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现状调查

2019-02-14 10:55杜秋霞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年6期
关键词:肺结核效能依从性

杜秋霞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每年有超过1000 万新患者出生,死亡人数约为300 万[1]。我国是肺结核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患者在住院期间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水平下降,影响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笔者调查分析了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现状,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 年1—12 月收治的40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这期间内40 例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龄49~74 岁,平均(65.49±8.41)岁。观察组中,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51~76 岁,平均(66.27±8.57)岁。排除标准:①伴有凝血系统功能障碍;②伴有肝肾功能障碍;③甲状腺功能异常;④恶性肿瘤;⑤精神障碍;⑥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自我效能感

《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测量自我效能。本测量问卷主要由等距评分量表和视图模拟量表构成。自我管理行为部分的认知症状管理指标包括6 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认知症状管理技巧掌握的越好,与医生交流的效果越好。经过预实验测量其量表各部分的信度0.767~0.834。

1.2.2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测量生活质量。量表中,总体生命质量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状况越好,症状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状况越差。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 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效能感

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为(17.39±3.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效能感水平对比(分,x ±s)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分,x ±s)

3 讨论

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同时,自我效能水平还代表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4]。自我效能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于上世纪70 年代首次提出,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管理以及运动等领域[5]。生活质量也被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一般是指对生活优劣的全面评价。生活质量须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其内涵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评价[6]。

本组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与生活质量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肺结核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能力较差,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研究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内容:

①成立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小组,对患者进行自我效能健康教育。②组内交流: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成员相互支持,逐渐使研究对象认识到健康问题的解决不一定非得依靠专业人士,自己有能力和潜力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③由自我管理成功经验的患者亲自向患者介绍自我效能与教育干预的作用与效果,增加对自我效能与教育干预的信心。④鼓励患者的家属参与其中,增加治疗信心,有助于提高其依从性[7-8]。

综上所述,肺结核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此类患者的干预,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猜你喜欢
肺结核效能依从性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