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9-02-11 15:0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肛周本例芽孢

肖 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150)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偶见于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因为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又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该病多发于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外科大手术后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及水电解质紊乱,并可引发低蛋白血症、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若治疗不及时,病死率可达50%。本文主要对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老年PMC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例患者为女性,89岁,因右肱骨、右髌骨骨折在外院治疗无好转转入我院骨科二区治疗,患者主诉全身反复性疼痛;入院查体显示,体温37.3℃,心率115次/分,血压103/55mmHg,呼吸25次/min,血氧饱和度92%。入院第3d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随后变成黄色水样便,暂用复方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甲硝唑治疗,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经治疗后仍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十余次,为黄色水样便,偶伴粘液血便。留取大便标本:大便潜血阳性,大便检查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请消化科会诊,之后转入我院消化内科接受专科治疗,转入时患者肛周破损5×5cm,排黄色粘液便、临床表现为精神疲乏、发热、腹胀、腹泻(水样便、黏液血便)等症状,伴呕吐、气促。行难辩梭状芽孢杆及毒素检测显示,难辩梭状芽孢杆谷氨酸脱氢酶检测呈阳性,难辩梭状芽孢杆毒素A检测呈阳性,难辨梭菌毒素B检测呈弱阳性;全腹部CT平扫联合增强检查提示:腹盆腔结肠、直肠管腔广泛水肿、增厚,以结肠明显,结合血生化、乙状结肠镜检查结果,确诊为PMC[1]。给予万古霉素、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并补充免疫球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浆扩容、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等对症治疗,患者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性状逐步恢复正常,肠鸣音、腹胀等体征改善,病情明显好转。

1.2 方法

该例患者在积极对症治疗同时,配合全面、系统护理,具体包括:

(1)基础护理:一方面,密切监测病情,每30~60min需要巡视1次,并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输液计划,严格调控好滴速,准确记录出入量,预防出现心衰。每天详细记录患者大便次数,应用专门纸张登记排便的时间、量、颜色,并定期取样送检,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预防交叉感染:在确诊为PMC后,需要当即将患者进行消化道隔离,床尾悬挂免洗手洗手液,应用一次性便盆、量杯等器具。和接触患者前后须严格洗手,对患者的床单、衣裤等需装到专用袋,先进行消毒再充分洗涤。病房每天定期开窗通风,以确保空气新鲜。此外,加强家属卫生宣教,告知隔离患者的必要性,提高防护意识。

(3)营养支持:以往对PMC患者需禁饮食,可经鼻饲药物,配合胃肠减压。本例患者在确诊后第2d,进食流质饮食,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进食时行半卧位,以免发生误吸、呛咳;对于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8~40℃,控制好速度,输入量从600mL/d逐步增加到1500mL/d,每4h一次,每次100~250mL,完成后30min,不得翻身或拍背;在完成后需要对灌注器、餐具严格消毒。

(4)皮肤护理:首先,要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此制定皮肤护理方案,并严格执行。一方面,要做好定期翻身和皮肤护理。确保患者床单、衣服干净平整,每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因患者骨折长期卧床,腹泻、床上排便较多,以致于被动卧位时间较长,同时该患者喜左侧卧位,左肩胛、左外踝皮肤发红,但无破溃,经常用赛肤润均匀涂抹后逐步消失。另一方面,患者每天大便次数多,应强化肛周护理,由于该患者肛周破损,出现疼痛,在排便后应及时用温水清洗肛周,用棉质毛巾轻轻擦干后均匀喷皮肤保护粉,保持纸尿裤干爽整洁。

(5)用药护理:一是要严格控制灌肠液温度,如灌肠液温度过低,会导致患者腹痛腹泻加剧,使得药物无法有效保留而影响疗效;如果温度过高,则容易导致肠黏膜损伤,或损害药物生物活性。所以,灌肠液温度应控制在39~41℃,以便实现微生态制剂良好生物活性。在灌肠后保留30min以上。我们的经验是每次灌肠量≤100ml,左侧卧位30分钟后改右侧卧位,动作要轻柔,否则大量液体刺激导致出现排便反射,促使药液排出。另一方面,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同时要密切注意用药后反应及药物副作用。本例患者主要服用万古霉素,500mg/次,4次/天,餐后服用;甲硝唑500mg,静脉滴注,1次/8小时,同时责任护士每天需按时发放口服型药物,并协助患者服用,观察30min后才可离开。每天需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皮疹、口干等症状,遵医嘱定期查血象。

(6)心理干预:本例患者因身体不适,再加上多次治疗后PMC症状无明显改善,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责任护士主动和患者沟通,通过通俗易懂语言讲解PMC相关知识,并说明治疗方法,讲解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认识,并指导家属参与进来,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及关怀,患者不良心理得到有效改善,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结 果

本例患者在确诊后均给予积极治疗,并配合系统护理,治疗7天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病情稳定,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讨论与体会

难辩梭状芽孢杆菌是PMC主要致病菌,属于厌氧革兰氏阳性杆菌,芽孢相对较大,通常会产生两类毒素,即A毒素、B毒素。其中,A毒素是主要致病因子,会导致局部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黏液分泌、炎性细胞浸润、绒毛损害等;B毒素则对多种组织培养细胞有很强毒性,两种毒素会协同加重黏膜损伤[3-4]。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骨折石膏固定术后出现PMC,在确诊后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菌群调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提高患者抵抗力,并配合全面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皮肤护理及用药护理等,病情显著好转。

综上而言,PMC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治疗,并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确保疗效,改善病症,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肛周本例芽孢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1”的加减乘除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