大密度投影)是通过对多个层面的单一像素其中最大的CT 值进行投影,因此本身具备高对比度的优点,这种优势是因为数据来自于三维容积,而正是这种优势让投影方向可以任意变化,对于组织密度差异也能够准确的呈现出来,通过对结石、输尿管两者进行不同角度观察,提升对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

VR 可通过三维的方式来了解输尿管、结石之间的状态,图像有直观、细致的优势,配合伪彩色功能可以呈现出更强的立体感,但如果造影剂需求量偏大,那么过高的浓度会将病灶掩盖,因此在结石、钙化诊断方面存在缺陷。

结合文献以及临床实践后发现多层螺旋CTU 扫描具有无创、简便、成像质量高、检查时间短等优势,结合三维后处理手段让医生对于输尿管结石有更加立体、全面的了解,对于判断高密度影和输尿管之间的关系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平片造影剂输尿管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