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19-01-30 06:07关开枝幸碧莲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锁钉髓内胫骨

关开枝,幸碧莲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胫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四肢骨折类型,该种类型多发于青壮年,其引发的原因相对较多,大多都是由于暴力伤所引发的,比如重物撞击、车祸伤等。那么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本身有着较强的生物力学特性,并维持骨折面相互靠拢时的稳定性,因此其也被广泛的应用在下肢长骨干骨折治疗中[1]。当前在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多选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本组针对我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76例患者为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23-51岁,平均(37.63±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4例,砸伤22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0例,闭合性骨折56例;术前合并症:合并颅脑外伤3例,肋骨骨折并胸腔积液4例,下肢其他部位骨折46例,腰椎骨折2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抬高患者的患肢,并对其进行及时止痛处理,冰敷,消除软组织肿胀,比如有张力性水泡,就需要先将水泡抽吸之后,再进行消毒处理,对于移位成角明显者行患侧跟骨结节骨牵引,在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抗生素[2]。在治疗中对患者行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并从髌韧带内缘作5 cm长纵向切口,用尖锥从胫骨正中打通髓腔,并在X线的透视指导下,来复位骨折,从胫骨近端开道处,直接将髓内钉插入到骨折的端。如果骨折端出现成角或错位,就要侧回退髓内钉,并结合其成角和移位的方向,在胫骨虚损处,用克氏针阻挡,阻挡克氏针要注重穿透患者两侧的骨皮质,之后进行复位,插入髓内钉到骨折端,先在远端置入2枚锁钉,并适当的加压骨折端,之后在近端置入2枚锁钉,最后将克式针换成锁钉,闭合切口。在术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应用抗生素,并尽早的开展关节训练[3]。

1.3 疗效判定

根据Johuer-wrush功能评价标准,如X线片显示有明显连续骨痂,骨折端有骨小梁通过,局部无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压痛,肢体可承受在平地上连续3 min连续步行。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本组76例患者治疗后,其中优65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为97.37%(74/76),其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局部创面红肿,在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另一例患者下蝶形骨折,由于骨折远端锁钉皮肤破溃,致使后期锁钉推出,且肢体缩短1 cm。通过对所有患者后期随访发现,所有患者骨折愈合,且无一例感染事件发生,无继发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情况出现。

3 讨论

跌下,滑倒等,骨折线为粉碎型与横断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或伴有胫前,胫后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而胫骨是人体小腿的主要负重骨,骨折端不稳定,对手术治疗带来挑战,在临床中发生情况通常胫骨骨折和暴力损伤有关,术后固定断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4]。在开放性骨折术前需要对软组织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并对创面进行彻底冲洗和清创,避免对骨折端血供造成破坏,给予足够软组织覆盖创面,稳定固定。胫骨中下侧或内侧皮下组织较为薄弱,血供差,尤其是在骨折后滋养血管发生损伤,容易产生内不固定物外露,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情况。那么对造成胫骨骨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骨折粉碎复位不佳,骨折断端固定不牢固,滋养血管血供损伤等原因影响,胫骨作为人体小腿的主要负重骨,对手术治疗方案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髓内钉固定无需对皮肤软组织和剥离断端骨膜造成破坏,避免影响骨折端的血供,从而更加利于患者的愈合。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治疗对软组织和骨膜的损伤和干扰,属于中心性固定,术后胫骨力线可以较好的重建,减少应力遮挡[5-6]。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无需将骨折端显露出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微创,扩髓骨屑自体植骨等诸多优势,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使骨折端愈合,因此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式是临床胫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式[7-8]。在本次研究治疗中,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本组76例患者治疗后,其中优65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为97.37%(74/76),其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局部创面红肿,在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另一例患者下蝶形骨折,由于骨折远端锁钉皮肤破溃,致使后期锁钉推出,且肢体缩短1 cm。通过对所有患者后期随访发现,所有患者骨折愈合,且无一例感染事件发生,无继发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情况出现。

胫骨干因为肌肉对于胫骨的覆盖力度相对较少,缺乏血供,胫骨干骨折之后,尤其是中下段粉碎性骨折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所以,怎样才能够让骨折处内环境血运得到保证,并且还能够实现有效固定,从而实现早期功能锻炼,让股愈合率逐渐提升。

交锁髓内钉作为轴向固定的一种,其有着均匀的应力分布,满足生物力学原理,主钉和远近锁钉构成相对完整、稳定的结构,并且能够让肢体长度得到保持,还能够抗旋转,减少应力这档,早期进行关节活动练习和外固定架、钢板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针对骨折之后的患者早期可以进行踝环节、膝关节功能锻炼,部分负重。骨折后期则能够将锁钉动力化处理,从根本上消除髓内钉和锁钉之间剪力,让骨折更容易愈合。这种方式具有感染率低的显著优势,但是,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最好在患者局部软组织肿胀消除之后再对其进行手术,手术期间选择踝骨牵拉,选择要能够满足相应的力度要求,从而纠正骨折缩短现象,还能够对胫骨骨折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指导;其次,需要对腓骨进行固定,便于恢复力线和长度;使用三刃椎对骨皮质进行穿透,进锥点需要处在髓腔轴线上,进行远端锁定之后,纵向进行叩击,从而纠正骨折端残留的纵向移位,让骨折端插入更加紧密,并进行近端锁定;最后,患者术后3个月不存在明显的骨痂生长现象,就可以将近端锁钉拆除,并且将静力固定改变成动力的髓内固定,这就能够让骨折端在压力的作用下促进骨折快速愈合。

由此说明,微创接骨技术、稳妥的生物学固定以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今后骨科治疗的主要方向,而且因为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床上小,扭转力强,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锁钉髓内胫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远端是否锁钉疗效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
对比加压交锁钉与静力交锁钉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经胫骨隧道外侧半月板后角缝合固定的疗效观察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