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2019-01-30 15:28杨泽华
中学语文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文优化

杨泽华

效率最大化,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本追求,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为基本的实践活动,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这一基本的“效率”问题。 早在1979年,吕叔湘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之所以具有石破天惊之效, 就是因为切中了语文教学的症结,而且,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是语文教学一个难以治疗的“症结”,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 那么,如何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呢? 简言之,效率问题,实质上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问题。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优化。

一、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与“模式”一样,曾被人们视为僵化死板的教条。 但凭借常识即可断定:松散无序或繁复冗杂的课堂必定是低效的, 建构合适的课堂教学结构对于一个务实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总是决定着效能,任何系统总按一定结构组织,系统欲达到最佳效能,必须协调系统内各要素,不断优化其组织结构。

教学系统由 “人”(师生)、“内容”(教材)、“环境”(时间、空间)三大要素构成,教师必须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出系统性的安排,通过优化整合,将这三要素在数量上、强度上、方式上加以科学的配合安排,形成一种良好的、稳定的教学状态,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上。 教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时间调控的艺术。 课堂教学时间总是一个常数,但不同的课堂结构对时间的分配及其使用效率却大不相同。 在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中,孰先孰后,孰主孰次,均应有通盘安排。总之,丝丝入扣的教学环节、合理有序的教学流程是确保教学效率的基础。

其次, 课堂教学结构还应该是各教学要素互动交融的立体结构,或根据活动方式合理安排结构。 课堂结构的背后是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师、学生、环境设备的系统整合。 因此,课堂结构的优化就不只是形式的变革,它必将推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教学因素的变革。

二、优化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个困境:语文教学中充斥着无数庞杂而琐碎的知识内容,而语文教师却又经常苦于不知该教授给学生什么内容。 在基础教育阶段,似乎也只有语文教师才会经常面对教材大兴“不知该教什么”之叹!于是,不少有识之士开始不断强调“‘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这实际上强调的就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面对芜杂的知识内容,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整合? 答曰:一要精选,二要组织。

所谓精选, 就是指所选择的内容必须是语文学科的关键知识, 是学生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知识。 如教《谁的本领大》一课,可以选择精练说话训练:1.预习感知,为“说”作铺垫。教师先提出预习要求,学生预习后教师再检查预习情况。2.以“说”代讲,理解课文。 教师预先设置一个表(内容包括:比赛人物、比赛次数、比赛内容、比赛方式、比赛结果、说明什么道理),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表内要求,对照课文练习说。这样,课文内容不讲自通。3.复述故事。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完整的理解后,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背课文,但可以引用书上的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4.续编故事,为写打基础,课文的故事还可以接着往下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编, 自由讲, 学生兴趣盎然,其想象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所谓组织, 即按照学科本身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编排教学内容——既要依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选择最具“语文味”内容,也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以使学生乐学易学。 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将是语文教学致命的失误。 如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集中一课时组织学生质疑问难,展开讨论。 学生提出了许多有趣有质量的问题。如:1.从内容看,诸葛亮是骗箭,课题为什么用“借”箭?2.周瑜明知十天造不出十万支箭,为什么还要他造?3.诸葛亮怎么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4.诸葛亮怎么知道“曹操一定不敢出来”……在热烈的讨论中,人物的特点便展现在面前,学生在讨论中既解决了“疑”,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我们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实质就是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文本的不同特点重新整合教材, 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具体的教学情况,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科方面的专家,更应该是运用学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专家。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所采取的主要手段。 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一套传授知识的本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的目的。 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不等于就能教好学生,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 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是生气勃勃的。 你叫他换一种教学法,他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其所长,舍其所短,同样取得成功。

两位老师同上《晋祠》,同样使用了教材配备的录像资料——按课文的思路拍摄的晋祠风光。 但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一位老师的处理方法是:分析完课文,再放录像。 教师边放录像边介绍:喏,这就是“左扭柏”——你看,就是这样旋上去的——这是晋祠的流水,是不是像一条大飘带? 很显然,这位老师只是机械简单地把这一录像作为教材内容的一种印证! 另一位老师处理的方法则截然不同。 教师在学生尚未阅读课文时,先放一段消除了解说词的无声录像,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这段录像中所见的景象, 接着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描述与课文中的有关描述进行比较, 从而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很明显,后者虽然也运用了影像资源,但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方法不同,效果迥异。 总而言之,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资源条件进行统筹安排,选择最适宜的方法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课文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