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前的健康教育

2019-02-12 03:28天津市儿童医院300134刘玉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鞘内恶心白血病

天津市儿童医院(300134)刘玉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作为血液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是造血系统恶性淋巴增生或者浸润[1],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了解并掌握化疗的相关知识能使患儿及家长减轻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化疗前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现将我科30例患儿健康教育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化疗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2~5岁7例,5~8岁15例,8~13岁8例。

2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①评估患儿的健康状况,询问患儿既往史,过敏史,了解其化验指标,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各种化验检查的目的和方法。②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化疗的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③饮食护理,化疗期间应合理饮食。④心理护理,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关怀体贴患儿。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预防化疗药物静脉外渗 化疗药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如有疼痛或其他不适应立即通知护士,输液过程中尽量避免肢体活动,输液速度不可自行调节,输液速度的快慢影响化疗药的效果,穿刺部位不可随意冷敷或热敷。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宣教,使患儿及家长认识到进行化疗是一长期治疗,保护好静脉能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尤其对7名年龄小的患儿家长加强宣教,化疗过程中多巡视,30例患儿无人发生静脉外渗、静脉炎。

3.2 化疗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2.1 恶心呕吐 化疗前根据医嘱应用止吐药,进食环境舒适身心放松,进食后避免立刻躺下。饭后或呕吐后及时漱口,减少口腔异味及不适感。通过宣教使患儿及家长了解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在患儿食欲不振时家长为患儿准备适宜的饮食,减轻患儿的不适,12例患儿未出现呕吐。

3.2.2 骨髓抑制 ①白细胞减少 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病室清洁,空气清新,固定陪伴家长,减少探视,实施保护性隔离,患儿出层流床或病室进行检查时戴口罩。本组30例患儿及家长认识白细胞减少的危险,患儿及家长能主动佩戴口罩,做好保护性隔离,30例患儿无继发感染的发生。②血红蛋白减少 容易导致贫血、乏力,嘱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紧凑剧烈活动,活动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食物。根据医嘱给予输血纠正贫血。通过宣教使患儿及家长在患儿出现头晕、乏力时未出现焦虑,28例患儿实施输血治疗,未产生恐惧情绪。③血小板减少 容易导致出血,病情不同出血程度也有所差异,常表现为皮肤青紫,有不明瘀斑,牙龈、鼻腔、口腔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造成恶心、头痛、呕吐、昏迷甚至死亡;视网膜或眼底出血,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消化道出血,造成呕血、便血等[2]。嘱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意外碰撞伤害。避免挖鼻、擤鼻涕,防止鼻出血。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口唇涂润滑剂,避免用力刷牙或吃坚硬、带骨、带刺的食物,勿用牙签剔牙。各项穿刺检查后延长按压穿刺部位10~15分钟。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肤。注意皮肤有无出血点,观察大小便颜色,进食软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输注血小板。如出现恶心、头痛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通过宣教使患儿及家长认识血小板减少时十分危险,预防出血至关重要,在患儿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时家长能掌握简单初步的处理方法。3例患儿家长在患儿鼻出血时能正确处理。

3.2.3 头发脱落 向患儿及家长讲解脱发是暂时的,及时清理脱发,避免不良刺激,减轻患儿焦虑情绪。15例患儿脱发严重,通过宣教12例患儿家长为患儿选择了美观舒适的帽子,3例5岁以上女患儿佩戴假发,30例患儿无因脱发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

3.2.4 肝、肾、心功能损害 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心脏、肾脏、肝脏功能受损。鼓励患儿多饮水,多排尿,根据医嘱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保护脏器的药物。通过宣教患儿在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时能主动或在家长和护士督促下多饮水,按时服药。5例肝功能异常患儿经过药物治疗后化验指标合格继续进行化疗。

3.3 鞘内注射的常见不良反应和护理

3.3.1 头痛 常为体位性颅压头痛,观察患儿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延长去枕平卧的时间。3例患儿出现头痛,延长去枕平卧位至8小时后头痛缓解。

3.3.2 恶心、呕吐 常在鞘内注射24小时内出现,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和反应程度,可在鞘内注射前给予止吐药。鞘内注射后6~8小时内去枕平卧,移动患儿时应使患儿头部和躯体保持同一水平位置。2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应用止吐药后缓解。

3.3.3 腰背疼痛 鞘内注射后患儿可适当活动四肢,避免患儿因过度紧张,同一姿势保持过久而加重腰背疼痛。5例患儿出现腰背疼痛,帮助患儿放松四肢,变换体位后缓解。

3.3.4 下肢麻木 通过宣教,30例患儿在进行鞘内注射后能保证去枕平卧位6~8小时,家长在帮助患儿活动四肢时保持患儿头部和躯体在同一水平位置,减少头痛、恶心、呕吐的发生,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未出现感染。2例患儿出现下肢麻木,帮助患儿放松下肢,卧床休息后缓解。

3.4 饮食护理 化疗前2小时适量进餐,保持一定的胃充盈度,不可空腹或过量进食。化疗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量多餐,多食富含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避免酸、辣、冷、热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通过宣教,家长能掌握化疗期间的饮食原则,熟知饮食禁忌,在患儿化疗期间为患儿搭配合理、美味的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3.5 心理护理 应该对患儿及家长主动关心,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劝解、安慰,给予正确的引导,缓解他们的压力。通过宣教,使家长对患儿在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有全面的了解,指导帮助家长在患儿出现类似心理问题和行为后应对解决,成功帮助安抚2例5岁以下哭闹患儿,劝解3例10岁以上不合作患儿。

4 健康教育方式

4.1 主要采用面对面的宣教方式,因为面对面的口头讲解可以发现患儿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及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以便为患儿提供及时的保健、预防和治疗措施。例如:叶巧茹[3]采用面对面的口头讲解,对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进行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了解患儿目前的现状,及时发现患儿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纠正,使患儿和家长的行为更加科学和健康,患儿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到加强,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4.2 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是针对患儿个人患病的特点制订健康教育方案而进行的方式。患儿入院后,护士根据患儿的认知、行为和心理方面制定指导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反复检查、不断完善计划,让患儿接受动态、连续、系统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研究显示[4],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利于完善白血病患者的健康知识结构,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小结

综上所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化疗治愈率达90%,通过对30例化疗前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了解并掌握化疗的相关知识,减轻对化疗的恐惧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鞘内恶心白血病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鞘内药物治疗1例报道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