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进展研究

2019-02-11 15:05甘易翘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家属病情

甘易翘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护理风险实际上就是护理中可能产生的不安全事件,存在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害性等临床特点,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院前急救属于前线,对于危重患者是否能够救治成功起到决定作用[1]。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存在工作节奏快、急危重患者多以及容易产生护理风险等特点,为了显著降低护理工作中发生风险的概率,需要采取合理方式进行防范。本次综述了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且给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1 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

1.1 管理因素

目前医院推行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果发生意外情况,不能有序开展急救。且医院目前存在复杂中的急救人员配置情况,如发生大型急救事故,没有足够的急救人员,不能及时进行急救,继而影响抢救效率。不少急救任务因存在一定特殊性和紧急性,准备的药品和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求。院内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促使实际操作中缺少监管力度,个别护理人员不能完全遵守规整制度,不能及时补充急救物品药品类,出诊前医护人员不能及时检查急救物资,导致发生过有效期、药品不足等问题。

1.2 工作人员因素

相关操作人员缺少专业技术,不熟悉相关设备和方法,且不能规范操作,此外,不少医护人员缺少急救经验,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能准确评估病情。由于急救时间紧迫,医护人员不能和家属以及患者进行及时沟通,不能详细告知缓则相关知识和内容,进而导致发生医患纠纷。医护人员不能明企鹅自身义务和法律责任,缺少自我保护意识。

1.3 社会因素

第一目击者及时救助急救患者尤为重要,如果路上发现遇心跳骤停人员,需要给予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处理,以便于为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但大部分人民民群众没有足够的急救知识,只能等待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急救事件出现在因其他车辆违反交通规则或者交通高峰时段,进而导致不能及时抢救,或者由于第一目人不能准确报出地点,促使耽误急救。基于此,需要全面宣传急救相关知识,提升居民应对能力。

1.4 患者与家属因素

院前急救患者由于普遍存在变化快、病情急、多器官受累等问题,家属和患者持有过高的期望,如效果不理想或者抢救失败,可能产生不良情绪,且不少家属由于不能全面了解基本情况,导致发生强行干预,进而导致患者最佳抢救时机。

古丽米拉·木敏江等[2]研究指出,分析对象是院前急救患者50例(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50例患者抢救成功率96.0%,死亡占据4.0%,不能足够准备急救物品以及器械、急救护理技术不够熟练、不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淡薄的风险意识、转送问题、不及时出诊等为主要风险因素,基于此采取针对性培训院前急救护理人员,提升其法律意识,切实做好观察患者病情的工作。证实,院前急救中存在很多护理风险因素,出现防范危险因素,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和医院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护理相关技术,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减少发生护理风险因素概率。

2 风险防范措施

2.1 增加护患沟通力度

急救医护人员不但需要具备护理技能,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拥有良好的沟通态度,详细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急救的风险以及失败的可能,让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了解,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让患者和家属认真阅读同意书之后签字认可,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防止发生医疗纠纷[3]。

2.2 增加培训力度

医院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提升培训医护人员的力度,同时采取考核上岗制度,对护理人员急救知识专业技能进行定期培训以及考核,组织急救演练,将医护人员应急能力显著提升,确保能够完全了解使用急救车内设施的方法。

郝爱军, 王丹[4]等研究显示,分析目标是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入的脑血管意外病例48例,采取科学的护理防范方式,3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到医院继续治疗,证实,采取有效的方式干预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患者可将抢救成功率提升。

2.3 提升职业风险防范意识

医护人员在开展急救工作过程中需要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冷静对待情绪激动或者出现暴力倾向的家属以及患者,用词得当,及时寻找助保卫科的帮助来哦处理发生不理智行为的人员,减少正面冲突发生率。

2.4 急诊患者分级管理

通过专业培训,采取快速准确的风险因素评估工具来有效评估患者各项体征,例如,依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或者急诊病情分级评分对急诊潜在危重患者进行快速识别,依据意识、体温、呼吸、脉搏、心率等实施评分,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确定,依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程度开展分级管理,优先抢救危重病情的患者。

2.5 健全规章制度,提升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通过讲座、早会等形式进行医护人员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以会议形式讨论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知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相关问题,提升医护人员风险预见性,通过合理方式予以自我保护,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交接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提升监督院外救护车调度的力度[5]。

2.6 强化护理质量控制

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和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相关发生原因,给出合理的防范措施,确保能够主动发现且解决问题,在萌芽状态消除不安全因素,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构建三级质量控制路径,第一,每日出诊班承担检查相关物品、药品以及仪器性能的工作,保证处于应急状态,将交接有记录切实做好;第二,每周需要全面保养器械、物品以及药品,达到无过期、无破损、无变质、无缺漏的四无原则以及定量供应、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期消毒、定期补充、定时核对的六定原则;第三,每周护士长对救护车物品、药品、器械质量进行随机抽查,护理科务会上每周反馈上周的检查结果,且月底汇总分析全科护理质量控制情况[6]。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